来吧哈迷们!一起重回霍格沃兹
你还在等猫头鹰的来信吗?准备好你的狮、蛇、鹰或獾院的徽章和校袍了吗?光轮2000的飞天扫帚是不是需要更新了?开往霍格沃茨的列车马上就要驶入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了。
你准备好了吗?一起重回霍格沃兹!
3月19日,华纳兄弟电影宣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全新4K修复3D版即将登陆全国影院。消息一出,热搜立马安排,海报上“全国影院,魔法将至”的八个大字一下子将全国的哈迷拉回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的开篇,合格完成了起航任务,开启了十年魔法世界的序曲。这次华纳宣布电影重映,比起“欠童年一张电影票”的情感绑架,对于哈迷来说,这是另一个世界开始的地方,是他们真正梦想中的少年时代。
故事的开始要从一列火车说起,24岁的J.K.罗琳搭乘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列车行进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男孩闯进她的脑海,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虽然当时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已经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
就这样,罗琳开始进行创作,哈利·波特诞生了。
哈利、罗恩和赫敏“三人组”的故事也同样开始于一列火车,他们和我们一样,相识于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上学路上。当赫敏微微抬着下巴顶着乱蓬蓬的棕发质疑罗恩“阳光,雏菊,甜奶油,把这只傻乎乎的肥老鼠变黄”的咒语时,她怎么也想不到接下来的成长都要和这个红头发脸上有点点雀斑的男孩纠缠在一起了。
而主人公哈利似乎并没有拥有典型意义上的“主角光环”,甚至在去霍格沃茨上学之前还不知道自己的巫师身份,哪怕他已经在那个世界赫赫有名。
寄人篱下,住在小楼梯间,穿着打补丁的衬衣,每天清早为得思礼夫妇准备早餐……他从不认为自己特别,没人称赞他,甚至被认为比不上肥嘟嘟的达力表哥。
这种在麻瓜世界就形成的自我定位帮助他在之后的任何高光时刻都还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告诉罗恩:“我做的这种事情听起来总是比实际上要伟大得多。”
始终不认为自己不可替代,保持清醒和谦逊,珍惜和爱让哈利在冥冥中一直得到很多帮助。
这是架空现实的魔法世界,也是讲述至纯感情的故事。我们喜欢“三人组”,不仅仅喜欢哈利的勇敢、赫敏的聪慧和罗恩的幽默,我们爱他们站在一起时的化学反应,爱他们误会隔阂争吵后又回头拥抱的美好,更爱他们是我们理想中友情的样子。
多少人可以在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身边都有“天降大任”哈利式的伟大朋友,也有“智力开挂”赫敏式的学霸,麻瓜世界的我们更像平凡的罗恩,但是却没有这份幸运拥有如这般长久的友谊。
王尔德说:“任何人都能对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但要消受一个春风得意的朋友,则需要非常优良的天性。”
毫无疑问,罗恩在三人组中是最不出风头的那个,家境普通,没什么魔法天赋,唯一擅长的象棋远不如哈利擅长的魁地奇在学校受欢迎。但是他11岁的时候就能在真人棋盘上牺牲自己,救下朋友,也在校外大逃亡的最后一刻在熄灯器的指引下回到了朋友身边,救了哈利的性命,毁掉一个魂器。
接受自己的平凡,同时也接受别人的伟大,这是罗恩获得友谊的方式。要知道,一个人是无法完成所有事的,你永远不知道朋友是多么重要的存在,这是“三人组”教会我们的成长路径。
网络上有一个专属名词叫“the Harry Potter generation”——哈利·波特一代,特指那些与书本或荧幕角色一同成长起来的人。这次重映对于他们来说,仿佛是和相识了20年的老朋友重新见面,情谊和感动不由分说。
2019年跨年,B站请来了理查德·克莱德曼现场演奏《海德薇变奏曲》,熟悉的片头曲响起,多少人就已经湿了眼眶。台下的一阵阵欢呼和满屏的“斯莱特林报道”、“格兰芬多报道”弹幕洗礼引得互联网青年对魔法世界的回忆和怀念。
陆晨喜欢《哈利·波特》15年了,从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偷看了同桌的盗版小说开始,魔法世界的大门就掀开篇章。缠着同桌用“帮买一个星期雪糕”的条件换取了剩下几部小说的“借阅权”。
2007年全系列图书完结,陆晨用“小学毕业礼物券”和爸妈置换了一整套的《哈利·波特》,小升初的那个暑假,她一遍遍的阅读。为邓布利多的去世落泪,对斯内普的间谍大反转角色惊叹,也感恩最后结局是完美ending。
和她一样存有这份感动和单纯的还有很多人,他们怀念这个故事可能因为当时一同看电影的人已经渐行渐远,也许是还留着上课偷偷商量新书出版时一起去抢购的小纸条,甚至是因为买哈利·波特贴纸开启了他们的收藏周边的新世界,《哈利·波特》和少年时代的回忆重叠出现,是映射也是载体。
这个魔法世界,满足幻想。
幻想有一天会飞来一只猫头鹰,最好是像海德薇那样漂亮的雪枭,叼来一封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走进古灵阁领取自己的金币,前往国王十字车站,猛的冲过第九和第十站台之间的围墙,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登上那辆蒸汽机车,吃着肝脏味和菠菜味的比比多味豆,遇到陪伴一生的伙伴。
进入霍格沃茨城堡,坐在可以根据心情随意变换天花板的大礼堂里像罗恩一样啃大鸡腿,和透明的幽灵们聊很久以前的校史,听从分院帽和内心的声音进入四大学院,在公共休息室舒服的沙发上听壁炉滋滋冒火的声响……
这些美好存在于魔法世界,奇妙又新鲜,和我们现实生活中平淡的世界平行且冲撞着,羡慕又向往着。
今年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的23年,“和哈利·波特几乎一样大,和哈利·波特一起长大”是哈利·波特一代的专属标签,这一代人在情感现实主义基调的电影和小说里寻找自己。
直到现在,偶尔翻看回味全系列,仍是常看常新。多年后,许多作者埋下的伏笔和暗语也终于读懂。
邓布利多说:“让我们成为哪种人的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当你将其和现实世界勾连起来,才能明白那些耐人寻味又意味深长的台词。
这不只是儿童文学。
这系列作品究竟有多受欢迎?
它曾被翻译成75种语言,在超过200个国家出版,销量超过5亿册,改编的8部电影总票房收入超过77亿美元。
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情节和温暖感人的细腻情感从来都是畅销故事的标配,但《哈利·波特》不止于此。
这是和现实世界交叉又平行,充满悬念和惊喜的故事。这个魔法世界离我们并不远,通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国王十字车站、通往对角巷的破釜酒吧,就直接位于英国伦敦的街头。
故事当中的不同角色,虽有巫师和麻瓜的界限,但是都住在同一个时空,罗琳只是大笔一挥,用魔仗点亮了我们的现实世界,这种真实的玄幻让人着迷。
同时作者在作品中的细节和伏笔铺设也极其精致,任何一处小细节都颇有意味。
比如多比说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都是哈利·波特,又比如斯内普的反转人物设定。从第一部就被认定为大反派的他却在最后为我们讲述了和莉莉最动人的爱情故事,留下一句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always”。
赫敏女性角色的定位也是全系列的点睛之笔,出身麻瓜却是格兰芬多最聪明的学生,是三人组中唯一的女性却是不可或缺的智囊团。罗琳说“其他故事里主要的女性角色常是额外的福利,但哈利·波特里的女性角色不是。”
扮演赫敏一角的艾玛·沃森更是对这个角色感同身受。“罗恩对赫敏聪明才智的取笑,对她常驻图书馆的揶揄,我这辈子天天都在经历。因为我学的好又聪明,男孩们老欺负我。”戏外的艾玛经历了这些,更加懂得能够掌控自己人生的珍贵。
演完最后一部哈利·波特,她剪去了齐腰长发,换了喜欢很久的超短发造型。24岁时被任命为联合国妇女署亲善大使,在联合国He For She女权运动发布会发表演讲。生活中发起了女权读书俱乐部。戏里戏外,她都燃起希望的太阳,追求自由美好。
随着国外疫情的日益严峻,艾玛还更新动态呼吁人们居家隔离。
最近两年,随着被称为“哈利波特”前传《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电影的上映,邓布利多在电影中的性取向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是的,就只是普通人而已,和我们没什么不同。
罗琳努力构建一个理想中的完美世界,哪怕歧视、偏见在我们生活中仍然存在。魔法世界中剔除体力因素,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战斗,选择未来时,尽管分院帽早有答案但他仍会尊重你的主观选择意愿,这是个有生命力的世界。
“你也许属于格兰芬多,那里有埋藏在心底的勇敢,他们的胆识、气魄和豪爽,使格兰芬多出类拔萃”。
“也许你会进斯莱特林,也许你在这里交上真诚的朋友,但那些狡诈阴险之辈却会不惜一切手段,去达到他们的目的。”
“如果你头脑精明,或许会进智慧的拉文克劳,那些睿智博学的人,总会在那里遇见他们的同道。”
“你也许属于赫奇帕奇,那里的人正直忠诚,赫奇帕奇的学子们坚忍诚实,不畏惧艰辛的劳动。”
罗琳在Pottermore的网站上写道“如果你生于1985到1998年之间,请记得,你的霍格沃茨入学通知书之所以没有寄到,是因为伏地魔抹去了政府文件中这期间出生的麻瓜巫师记录。”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等下去,万一呢?这可是个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全系列的最后一句话:伤疤已经十九年没有疼过了,一切太平。
今年也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的第十九年,一切太平,那你是否还愿意搭上这趟赶往霍格沃茨的列车?
毕竟......
"Hogwarts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welcome you back."
霍格沃茨始终在那里等着我们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