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味背叛者 2024-05-11 08:23:20 此篇文章为#开往春天创作季#来稿文章*馆长会不定期挑选质量较好的参赛文章发布在平台大赛正在进行中,欢迎来稿作者|陈倩盼摆在我面前的是一道青椒炒猪油渣。猪油渣很大片,由大面积半透明的肥肉和一丝炸到焦棕的瘦肉组成,夹起来在灯光下看像一片琥珀。在青椒炒一切的湖南,这道菜是最普通的组合,过去家里炼完猪油就一定会吃它。如果按照记忆来描述,油渣在上下齿的碾压间会迸发出油水来,前调酥脆,尾调油润,是唯动物脂肪才能带来的富足感。在大辣片被父母列为禁品的童年,辣椒炒猪油渣能在荒芜的舌头上点一把欲望之火。但我在下筷子之前居然犹豫了。少油少盐戒碳水的警报在脑袋里拉响,更何况这道菜太久没见了,看着竟然有点陌生。相比之下,旁边找不出具体籍贯的拍黄瓜显得熟络许多。在青椒里翻找出最薄的一片放进嘴里,果然大失所望。我没有等来口腔里油脂迸发的那一刻,反倒被过重的油盐交加事先劝退了。一片下去,有种他乡遇故知,但故知成了骗子的幻灭感。那盘猪油渣我再没吃一口。在外地吃不到正宗的家乡菜,这是一个异乡人的自知之明。毕竟在我心中,“所有湘菜都好吃”是一种政治正确,要怪只能怪厨师没发挥好。但这盘猪油渣让我心里免不了嘀咕,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猪油渣的问题?如果有一天对故乡的味道已全然无感甚至抗拒,这是不是一种味觉背叛?虽然不愿意承认“故人心易变”,但对于不少常年在外的离乡者而言,故乡的滋味的确更适合午夜梦回。北京有一家还不错的湘菜连锁店,只能说还不错,毕竟为了迎合当地口味,做了许多的妥协。刚到北京的时候,举目无亲,楼下这家湘菜馆成了唯一的慰藉。他家有一道烟笋炒腊肉是我每去必点的菜,跟湖南本地的味道有八分像。烘干的竹笋泡发后切细丝,腊肉切薄片下锅煸,之后下笋丝炒,加大量的辣椒和蒜苗。这道菜的灵魂在腊肉的独特香味。不同省份的腊肉在气味上是有天壤之别的,我对故土的那点思念在这一点上得到无限放大。最孤单的时候吃到它,思绪跟着气味回到了后山,砍下几根柏木枝塞进炉膛,浓烟腾起,熏得我红了眼。最初总觉得北京的湘菜空有其形,吃完后剩下一碗油泡辣椒,却全然无味。看着同吃的北方朋友常常被辣到急吼吼找水喝,作为湖南人我常心里暗暗得意:“这算什么?已经很照顾你们北方的口味啦。”在异乡惶然许多年,我终究未吃过“辣出泪来泪也辣”的湘菜。然而尴尬的是,当我回到家里,欣欣然期待正宗的烟笋炒腊肉来个过瘾时,却不得不临阵脱逃——太辣了!连着几顿下来,我开始默默想念那家曾被我轻视的改良湘菜馆,甚至想蘸一口北京的麻酱缓缓。这件事情在我心中有着不可言说的尴尬。尽管脑子很清醒地认为应该热爱故乡的味道,身体却诚实地拒绝了。这种生理抗拒来得如此真实,在下一次吃饭的时候,一边说着辣椒炒肉真不错,一边却偷摸转向白灼菜心。我大概明白了,炒油渣没变,辣椒也没变,是我变了。这些年我辗转于故乡以外的其他许多地方,唯独没有在湖南做过多的停留。到今天,我看过的风景,吃过的食物,早已远超出故土能提供的所有。当我绘声绘色地跟年迈的奶奶描述一样他乡的食物时,她的神色是难以置信的:“还能这么吃啊?”——一如这个小山村,固执地重复着千百年留下来的味道:鲫鱼一定要配紫苏叶,牛肉一定少不了山胡椒油,青椒炒肉首选螺丝椒,手打的糍粑一定比机器压的好……并非食物沙文主义,而是长久的口味依赖,在舌头上留下难解的味觉编码。但这样的味觉编码并不完全适用于漂泊在外的游子。味蕾在各种口味间不停浪荡,不知不觉间,固有的味觉记忆也难免会消散。当你习惯了一方的生活,再次回到故乡时,味觉上的不习惯且不说,甚至还会水土不服。在这样尴尬又残酷的事实面前,又何谓乡愁呢?如果你愿意承认的话,故乡的味道或许已成为一个符号,由这个符号勾起对过去的联想,在记忆里看看来时的路。在我老家,每到冬天会做红薯干。在别处似乎少见,要先把红薯去皮蒸熟,捣烂后一寸寸把地抹在一张长方形的木板上,讲究点的还会撒上芝麻和陈皮,脱模后晒干成片。这种做法费事又费力,需要张罗全家人上手。爸爸捣泥妈妈抹浆,我则负责偷吃,院子里荡漾着浓浓的红薯香味,甜!我记得每年的那几天,趁着大太阳,各家院门口都大规模地铺陈着棕色的红薯片,想来当年蔡伦造纸的场面也不过如此。这样晒出的红薯片,厚薄很难一致,也有不少皲裂变形的,残缺不齐的。有的又硬又厚,在我换牙的年纪,因为吃它,还崩掉了一颗摇摇欲断的齿。但在我零食匮乏的童年,总是眼巴巴盼着爸爸给我烤一小块,等着干硬的红薯片在火钳上逐渐变软,浑身冒起焦黄的泡来,等着芝麻和陈皮的香味再度回春,等着被蜂窝煤的气味呛到脸通红。我的乡愁就藏在这些气味里。等十多年后再想起来,家里早不种红薯了,也没几个小孩还爱吃。偶然有一次在淘宝上搜家乡特产,意外地看到了名为“湖南特产”的红薯片。那是些薄如蝉翼的机器产物,加了糖而更加软甜,无论是相貌还是口感,都远远超过了我记忆里笨拙的手工红薯片。它们可以很随意就买到,但我怀念那些冬日暖阳下飘荡着红薯甜香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和“再也回不来”相比,更悲切的是“再也吃不到”。小时候饭桌上总有一碗剁椒拌萝卜条,萝卜切条晒干,放上剁椒一拌就完事,简陋至极,我始终不懂那玩意能有多好吃。去年夏天,一位在外地几十年的亲戚回乡,在我家不管不顾地吃了一大碗剁椒拌萝卜条,就了两碗米饭。后来才得知他当时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在食物匮乏的过去,他们那辈人靠着剁椒辣酱的浓烈,撑过了许多晦暗的日子。而今剁椒的味道没变,吃的人却光景已晚。此时美味与否的讨论已无多大意义,关键在这碗剁椒萝卜条带着他回到过去,在那些贫瘠的日子里,就着剁椒萝卜干掉一碗饭,他挽起裤脚下田,还能耕种明天。那是他生命里最后一顿剁椒萝卜条。因此,到如今我才理解常年在外的长辈对于家乡“土产品”的珍视与执念,也许与味道的关系并不大,而是来自故乡的熟悉与安全感,那些投射在食物上的过往,让它们倍显珍贵。何谓乡愁?乡愁是歌者的月亮,是诗人的船票,是孩子的红薯片,是离人的剁椒萝卜条。当我意识到与故乡渐行渐远,连味觉习惯也逐渐改变时,像是最后一道防线瓦解,我心里涌上无限的惶恐。与其说是担心自己的味觉不适应,不如说是担心那些和故土有关的记忆,生于斯长于斯的悲欢,可能随之模糊,以至于淡忘了。这一辈子会去的地方有很多,或许有一天,这片土地于我,只是身份证上的一个地名,可回故乡的路,却总要经过胃啊!文章不代表平台立场点击图片,参与#开往春天创作季# 赞 (0) 相关推荐 湘菜味道,腊肉炒萝卜干,萝卜脆腊肉香,一道让饭遭秧的家常菜 湘菜味道,腊肉炒萝卜干,萝卜脆腊肉香,一道让饭遭秧的家常菜 林长宇\\我们家的年味儿 我们家的年味儿 林长宇 每逢过年,我都会想起去世的父母,怀念他们过去为我们营造的年味儿. 父母与村里的大多数人一样,都是从鄂西迁来的,那里的风俗是每到 ...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 在南方人看来,牛肉面里必须要放两颗青菜才能吃.摄影 -风物君语- 清明回家 你妈喊你吃青菜了吗?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曾经无数次抱着侥幸心理在各地的北方餐馆对老板说: "再来个青菜吧!&q ... 乡愁——十八年的光,一生明亮 乡 愁 文:陈祖洁 图:红艳 十八年的乡水 在我身体里积蓄成一条河 奔腾不息 如今 我常常偷听繁星的私语 当波浪翻滚时 我捧起月亮 十八年的乡土 在我心中堆起一座山 高高矗立 如今 当浓浓的 ... 【三湘文艺】彭盼兮/乡味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乡味 作者:彭盼兮 潇湘群里的汨水沙粒老师,不久前写过一篇<长寿街炸肉>的乡味文章在岳阳日报副刊发表,影响力大.接着又有人写了长乐甜酒,后来 ... 申屠乐宸 | 稻乡味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稻乡味 三等奖作品 永兴小学 三(6)班 申屠乐宸 指导教师:毛莹莹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 王怀恩 | 稻花香里寻乡味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稻花香里寻乡味 一等奖作品 永兴小学 三(1)班 王怀恩 指导老师:冯瑶 "来来来,你背一首诗词,妈妈就 ... 【每日宋词】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第1039期) 每天一首宋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让我们于醉美的文字中,品味人生百态! 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添声杨柳枝·九曲池头三月三 [北宋]贺铸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 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 河南zui火爆的“窑洞”餐厅,乡味十足!很多南阳人都去吃过! 白河,南阳的母亲河,自东向西,把南阳市区一分为二.本地人简称白河以南为河南,白河以北是河北. 河南河北,隔河相望,却是两个不同的"天地".河北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美食遍布大街小巷. ... 作者投稿 | 七年级:乡味 乡味 银川三沙源上游学校初一(8)班 郭思辰 银川--一座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味道,它们组成了我对故乡的全部回忆.但说起最爱的呀,那还得是令我垂涎三尺的各种美食.伴着 ... 【散文】欧阳卉林/乡味深处道闲情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欧阳卉林 父亲是湖南宁乡人,母亲是湖北咸宁的,我一出生就有两个故乡.走南闯北,饕餮中国,最怀念的是咸宁的刘记热干面:难忘不舍的也还是宁乡大伯母的 ... 关于“乡味”的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关于"乡味"的写作指导(附: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东北人要吃酸菜,陕西人要吃羊肉泡馍,江苏人要吃清炖狮子头. 专栏 ... 张振勇:吃不厌的乡味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唐志平 投稿邮箱 1019474369@qq.com 吃不厌的乡味 张振勇 堂弟自新宁来,来时说要给我带一些家乡的特产,我告诉他什么也不用带,但你一定要记得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