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螺内酯,能有效降低肾友蛋白尿?肾内科医生终于讲出实话!
原创: 喻小娟 肾上线
螺内酯,是利尿剂一类,常用于水肿患者利尿用。
但是,有时肾内科医生也会用它来降低部分肾友的蛋白尿,效果还不错,这是怎么回事?
小伙伴们搬好小板凳,有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喻小娟大夫。
小小螺内酯,也有大用处?
一位IgA肾病患者,23岁女性,血肌酐90umol/l,血钾3.5mmol/l,24小时尿蛋白0.9g,血压95/60mmHg,使用缬沙坦160mg。
众所周知,IgA肾病是青壮年最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类型,在我国是导致尿毒症的“主力军”。持续尿蛋白增多,是引起IgA肾病患者肾功能不断快速下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控制蛋白尿是帮助肾友避免尿毒症非常重要的手段。
国际指南认为,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目标是小于1g,预后较好。按照国际标准,这个姑娘的尿蛋白已经“达标”了。
但是来自我国的研究数据表明,比起尿蛋白0.5~1g,IgA肾病尿蛋白定量<0.5g长期预后会更好。1g左右的尿蛋白,肾功能可能能稳住10年、20年,但再往后,整体预后要差于更低的尿蛋白。对于一个23岁的姑娘,肾功能稳10、20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我建议她尿蛋白再努力降低一些。
在原来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的螺内酯观察效果。1个月之后,她的尿蛋白降到0.6g,4个月后降低至0.3g,并维持稳定。血压、血肌酐、血钾稳定。
螺内酯在很多人眼里,属于比较“弱”的一类药。因为有保钾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对抗其他利尿剂的排钾作用,配合使用来预防低钾。
没想到小小螺内酯,有时也能发挥大作用!
螺内酯为什么可以降低尿蛋白?
为什么螺内酯可以降低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呢?
在肾病动物模型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刺激盐皮质激素受体可以导致肾脏纤维化,抑制球管反馈,促进肾小球内高压。对于这种效应,ACEI(普利类)或ARB类(沙坦类)并不能给肾脏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有人提出了假设,也许给予肾病患者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对抗这一效应,可能有助于保护肾功能避免肾衰竭。而螺内酯,就是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一类的代表药物。
很多实验去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影响力比较大的一篇,发表在全球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论述在使用ACEI的基础上,尿蛋白仍然大于1g的肾病患者,加用小剂量螺内酯,发现确实可以进一步有效降低他们的尿蛋白。这种降蛋白的效应并不是依赖于降血压,因为观察到加药前后患者的血压没有明显变化。
螺内酯副作用?
螺内酯是保钾利尿剂,既然能保钾,就可引起“高钾”。高钾血症是非常危险的,严重者可引起猝死,对于部分肾病患者而言,这是限制使用的一个原因。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血钾升高,需立即停用。
同ACEI和ARB类一样,螺内酯降低肾小球内压,因此,也可能引起血肌酐升高,需密切监测血肌酐变化。
提醒:本文仅作为学术信息的沟通交流,不作为医疗决策,最终解释权归您的肾内科医生。
如果肾友需要长期管理,可点击下面了解更多,可申请喻小娟医生全病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