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亮&杨国强 多元化的殊途同归

导语:1984年,19岁的小伙郁亮凭借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而在同一年,做了两年包工头的杨国强,受镇里书记所托,组建了北滘区建筑工程队。
北大四年,郁亮最喜欢的两本书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而彼时的杨国强,为了能接到工程,四处打听哪家公司要建房,然后跑到人家门口,寻求合作。
1992年,中国在掀起改革浪潮的同时,也迎来了房地产热。已入职万科两年的郁亮,正式成为万科的第一代董秘。杨国强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房地产之路,他负责的北滘建筑公司接手了三和公司即将开发的住宅区建造工作,这个住宅区被命名为“碧桂园”。
2001年,36岁的郁亮接替姚牧民成为万科的总经理,开始正式主持万科工作。同一年碧桂园凤凰城项目公开销售,杨国强打着“价廉物美”的大旗,一天之内创造了销售额7.5亿元的销售神话。
2017年,郁亮从“地产教父”王石的手里接过接力棒,万科开始转换新的“跑道”。杨国强名下碧桂园也成为当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最大的房企,以5508亿元的成绩傲视群雄。
一个出身名校,坚守理想与情怀的苏州人,一个出身农民,热爱公益与慈善的佛山人。不约而同地将两艘中国地产航母开出港湾,驶向蔚蓝而又广阔的大海。而在前方白银时代的深水区,房企探索多元化貌似已经成为必经航道。但等待着万科与碧桂园的,将会是什么?

1

房企多元化大潮
碧桂园向左、万科向右
当地产黄金十年已过,楼市风向转变的话题,街口乘凉的大爷大妈都可以拿来讨论一下。“房住不炒”坚实落地,兼并潮与破产潮来袭,幸存下来的中小开发商有的疯狂拿地,有的黯然退出。头部企业也争相推进自己的多元化进程,万科与碧桂园,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
尽管前任掌门王石曾放言:“就算我死了,你们搞多元化,我还是会从骨灰盒里伸出手来干扰你。”语气为什么会如此决绝,从万科初期的成长道路上可以找出一些原因。
万科成立初期,也曾一度实行过多元化策略,甚至提出了要做“综合商社”的概念,业务涉及多达出口、零售、投资、影视、广告、饮料、印刷、机械加工、电器工程等10多个行业。表面上虽然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但实际上多元化业务盈利很不稳定,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1994年,王石开始痛下决心做“减法”,郁亮也是其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在接下来的几年,万科先后卖掉“怡宝”,转让了扬声器业务,就连“万佳超市”也转让给了共和国的长子——华润。地产业务产品线也聚焦起来,从写字楼、酒店、商场、保税仓等全面收缩到住宅。认真起来的万科,慢慢坐到了“带头大哥”的位置。
不过虽然郁亮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王石的青睐,但也并不是像机器人一样马首是瞻。对于新时代地产行业的判读以及对万科新一轮多元化的看法,郁亮有着自己的思路。他在万科也曾有一句名言,大意是:王石的话要不要听,要听,但三天后再执行
2017年,在地产行业疲态初显现,“万宝大战”即将尘埃落定的大背景下。郁亮从王石手中接过万科接力棒,便开始调转方向将万科带上转型的道路。年底的一次媒体交流会上,郁亮以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的身份对媒体宣称:“逐步转型为城市配套服务商的万科,正通过多元化战略创新驱动发展”。
尽管前一阵大家都为“万科当猪倌”而笑出猪叫,但其多元化还是主要围绕着地产业务来探索的。目前已经在物业、物流、长租、商业、养老、教育等领域拉开了新业务的骨架。万科探索的新业务存在共性,都是围绕“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的战略定位展开的。
在今年年中的业绩报中,万科也首次披露其多元化业务收入,合计约116.3亿元,其中多来自于物业板块,占比达55%。多元化贡献虽十分有限,但万科的探索之心仍旧无限。
而凭借“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奠定高端基础,押对三四线城市市场爆发高速登顶的碧桂园,则选择另外一条多元化道路。相较于万科的“保守”,碧桂园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倾向于“全面跨界”。
杨国强表示,自己从2018年初便将主要精力投入了两个业务——农业与机器人领域。2019刚开始,碧桂园多位高管重新调整,为的就是为转型铺平道路,往高科技综合大型企业的方向发展。
围绕着地产主业,碧桂园的跨界转型也成为龙头房企的一个参考样本。2018年6月,碧桂园宣布成立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进军现代农业;7月成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进军机器人领域,后又向机器人餐饮、新零售板块发力。
2019年成立的碧桂园千玺机器人集团,是其在智慧餐饮棋盘上的重要落子。今年2月,碧桂园集团捐赠的煲仔饭机器人在湖北省国资学院隔离点(汉南)投入使用,在抗疫中小露了一把身手。
不过,也许是步子迈的太大,亦或许是高科技行业的“吞金”特性。碧桂园的新业务还未实现盈利,但碧桂园CFO伍碧君表示,希望新业务能很快贡献业绩、带来效益。
由此可见,虽然万科与碧桂园的多元化方向不同,道路有别。但是在目前的盈利状况上,郁主席与杨主席有着相同的痛点。

2

转型堪比登顶珠峰
失败者比比皆是

郁亮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2009年,他去了南极探险,并成功到达南极点,在刺骨的极地寒风中脱光上衣秀身材。2013年,历经46天的艰苦攀登,郁亮成功登顶8848米的珠峰。
不过年过花甲的杨国强,却只能在心里惦念着冒险。他曾向媒体抱怨:“本来我可以去亚马逊漂流,跟着房企大哥去爬珠穆朗玛峰。结果我每天每天,赚的钱不是自己的,做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还要做农业,机器人。我现在变成小学生,每天还要学习机器人,我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我自己在家写毛笔字,写‘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是一个哲学气息非常强烈的问题,但放在时代的大环境下,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如此剧烈,转型与变革毫无疑问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与必要条件。
但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没有万科与碧桂园的运气与实力,在转型变革的道路上折戟沉沙,多元化成为了压塌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银亿创始人熊续强以房地产起家,用20余年的时间将企业晋升为宁波本土知名大型房企。而在2015年,银亿收入增速放缓,毛利率也减少了1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务盈利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2016年,熊续强开启转型之路,将以房地产为单一主业的银亿股份转型为“房地产+高端制造”双主业的综合性公司,并斥120亿巨资收购了三家行业领先地位的国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但好景不长,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加之2018年股价暴跌,银亿的市值从原先的400多亿,逐渐蒸发到后来不足80亿。2019年6月,银亿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组。
多年前,盛高置地也曾提出“2+X”战略,即在住宅产品之外,还涉足城市综合体和旅游地产方面,最终却在转型过程中资金恶化,随后被绿地收购。
不转型是慢性死亡,转型就会猝然而逝,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道路,真的不多。
3
博志成地产观的思考
规模+顺势,缺一不可

如果产业是条河,那么企业就是条船,人们经常会有“船小好调头”的错觉。在这种错觉下,很多中小房企选择在不同程度上剥离房地产业务,淡出房地产市场,部分或全面转型到其他行业。但房企这条船的燃料是资金、土地、人才,燃料储备不足,调头后也无法继续前进。
头部房企都有着强大的地产主业为支撑,其多元化布局仍旧步履维艰。而那些主业支撑并不强大、甚至抛弃主业的房企,多元化就会变成一次九死一生的勇敢冒险。
此外,无论是转型到康养、医疗、文旅、本地生活为方向的房地产行业细分领域,还是以应用科技、教育、新工业材料为方向的非房地产专业领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顺势而为,以万科、碧桂园为代表的的大型房企,在多元化的布局中无一不遵循着这一铁律。
但“势”又是什么?博志成研究院院长黄博文认为,房企转型应顺应以下三“势”:
顺国家的势。如聚焦战略产业、新兴产业、基础产业、传统产业的升级,国家相关的政策扶持能扫除企业转型道路上的一些障碍。
顺民生的势。从教育、医疗、卫生、物业管理等领域入手,更好的服务社会需求,解决民生痛点。
顺资本的势。行业有朝阳、有夕阳,但资本没有,资本是逐利的,永远都是向着价值洼地流动。朝着价值洼地方向转型,更容易搭上资本的快车。
4
杨国强公开信件,郁亮内部讲话
第一视角审视多元化

或许我们应该抛开经过媒体多次加工内容,从时代弄潮者的字里行间,以第一视角去细细体会房企多元化。
杨国强2018年公开信件节选:
在专注房地产开发主业之余,碧桂园也在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扶贫也是碧桂园的主业之一。碧桂园从乡村走向世界,如今把世界带回乡村:为响应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碧桂园正规划现代农业业务,在财务稳健的前提下,以国际标准的现代农业为切入口,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国家战略的实施。自1997年至今,本集团及我和我的家人已通过开设免费高中、职业学校和助学基金进行教育扶贫,另通过乡村振兴、技能培训、产业帮扶等方式帮助20万人直接脱贫,并于期内主动承担9省14县近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扶贫攻坚,我们正在征途。
如果说乡村是我魂牵梦绕的故土,城镇就是碧桂园的事业所在。碧桂园正积极与主要金融机构合作,发展长租业务。公司已成立长租事业部,在北上广深以及武汉、厦门等一、二线城市筹备项目。期内,在建房间数已超过21,000间,已获取项目的总房间数已超过24,000间。年内预计能实现12个城市、46个项目同时开业,保障供应。无论租赁或售卖,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碧桂园从未忘记。
走出草莽,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实业报国,投身科技更是当然:碧桂园正筹备机器人业务。我们会以机器人作为核心技术,围绕整个机器人核心技术产业进行扩展,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进行研发。我们将与各院校、研发机构和企业、孵化平台进行合作,形成包括烹饪机器人、巡检机器人、装修机器人、现代农业机器人等产品,发展智能制造以服务房地产相关业务,提升自动化水平。同时,我们计划在广东顺德建设机器人谷,引入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学者,并将格外注重智能技术开发。一如已在2018年6月19日成功分拆上市的物业管理业务,碧桂园将继续挖掘房地产开发相关业务的价值潜力,以回馈投资者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郁亮2019年内部讲话节选:
“行业的转型绝非易事。若干年前,包括万科在内,很多同行都尝试转型,但是行业转型是非常不容易的。首先,我们都觉得需要找到一个和房地产行业赚钱前景相当的行业,但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没有可能找到这样的行业。当我们做物业、物流的时候,发现每平米赚的钱都是以了几毛、几分为单位时,大家便觉得无从下手。这时候觉得开发业务有很多水分可以挤,要不省省吧,创造出的利润可能比物业、物流多很多,但是这样我们能有未来吗?尽管房地产行业还不错,但是不代表我们未来还能靠吃这口饭活下去,所以我们必须要做新业务。做新业务的时候,让赚大钱的人去赚小钱,难度太大。到今天为止,坦率而言,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成功的转型案例。”
“新动能业务发展不平衡,虽然物业事业部表现优秀,引领行业发展,各方面布局也比较完整,但是其它新业务或多或少存在着前景不明、模式不清、目标模糊、管理粗放、队伍庞大、组织复杂、结构混乱等问题。关于前景不明,有些业务的前景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而政策变化又比较多。比如说幼儿园教育问题,政策突然发生很大变化,使得前景非常不明朗。关于模式不清,有些业务没有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我们短期内不是不能赔钱,但是一定要知道未来不可以长期赔钱,否则就难以持续开展业务,所以要不断摸索商业模式。如果摸索三年尚未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业务就应该暂停,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持续下去。
我们也存在着目标模糊的问题,不仅总部,每个BG、BU乃至每位同事做事情前,都要思考清楚“为什么做”,而不是为做而做。部分单位队伍很庞大,管理却很粗放,不是有人就能做好工作,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关于组织复杂、结构混乱,很多BG、BU内设二级、三级乃至四级子单位,结构复杂,容易失控。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要收敛聚敛,巩固提升基本盘。”
参考资料:《郁亮为什么众望所归?| 砺石》、《千亿农民杨国强往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