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数学知识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与数学思维的重要教学内容,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也应该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全方位地发展数学能力。

  一、构建数学知识的联想性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也就是思维抽象逻辑性,学生要想运用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培养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就应该在面对数学知识时,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在经过大脑一段时间的认知理解过程后,形成概括。概括能够使学生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质属性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规律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深入思考,抓住知识的规律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运用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例如,在学习数学函数时,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大脑的思维想象,将学过的数学知识与新知识相整合,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得到最终的函数答案。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跟随教师的指引,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消除以往等、靠的学习思维模式与思维的机械性,从而培养出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二、加强思维的活跃性

  学生具备思维的敏捷性。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并不想放弃时,才能够在急切的情况下,积极地进行全面的思考,激活思维,从而做出正确的解答。然而,思维的敏捷性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是需要长时间的数学习题练习与思维训练的。所谓熟能生巧,学生只有在反反复复的习题练习中,总结经验,不断思考,才能够培养自身的思维敏捷性。例如,学生可以根据新课程内容选择相对应的数学习题进行解答,并给自己规定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解题。这样的习题练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速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摒弃以往套用公式的解题思维模式,将新旧知识相结合,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解题的敏捷性。

  三、发挥主体地位

  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会有不同,所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依照自身的个性特点来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也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有效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计划,选择合理的学习模式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单凭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也应该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导向,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培养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自身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深入地理解课本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应该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知识的探究与思考,从而培养自身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再如,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学生应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思维活跃起来,思考数学知识与教学视频之间的关联,结合数学知识与教学视频与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针对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发散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对以往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找寻最终的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然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单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任务。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引导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内容,加强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加强自身的思维敏捷性,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等、靠的惰性思维模式,使思维活跃起来,从而培养自身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