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有钱人,在财富管理上,往往有一种美德,难怪有钱人越有钱

真正的有钱人,在财富管理或者说在理财上,往往有一种“美德”,看似吝啬,实则精明,这种美德就是节俭。节俭看上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能影响乃至决定一个人的财富大局。

在节俭这件事,很多日本有钱人尤其是日本企业家的做法,很是值得借鉴。比如,岩崎弥太郎是三菱集团的创始人,他从创业初就十分注意从微小处节俭;著名的日立公司,其创始人对员工的要求之一就是用不着的电灯一定立刻关掉,无论是写便条还是随便记什么东西,必须尽量用旧纸,电脑用过的纸也必须整理订好再用;丰田公司的领导人,则有个节俭的招数叫“算好再做”。例如开会,在开会前要估算与会者每一秒钟价值多少,算出这次会议的“成本”,然后告诫与会者必须节约时间。在接待来客中,丰田公司一般不安排隆重的宴会招待,也不派专车接送,因为他们算过,用公车要用司机,要交各种税,要买汽油,买保险,搞维修……这些开支倒不如“打的”或乘地铁更合算。

当然,中国人历来崇尚节俭,视节俭为美德,在节俭上做得也并不比任何国家差。中国人的节俭美德,在很多有钱人身上也不免留下深深的烙印。比如,台湾企业家王永庆可算是个世界级的巨富了,可就是这个巨富,在花销上却特别的节俭,王永庆之所以获得了生意上的成功,节俭正是一个重要因素。不仅如此,王永庆还从小就着手培养自家孩子的节俭习惯,靠节俭美德的熏陶,王永庆的爱女凭一张文凭,一把刮胡刀,在外独闯天下,同丈夫简明仁用二万五千美元的积蓄在台湾创立了大众电脑公司,成了一家年营业额高达三四十亿元企业的总经理。

节俭,就像千里河堤从堵蚁穴开始一样,堵住了,大堤就能保住,而堵不住或堵得不严,就随时都有溃堤的危险。这种事例,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同样不乏其例。

杭州种德堂是一家老字号药号,传至其四世孙叶鸿年时,积累有大量财富,无论规模还是声望在杭州都是数一数二的。但叶鸿年并未将心思放在药店上,而是大加挥霍。他在药店后院盖起住宅,虽整日出入药堂却不过问药堂业务。为结交官府,今日请客,明日送礼,成为官府座上客,仅几年间便挥霍银子十余万两。一不管理,二又无度消耗挥霍,药堂收入下降,家业很快被折腾得入不敷出,最后落到只得将药房出盘还钱庄欠款的地步。

杭州还有个翁隆盛茶号,创始人为海宁的翁耀庭。由于翁耀庭善于经营,其经营的狮峰极品龙井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使西湖龙井茶驰名天下。为此,翁氏一家发了大财。然而,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翁氏子孙不讲节俭,只讲挥霍,不图发展,只顾享乐,整日不务正业,使得好端端一个翁氏老字号渐入下坡路。

究其翁氏隆盛茶店的败落原因:一是只图外表,耗资四五万元建高楼豪宅,挥霍无度,不注意节俭;二是目光短浅,不重视子女的文化教育,让子女沾染了吃喝嫖赌恶习,造成其子孙素质低下,不成大器,致使家业后继无人。可见,奢侈败家者委实可怕,大凡真正的有钱人,无不以此为戒,在理财上重视培养自身和子女的节俭美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