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太白和东坡居士,两位天纵奇才,各自撑起了唐宋文坛半壁江山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今人余光中对李白的评价。东坡词有“神仙出世之姿”,这是古人对苏东坡的评价。
李白和苏东坡,一个在唐朝,一个在宋朝,各领风骚千年,成为唐诗宋词永远绕不开的风景。
有人说,苏东坡强过李白,因为他是身兼诗人、画家、美食家,众家之长的“全才”。也有人说李白强过苏东坡,因为他文武全才,论诗歌创作才华,千古无人能出其右。
读过了李白的诗再读别人的诗,总觉得差了几分想象力与豪迈。读懂了苏词,领悟到了其中的大智慧,也觉得余不可观。
一、李白:青山踏遍,归来仍是少年
李白从来就没有老过,不管是他少年时代写的《峨眉山月歌》,还是在晚年创作《献从叔当涂宰阳冰》,总觉得他的诗风变化不大。
他仿佛就是一个剑客,一辈子都在弹铗而歌,追求世上的知音人。尽管一生未能“出仕”,遭遇十分曲折,但是他内心始终怀着一种少年英雄的气概。
宋代《方舆胜览》中说,李白小时在象山读书,学业未成。遇到一个老太婆,想要把铁棒磨成绣花针。于是李白受到启发,更加用功努力。可见李白的成功,绝对不是简单地依靠老天爷赏饭。
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确是非常有“天分”,他的“迷弟”杜甫作诗夸他“白也诗无敌”。尽管如此,单凭作诗,也替他买不来官当。
据说李白当不了官,是因为不能参加科举。有人说这是因为他出身商人家庭,还有人说这是因为他曾经在某县当过小吏。唐代的法律规定,做过商贾和做过地方小吏的人,不允许参加科举,所以他没有办法通过科考来出人头地。
李白真正成名是在他四十二岁以后,由于得到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赏识,接受唐玄宗的征召,到长安城当上了一名翰林。期间,他给杨玉环写了三首《清平调词》。
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因为得罪朝中高官,被赐金放还了。这位“谪仙人”从此纵情山水,寻仙访道,写下了无数绝妙好诗,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大诗人。
普通人读过他几首诗,就以为他真的是富可敌国,过得是神仙般逍遥自在的日子。却不知道他曾经结过四次婚,两次入赘到宰相门庭。
一度还穷得带着一儿一女跑到山东去投亲;然后续娶了一位寡妇,最后还被寡妇“休弃”了。好在他的最后一次婚姻,非常幸福。
后来,李白把他这一生中的幸与不幸,都同时写进了他的诗歌里。但是,他却是在用一种少年般的口吻来述说。
最后人们已记不得他的苦楚,只记得他在那些“壮怀逸兴俱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少年时代,以及潇洒豪迈的特写镜头。因为那些特写镜头,和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盛唐的气象十分吻合。
二、苏东坡:以诗为词,大道自在其中
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他不但是豪放词派的开山祖师,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词到底有什么好呢?叶嘉莹先生说:他有为国家百姓兴利除弊,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意志。他的心中有大爱,所以他的词中具有第一流之情感。
宋词豪放派中,苏辛并称。辛弃疾豪放是剑侠情怀,而苏东坡的豪放,其实是一种旷达。而这种旷达,源于苏东坡少年时代对诸子百家的广泛涉猎。
苏东坡少年时代即以修习经典见长,因此思想深邃,志向高远,善处穷通。他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任凭宦海浮沉,俯仰无愧于心。
在朝堂上,他一时被王安石的“新党”排挤,一时又被“新党”和“旧党”一起打击。数度沉浮,始终不肯倒向任何一方。
最终被“至友”迫害,以六十余岁高龄贬谪海南。三年后返回中原,途中得知陷害他的人最后也遭到贬谪,他仍能不计前嫌地加以关怀。
和李白一样,苏东坡的成就其实是源于刻苦。因此他在六十三岁时,还会梦到少年时代被父亲逼着背书,背不上来就要挨打。可见小时候读书时,没少吃苦头。
但是通过他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见到,当一个天才开始发奋时,其最终的成果是多么地惊人。苏东坡诗、词、文章、绘画与书法都很有造诣,他在活着的时候就得到宋朝人的爱戴。
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代皇帝以及高太后,都偏爱他的诗词文章,只是不肯在政治上听从他的主张而已。
比起李白,苏东坡思想上显得老成。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写过一首《和子由黾池怀旧》,在词中就开始感叹人生如寄,所到之处“恰似飞鸿踩雪泥”。偶然在一处留下“指爪”,接着就不知道飞向何方。
名义上他是豪放派词宗,但是即使他的豪放词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豪放之余,也能让人读出几分淡淡的忧伤。
宋词从苏东坡开始才有了一次大的突破,他集冯延巳、李后主和欧阳修等大家之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弃旧词中伤春怨别的靡靡之音。
除了在文学、书法与绘画上的成就以外,苏东坡还是一个非常出名的“美食家”。因为他发明的香喷喷的“东坡肉”,至今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
苏东坡身上的故事多,他的思想也比较深刻。读宋词就要读苏词,读完了苏词再读一读辛弃疾、李清照也就差不多了。
结语
读唐诗,最爱是李杜,李白占了盛唐的半壁江山。因为他活着的大部分时间唐朝都很繁荣,只有最后那几年,正好是安史之乱。杜甫晚生了十几年,他大半生都在流离战乱中度过,而“盛唐”也已开始走下坡路了。
读宋词的话,个人偏爱苏辛。苏东坡在北宋,辛弃疾在南宋,一个旷达,一个豪放,确实也刚好各占了一半。
尽管宋朝除了苏辛,还有李清照这样的大家,但是李清照的豪放词数量上毕竟还是偏少了。其余词人婉约词作太多,不是不好,只是格局太小,不及前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