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经历如何增加生命意义感?评《送你一朵小红花》

发布时间:2021-01-09 
文:中财应用心理丨班晨雪
来源:中财应用心理(ID:cufemap)
原标题:心理影评|负面经历如何增加生命意义感?—— 评《送你一朵小红花》

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正在热映,影片讲述了两个抗癌家庭的故事。十八九岁本来是人生最好的年纪,主角韦一航却作为前癌症患者,生活的半径离不开家和医院,失去了很多可能性,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最糟糕的事情,每天在生活的泥潭里挣扎,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和经历的。那么负面经历就只能带给我们伤痛吗?不是的,研究发现,负面经历可以促进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过程,从而帮助我们汲取生命的意义。

生命意义感的结构

生命的意义在宗教,文学和哲学中已经讨论了数千年,是人类关注的中心问题。在当代心理学中,有研究者将生命的意义定义为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受到有价值目标指导和激励以及在世界中的重要程度。同时将生命的意义划分为三大子结构,分别为理解,目标和重要性

理解  是指人们对生活的连贯性和理解感的程度。理解感就是觉得自己的生活有意义,一生中的事情看起来清楚明白,一生中的事情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所发生的事情是本来就应该发生的。对于一个缺乏理解力的人来说,生活似乎是不连贯的,零散的,不清楚的。

目的  可以定义为个人受有价值的生活目标指导和激励。追求目标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和努力的目标有更清晰的方向感。他们对人生目标的承诺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参与感。目标低下的人有一种漫无目的的感觉,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的。

重要性  表达了人们认为自己的存在对于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程度。认为自己重要的人会觉得自己的一生和所有行动都是必然的。认为自己不重要的人会觉得他们的存在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存不存在对世界没有太大的影响。可见,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对个体的生活有很大影响。

面经历对生命意义的促进

负面经历从直观上似乎对生命的意义是有消极影响的,其实不然,它是一个被忽视的生命意义的贡献者。一项研究要求人们每天结束时报告自己的经历,感受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统计控制了其好心情或坏心情的影响之后,社会冲突比如争论等,预示着那天人生的意义更大。也许事件本身被评估为不良事件,有助于汲取生命意义的是因此获得的经验教训和解决方案。

负面经历正是通过影响生命的意义中理解这一子结构,进一步促进了个人的生命意义感。影响理解感的一个因素是意义框架。意义框架就是我们掌握的关于事物在世界上的样子以及事物将如何发展的复杂命题网,意义框架告诉我们“什么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和“应该追求什么目标”,一个一致且连贯的意义框架有助于产生理解感,而负面经历会破坏个体原有的意义框架。根据意义维护模型(MMM),每当其意义框架遭到破坏时,人们都试图重建意义感。对预期关系的心理表征的破坏越大,就越需要重新获得意义。负面经历对于个人意义框架的破坏会使人对其意义框架进行重建或者修改,从而促进理解,继而激发生命意义感。

无论是较大的创伤事件还是较小的创伤事件都会促进生命意义感。一项针对失去孩子的父母的研究发现,许多死于重症监护病房的孩子的父母会从孩子死亡的经历中寻找意义。父母寻求意义的方式包括了解经历,即孩子去世的医学解释,了解孩子去世的真相;在损失中寻找慰藉,比如参与捐赠器官,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孩子的生命;维持与孩子的联系,比如留下与孩子相关的物品,以及重建其个人身份,比如会考虑孩子离去后生活的变化,自己该如何生活等等。失去孩子的父母也会通过丧亲会,重症监护医生和其他卫生专业人员提供的信息、情感支持和机会来促进其意义的形成过程。创伤较小的负性事件,比如被社会排斥,上级打压以及面临个人选择不确定性等,这些都会使个人意义框架面临威胁,使其重新思考自身、和他人关系以及在世界中的位置,试图加强既有意义框架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个体表现出加强群体间联系,坚持文化规范的行为以及对结构的渴望。

从伤痛中汲取生命的意义

那么,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去促进负面经历对于生命意义感这一积极影响呢?

首先,可以利用叙事身份。叙事身份相关的文献认为自我是由故事构成的,认为这种故事的重要作用是提供一种自我意识。叙事身份指的是自我的内在和整合的故事,为个体指明了他们是谁以及他们与世界的关系。这样的叙述有助于将一个人的经历和自我的不同方面融为一体。通过在事件和自我之间建立积极的连贯性,生活故事能够增强理解感,并帮助个人解释和理解未来的经历。如果人们能够将自己的负面经历视为自身人生故事的一个部分,一节插曲,与那些生活故事中包含负面经历却未被广泛认识的人们相比,会感到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其次,利用反事实思维比直接关注事件本身的意义更能提高人们从负面经历中汲取生命意义的能力。无论是何种负性事件,反思生活中发生了深刻改变的某一时刻,对于理解生活的转变都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问一问自己“如果没有这种关键的经历,我的生活会怎样?”有助于了解事件在整个生活中的重要性。研究也证明,对人生的反事实思考对个体的关键事件以及其所珍视关系的理解具有可预测的后果。当一个人通过反事实思维来思考其负面经历时,通过唤起对命运的信念和对现实的更积极的看法,可以使其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实际结果。

最后,体验敬畏感可能是另一种培养生命意义的良好选择。对于敬畏感,既有积极的方面,比如天空的深远范围,也有消极的方面,例如自然的破坏力,龙卷风,洪水等。以往研究发现,敬畏可以降低时间的流逝,并且能够刺激对适应的需求,体验敬畏感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心理模型以使经历有意义的认知过程。敬畏感既包含负面情绪,又包含了理解力,这表明它可能有助于生命中的意义,从而成为另一种负面经历增加生命意义感的方向。

 结语:不为欢笑,泪水,只为理解


人们通常认为有意义的生活便是幸福的生活,两者是重叠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虽然两者都是理想生活的重要特征,并且是相互联系的,但它们具有不同的根源和含义。比如工作,学习和去医院便是与人生意义更大但与幸福无关的行为。同时,幸福主要是面向现在的,而有意义则涉及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合。将负面体验与生命意义联系起来的认知成分,就是在尝试根据对过去的解释和对未来的影响来理解事件。

《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韦一航最终也在朋友,家人以及一系列的经历中获得了对于生命新的感悟。所以,不要惧怕负面经历,也没有人能避免负性事件的发生,即使我们遭遇不幸,也依然可以从负面经历中汲取生命的意义,过有意义的生活。用力珍惜,积极生活,每个人都值得一朵小红花。

参考文献
Vohs, K. D. , Aaker, J. L. , & Catapano, R. . (2019). It's not going to be that fun: negative experiences can add meaning to life.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26, 11-14.
George, L. S. , & Park, C. L. . (2016). Meaning in life as comprehension, purpose, and mattering: toward integration and new research questions.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3).
Kray, George, L. J. , Liljenquist, L. G. , Galinsky, K. A. , Tetlock, A. D. , & Roese, P. E. , et al. (2010). From what might have been to what must have been: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creates mean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作者简介:班晨雪,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2020级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为孙铃副教授。微信公众号:中财应用心理(ID:cufemap)。中央财经大学应用心理学科普公众号及中央财经大学应用心理专硕唯一信息发布平台
责任编辑:小鲸鱼 八角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