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为人类广开地狱之门

前不久,加拿大的一位和医疗事故作斗争,乐观顽强的“网红患者”去世了,但她的遗愿至今尚未实现。

据加拿大CTV电视网报道,她叫克丽茜,2013年,在她生下第二个孩子后,患上了压力性尿失禁(SUI)——这种疾病在妊娠中很常见,可能出现在妊娠的各个时期。患病后的她,接受了近年来十分流行的聚丙烯类修复吊带(polypropylene tape)植入式治疗,却不曾想这个专科医师口中的“简单小手术”却为她带来了一场噩运。

这次植入手术让她处于严重的疼痛、卧床不起状态,她不得不再经受一个长达5小时的手术,将吊带取出。但吊带取出并不意味着噩运的远离:她仍然感到疼痛不已,甚至无法下床,随后她被发现患上了败血症和尿路感染,并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引发了多个身体器官的衰竭,因此她不得不成为医院的常客。

在卧床期间她了解到,植入聚丙烯修复吊带这个手术风险其实很大。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有数千计针对吊带制造商的起诉。很多受害者说这种吊带会引起疼痛,感染,败血症等,相当危险。她用将近一年的时间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想要说服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立法禁止使用这种技术。可惜,她用生命发出的警示,到死都没收到回应。

有相关人士曾指出,现代医学成就的闪光点在于有许多新的发明,但发明是把钥匙,既可开启天堂之殿,也可打开地狱之门。

发明,依靠的是人类智慧,而人类还需要有驾驭发明的智慧,使发明不对人类造成伤害。其实,只要我们大家不被现代医学技术成就的光环迷惑了双眼,就可以看到医学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当代医疗体系目前处于一个可怕的混乱状态,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当代医学擅长处理一些相对紧急的医疗状况,例如某些细菌感染、创伤护理、和许多复杂的外科技术。然而在目前充斥着医院和医生办公室的许多新型、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在慢性疾病的预防中,它却十分无能。

现代医学体制中危机重重,例如新型病毒的出现、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过度医疗……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失去生命活力,承受着难以描述的症状痛苦,医院检查不出来,只好统统称为现代病。

现在多数成年人和很多孩子,患有过敏、头痛、精神不振、过度疲劳、各种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从轻度抑郁、情绪波动到焦虑的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美国自然疗法医师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我们等待疾病的发展,然后花费巨资在夸张的研究开发中,甚至忽略了与导致疾病的生活方式有关的潜在原因。这相当于等待屋顶漏水最终摧毁房子的基础设施,然后修复房子的基础设施,却仍然没有修复漏水之处。这是奢侈的浪费而且极其没有效率。”

我们来看看以下相关数据,说不触目惊心得有多假。

1,全世界有1/3的病人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西药毒副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的统计报道,在临床发病率中,大约有30%属于药源性疾病,大约21%属于感染性疾病,大约16%属于医源性疾病。

2,据统计,80%的西药对染色体有诱变作用。西药不仅导致各种药源性疾病,而且可诱发或加重与老化有关的各种疾病,促进人体老化。西药不良反应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远比伪劣药品的危害严重的多。

3,日本一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大约50%的死者,其死亡原因与西药毒副作用有关。

4,在美国,西药药源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疾病之一,是列在心脏病、癌症、肺病、中风之后的第五大疾病。哈佛学者研究表明,每年因为治疗错误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5.7万,比起因车祸、纵火、他杀加起来死亡的总数还多。

5,抗生素可以说是西药中最大的品种,人们一有病首先就想到它,把抗生素看成是“万能药”。但是,就是这种所谓“万能药”,也出现很大问题,单说我国现有的2000万耳聋者中,有近80%是与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有关。

6,西安的观察表明,在1590例住院癌症患者中,没用或仅用过一种抗生素者,其感染发生率为9.25%。而用过2种以上抗生素者为36.12%,是前者的4倍,也就是说抗生素用得越多,感染发生率越高。

8,约每10次X光检查中只有一次才是必要的。医生阅读胸片的错误率在20%~40%之间,在大医院工作的放射科专家们对于56%的胸片有不同的解释。

9,大多数化验室的准确率只有95%,前提是所有仪器运转良好,如果一名就诊者进行了20项左右的化验,尽管他十分健康,也可能有一项指标显示他“有病”。

10,很多不必要的检查既复杂而昂贵。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单单X光检查的费用就可占一个国家卫生支出的6%~8%。

11,很多检查结果导致了过度的甚至是错误的治疗。一项调查发现,每93名被诊断为心脏病的儿童,仅有17人是真正的心脏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这样无缘无故地被剥夺了活动的自由。

现代医学把健康寄托于药物和医疗器械,依赖借助外界力量来治疗疾病,而忽视了自身的修复和开发人体本能,使人体各器官的机能下降和退化。

有很多人觉得自己身体很不舒服,可是去医院检查来检查去,各种费用花去了一大笔钱,却是说没病。西医长于手术,却往往是在用一种疾病去代替另一种疾病用一种痛苦去代替另一种痛苦!“而患者永远都处于一病方愈,一病又生”的局面这种负面影响还在不断攀升,社会不堪重负。

美国著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曾表示,“未来的医生不给病人吃药,但却会正面引导病人加强对自身机能的维护、对饮食的选择,并且主动预防导致疾病的原因。”

世卫组织在一份报告中也曾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即由治疗转向预防保健。西方医学基于诊断疾病,而不是保健;基于治疗,而不是预防,很显然违背了这一趋势。

于是,面对日益显现出缺陷和弊端的现代医学体系,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替代医学方法对于改善健康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正在转向替代医学以解决患者的需求。并且十分重视替代医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许多大学医学院都设立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而中医,则成为了替代医学中的重中之重。

更有意大利研究人员古埃拉·拉涅利先生撰文指出,“仅仅将传统中医作为西方主流医学补充疗法的时代已经终结,中医和西方医学两个知识体系相互融合和彼此尊重的时代已经到来。”

他还说,“我们应当秉承有序和整合的发展理念去看待中医。在疗效证据面前,任何人为设置的以保护产业利益为出发点的障碍,已经显得苍白无力。

中医的未来,正等待着时间的验证,中医的价值,正等待着时间的显现!

现代人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制造出很多药物或者是手段,把一些疾病给你带来的痛苦给掩盖住,比如说你疼了吃止疼药你不疼了,但是你病好了吗?没好!那怎么办?给拖延成一个大病!

在古代呢,中医的理念和方法不是说去掩盖症状,而是去治病求本。通过每次疾和病的爆发,就让他回到正轨,所以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你看现在很多病,就从一个急性病被治成一个慢性病,慢性病又被治成一个终生服药的病。现在任何人跟你说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你认为是对的,谁要说高血压能治好你认为他是骗子。糖尿病(也是这样)对吧?

所以现在社会的这种理念,还有技术的这种发展,容易把人走(引)向一种歪路。所以呢,健康、疾病、生命应该是在每天我们脑子里都应该想到的事情,如果把这个本忘掉了,整天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真正等大病一场的时候,后悔来不及。

有个成语叫“曲突徙薪”,就是说有个人把柴火都放在灶边上,有人跟他说你这容易失火,你挪一下,他不听,等有一天他这着火了,别人帮他来救火,这哥们儿去感谢谁啊?这哥们去感谢来救火的人,他没去感谢当时给他提意见让他搬这个柴火的人。

这都是人的人性,所以一个中医或者好的大夫让你预防疾病,第一你不听,第二你得了病你也不去感谢,刚才我说了你应该按照四季的寒热温凉对应的去生长收藏,你按照昼夜的变化去作息,我这些话就跟老奶奶说那些唠叨的大白话(似的),没人听!

其实是干嘛?你要听了我的话,你能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但你不会感谢我,你也不会给我钱,只有你病了,我给你治好了你才会给我钱,所以这种价值观就扶植了一个产业是什么产业,就是你去作,你作病了,然后那个人给你救。。。

曲突徒薪和焦头烂额两个成语都出自同一典故,是汉臣委婉地向汉宣帝提意见的时候讲的故事。原文记载於《汉书·霍光传》:「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為曲突,远徒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

说的是有位客人看到主人家的灶连接的烟囱是直的,而且旁边放著很多柴火,这明显是火灾隐患,就向主人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改一下烟囱,加个弯道。二是把灶台和烟囱旁边的柴火挪开。没想到主人沉默以对,根本没有搭理他。

突是烟囱的意思,中医把气管也叫突,颈前锁骨交界的窝中医称之為天突穴,旁边还有扶突穴。曲突就是把烟囱弄弯。

為什麼直突会有火灾隐患呢?烟囱的原理是利用气压差,热气上浮,带动冷空气从下面进入,烟囱越高,压差越大,空气流动速度就越快。大家都吃过火锅,火锅的烟囱就是直的,而且在中央。到饭店吃涮羊肉,铜锅内炭火火势不旺的时候,饭店的伙计就会送来一截儿加长的烟囱,套在火锅上拔火。我们平时在家涮肉的时候,往往会卷张报纸,临时当烟囱。直的烟囱抽吸效果好,来的痛快,但是同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蹿火苗,冒火星。这时候周围要是有柴火,很容易会被迸溅出来的火星引燃。

当然也有人说,烟囱是直的,穿过屋顶通向屋外,即便有火星也不会落到屋子里的柴火上。你得想想,古代人住的房子多是木结构茅草铺顶,烟囱要是老冒火星,能把房子都点著了。再者,烟囱是能向外排烟,但是赶上外面风大的时候,经常就会出现倒烟,如果烟囱是直的,倒吹的风就会直接把灶膛内的炭火吹出灶外,引燃旁边的柴火。

给烟囱加个弯道的目的就是牺牲一点儿空气上升的动力,但是能阻止柴炭火星飞溅,热空气还能上升,火星就被弯道挡下变成灰烬。同时碰上有大风倒烟,风力也会被弯道阻挡减弱,不至於在灶膛横衝直撞。

主人没听劝,结果「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就之,幸而得息。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房子真的著火了,邻居们来帮忙救火,没造成大的灾难。事后主人大摆宴席,答谢款待邻居,还按受伤轻重贡献大小排了座次,单单没请当时给他提建议的人。

有人看不过去了对主人说「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徒薪亡恩泽,焦头烂额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如果当时听劝,首先不会失火有损失,其次不会掏钱买酒宴客的损失。论功也得是提曲突徒薪的人是首位,轮不上那些焦头烂额救火的人。主人顿时醒悟,去请了那位提意见的客人。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汉宣帝铲除了外戚霍光家族,正在论功行赏。大臣将这个故事进諫:「今茂陵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弗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徒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為郎。

故事本身以及讲故事的人结局都还不错,以此做成语,也不仅仅是提醒后人要未雨绸谬,防患於未然,更重要的是要有预见性、前瞻性,要从善如流,善待给自己提忠告的人。

再做一点儿细致深入的分析,当时主人为什么不听劝?

首先是怀疑,怀疑不是不相信,而是比不相信更负面。比如扁鹊初次见蔡桓公,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候也是默然不应。等扁鹊走了,桓候来了一句,医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当一个医生给你做出诊断或提出治疗意见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不信。但是如果你说的是為了挣钱骗保,卖药拿回扣,那就是疑心太重了。尤其现在,网上中医黑很多,煽风点火,造谣污蔑。中医被当成有意无意的骗子,所以你提建议,他往反方向听,结果可想而知。

其次是不相信。主人不相信直的烟囱和堆积的柴火与火灾有联系。比如我说喝冷饮会导致过敏。不穿秋裤会导致痛经、关节炎;晚睡或熬夜会降低免疫力,我说鼻窦炎流脓鼻涕是脑漏,会严重影响记忆力;过度手淫有害健康,会导致抑郁等等。很多人就不听,因為他们不相信二者之间有必然联系。他们还能举出外国人如何如何,科学数据如何。

再次,就是心存侥倖,他们相信我的理念,也能听取忠告,但是总是犯规一次没事吧?破戒一次不至於吧?我说出汗以后不要吹风,身上有汗不要马上冲澡,运动中间和运动以后不要喝水尤其是冰水,他们都图痛快忍不住。

最后就是怕麻烦。改造烟囱,搬移柴火费时费力,想想就累於是就算了。我给很多患者建议站站桩,打打拳,大家基本上就是嫌苦怕累,不能坚持。说吃饭要细嚼慢咽,他说不如狼吞虎咽解气痛快。

中医讲上工治未病,做的就是劝人曲突徒薪的事。而且在中国人的教养中,中医的养生、防病、卫生、保健佔了很大篇幅。这种教养,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人,不得病,少得病,得病自愈好得快。可惜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上小学的孩子,能保证一个月、一个学期全勤不生病的都很少。

儿童医院人满為患,医生护士家长亲属忙的焦头烂额,这时候真应该想想这个成语,感恩一下中医,听听来自祖先《黄帝内经》的叮咛。

作为学者,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的郝万山,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早已被当代中医教育界视为圭臬。作为医生,郝万山已从医40余年,救治患者无数。作为健康科普教育者,他在健康教育的讲坛上已经耕耘了30年,足迹遍布亚欧美澳和国内包括港台在内的大多数省市。近来因为《百家讲坛》的《郝万山说健康》节目,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在前去采访的路上,记者还有些担心,害怕他说太多晦涩的中医理论以至难以成文。然而,当与郝万山面对面坐在一起时,一股难以言表的安稳与平静感如涓涓细流般传递过来。他个子不高,然而思路却异常清晰,“医生能干什么?”,则是他四十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认为,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只不过是在人患重病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适当减轻痛苦,延长一定时间的生命,真的病入五脏,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很多人把健康交给医生,不注重养生保健,实在是一个误区。

在他看来,了解医生能干什么,知道自己能从医生那里得到什么,远比单纯获取健康知识重要得多。

1

感悟,包治百病到医学的局限

人们常说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治病三年,天下无治病之方。当郝万山离开大学,走向工作岗位后,真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你知道吗?我年轻时做住院医,医院每天要往太平间送多少人啊?我看到的,每天都有五、六个往太平间送。所以各大医院的太平间门,一定不能朝向居民小区。”郝万山说。

紧接着,大学同窗的遭遇更是让年轻的郝万山对医生作用的局限,产生了清楚的认识。某同学大学毕业的时候得了感冒,进而染上了扁桃腺炎,接着竟发展到肾小球肾炎。毕业后,这位同学被分配到了外地,几年之后疾病就进展到肾功能衰竭。虽然在北京为他找到了肾源,做了肾移植,但过了一年,移植的肾又肾衰了。之后又是第二次肾移植,可过了半年,这位同学还是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去世了。

“他是医生,在大医院工作,可最后还是挽救不了他的生命。你说医生能干什么?”

郝万山特别提到《黄帝内经》的一句话: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疾病形成了才去治疗,这就像口渴了找水喝,结果井还没打;要打仗了,才发现连兵器都没有,还要铸造兵器,这不就晚了吗!

“我上学的时候读这句话,很不以为然。然而,眼睁睁地看着年轻的同学一步步走向死亡,让我重新审视这句话的重要意义——一定要重预防。”

郝万山告诉记者。于是重预防,逐渐成了郝万山健康宣传的基本理念。

2

思考,灵感来自奇怪的长寿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郝万山来到四川讲课,当地的医生无意间提起位于都江堰附近有一个长寿村,地方非常偏僻,但百岁以上的老人很多。郝万山连忙追问,这么重要的信息,为什么不报道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呢?

这个医生苦笑着回答:“调查队去过几次了,但我们不能公布调查情况。都说抽烟不好,他们都抽自己晒的大烟叶子,从十来岁抽到一百多岁;都说喝酒不好,他们都喝酒,喝自己粮食酿造的白酒;他们都吃肥肉,吃自己养的大肥猪肉,别的肉、海鲜都没有。难道我们去宣传,抽烟、喝酒、吃肥肉能活一百岁?”

听到这里,郝万山做出了精辟的分析:

“心要静,身要动,就是他们的长寿之道。他们地处偏僻,过着自耕自足的平静生活,对身外的钱财名利,声色犬马不去追求,符合心静原则。他们自幼耕作,一直到老,符合身动的原则,这就是他们的长寿之道。”

可面对工作和社会的沉重压力,人们怎么能够心静呢?郝万山的方法是:静能生慧,用智慧去处理一切事情,而不是用情绪去处理事情,就不会影响健康。动能生阳,阳气通达,代谢流畅,身体就会健康。长寿村的居民虽然可能并不太符合现代的健康标准,但却完全达到了心要静,身要动的要求——自种自食,无论魏晋。

3

突破,法国婆媳的启示

不过,“心要静,身要动”,虽然只有六个字,但要做到并不简单。身动,尚且知易行难,心静,则知已不易。如今,治疗心身性疾病和抑郁症、焦虑症是郝万山的专长之一,每天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如何才能让病人做到心静,郝万山认为,除了要读书学习,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外,还可从调整病人体质入手,因为中医认为当体质良好的时候,人更容易抵抗心理的波动。

身体归身体,可有些病人心理上如果拴上了死结,要解起来就更加困难。

大约二十多年前,郝万山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市上课,一位医生带来一个脚后跟疼的病人,怎么治都治不好。发病经历更是奇怪,她到国外旅游一圈,什么毛病没有,却在回家时离家还有100米的地方,开始疼得走不了路了。

郝万山看这位病人不像是纯粹的身体疾病,便问起她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关系如何,结果这位妇女忍不住哭了。原来,她一家三口和婆婆住在一起,而她非常惧怕见到婆婆,因为婆婆曾说过很多伤害她的话。这个家她怕回,但却不得不回。

“我除了给她开药之外,还给她写了两句话并让翻译译成法文写在下面,第一句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第二句是'宽容他人就等于宽容自己’。”郝万山说。

时间转眼到了2002年,郝万山在法国巴黎讲课,这位妇女闻讯竟然专程去找他。她告诉郝万山,她脚后跟疼已经彻底好了,不过并不完全是吃药好的,吃药只可以减痛于一时。

原来当年,这位妇女曾对着那两句话反复看,但仍无法释怀。婆婆去世了,她收拾婆婆遗物时,脚后跟还是疼。三年前,儿子娶了媳妇,也住在一起。她对媳妇新的思维和行为就是看着不顺眼,有一天她对着媳妇就想说一句话,话到嘴边,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当年婆婆说我的那句话吗?这时,她一下明白了,当年婆婆说她不是坏心,因为此时她说儿媳妇也没有坏心。自此,她心中的那个结终于打开了,从此脚后跟再也没疼过。

“理解这两句话,我整整用了七年时间。”这位妇女说。所以郝万山在治疗心身性疾病的过程中,除了用药物调节身体素质外,也注重病人的心理调节。在他的多场健康讲座里,常常提醒人们,学会换位思考,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许就可以柳暗花明,峰回路转,放下许多纠结。

4

自律,要给病人宣泄的机会

谁都不能否认,医学是进步了,医生的分科分工也更细了,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郝万山讲起了自己接诊过的一位来自日本的病人。这位病人在日本的时候,曾因心慌心跳,多次到心内科找医生,说自己最近总是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可是经检查,做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正常、冠脉造影也正常。心内科医生就给病人说:“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病人急了:“可我还心慌怎么办?”“那就不是我的事了。”医生说。

“医生是要看病的!”郝万山感叹道,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专科医生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虽然一方面看是更加专业了,可另一方面,各人只扫门前雪,把病人在科室间踢来踢去,离医生“看病”的本职却越来越远。

给病人一个宣泄的机会,这是郝万山认为医生“看病”需要遵守的准则之一。“病人都有太多的痛苦想从周围得到慰藉,可家人、朋友已经听得太多了,不愿再听。如果医生再不愿意听,找各种理由随意打发病人,那他们还能找谁啊?”

可是,医生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在郝万山的诊室里,每天都会涌入各种病人,一开口就说个没完,不少人还会带上一堆之前的检验报告和处方单,一股脑全倒在郝万山的桌上。郝万山也不急,病人说什么就从容地听着,病人给什么单子,都接过来仔细地看一番。

“换个人,早就不耐烦了,肯定会说,你是来看中医还是西医?看中医,还给我一堆西医的单子干嘛?”郝万山身边的一位助理感叹。正因为如此,他的门诊工作量就特别大,但郝万山依然从容不迫地接待一个个病人。

病人的发泄照单全收,医生压力自然就增大了。对于如何保护自己,郝万山认为还是“心要静,身要动”这六个字。宽容他人,不强迫自己,哪怕在睡眠上,也是想睡就睡,不苛求每天睡够多长时间。不刻意锻炼,平时能走路就不坐车。至于饮食上,郝万山更是简单,饮食以素为主,但也不排斥吃肉。早饭、午饭比较丰富,晚饭吃得相对简单,每周保持有一个晚上不吃正餐,以便让胃肠适当休息。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百病不生”,这实际是提示在春季和早晨,保温是利于保护和促进阳气展发的,连衣服都要求适当多穿,要春捂早捂,如果你在这个时段喝凉水,用冷水冲澡,这和春季里小苗刚刚出土,突然来了一场霜冻有什么区别?

有“4个快乐”是我们健康的得力助手,这就是: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没乐找乐。

“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一定会有办法的!”——这句话听着好熟。不错,就是这句话,无数影视节目中的常用台词,每当男女猪脚配脚遇到什么疑难杂症的时候,这句话就出来了,一堆家属在门口焦急等待,然后医生推开抢救室(或手术室)的门,冒出个头,摘下口罩说“病人已经脱离危险,不过还需要休息”。哇~,好开森!伟大的“现代医疗技术”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咱们首先探讨什么是病?

所谓病,就是指的慢性功能性病变;我们探讨现代医学,也是指现代医学对抗现代病;

那么,什么是慢性功能性病变呢?就是人体的某个系统,某个部门,或者某个环节的功能出了故障;

大家首先要明白的就是这一点,现代病是人体功能出的问题;那么治病的目的应该是修复出问题的功能,这才是真正的治病;

那么,现代医学是在给人体修复功能吗?根本就不是,现代医学只是治的表(标);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再看,什么是病的要素?所谓病,应该含有几个重要因素:一是病症,二是病因,三是病源;

病症呢,就是我们所说的“症”,是疾病的外在表现,或者说是表面现象;象人们的各种感觉,身体上的各种迹象等;

病因呢,就是我们所说的“病”,是疾病的真正根源;上面说了,疾病就是身体功能出故障了;病根呢,就是身体哪里出的故障;

病源呢,就是什么原因(外因)导致的疾病产生;

举个例子,拿高血压来说;

血压高,是个表面现象(包括伴随的一些感觉症状),它只是一个外在表象,所以它只是一个症状;

那么什么是病因呢?我们在《高血压病考》里探讨了,血压高是因为循环系统“堵”了;所以,“堵”才是病;在哪里堵呢,才是病因所在;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循环系统不通畅的呢?我们都知道了,喝酒、抽烟、风寒、油腻、多盐等导致的血液粘稠、动脉硬化等,这些都是高血压的病源(外因);

探讨到这里,我们明白了,现代医学根本没有在治病,都是治的症;

象高血压,病因在哪里?不知道,你只管吃药把血压降正常就是了;

象糖尿病,病因在哪里?不知道,你只管吃药把血糖降正常就是了;

象疼痛病,病因在哪里?不知道,你只管吃药止了疼就是了;

象失眠病,病因在哪里?不知道,你只管吃药睡着觉就是了;

现在医学究竟有多发达?

确实很发达,人不用自己有呼吸,机器可以替代呼吸;肾脏怀了可以换个肾脏;心脏怀了可以换个心脏;肝脏怀了可以换个肝脏;脑袋怀了……“咳咳,要相信奇迹!”

那么,我们看看现代医学给人体的帮助,是必要的吗?是有利的吗?

(一)先看手术疗法,我们可以称之为“废弃疗法”;

为什么叫废弃疗法呢,象扁桃体、阑尾,现代医学认为它们是没有具体功能的器官,而且容易发炎,那么就手术割掉它们;既然它们没有用,就废而弃之,所以叫废弃疗法;

现在我们思考三个问题:

1,人类进化亿万年,如果这些器官没有用,早就进化掉了,为什么现在仍然存在?不是它们没有用,而是我们还没有研究出来它们有什么用;

2,为什么它们好疼?为什么它们好发炎?它们是不是给人体进行修复(免疫)的特殊器官?病人多的时候,哪里最忙?当然是医院;犯罪分子多的时候,哪里最忙?当然是公安机关;那么当人体有病的时候,它们出现异常,说明什么?

3,既然它们存在,那么它们肯定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作用,而且还要和身体其它器官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试想把它们割掉了,身体是否就会好转了?是否会影响其它器官组织?是否会造成更严重、意料不到的不良后果呢?

(二)再看药物疗法,因为它们是主流疗法,是人们天天赖以治病的疗法;所以我们要费些口舌,多说多辩;

关于药物治病的问题,也曾经困扰了我很长的一段时间,慢慢捋清这些头绪也确实没少费了脑筋。

其实现代药店里,琳琅满目的药物无非就那么几类:杀菌的、消炎的、止疼的、镇静的、麻醉的、激素的,这是绝大多数人们一有病就习惯使用的药物。无论是吃的、抹的、贴的、栓的、洗的,其治病的原理主要是四大类:攻伐疗法,替代疗法,刺激疗法,阻断疗法;

现代医学技术,已经被神化了,被神化到无所不能,仿佛总有奇迹可以出现。羊水栓塞,能救活!主动脉破裂,能救活!心/脑卒中,能救活!……没救活咋办?不可能啊,说好的奇迹呢?

人定胜天,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别太当真!

什么是“天”,“天”就是“天注定”,从哲学范畴来讲,就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人类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去认知这个宇宙中的普遍规律,却永远无法自定义出自己想要的规律,我们永远只是规则的适应者!因此“人定胜天”这种事情,也许只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会出现。

从以上探讨,我们可以终结出,现代医学的医学主导思想,总是企图利用医学的手段代替人体的自然功能;企图改变或者替代人体原有的自愈功能用来治疗疾病,轻视或者无知人体的自愈功能,这就是违背了人体的自然(小自然);

现代医学轻视人体的抵抗功能、修复功能、自愈功能;这种违背自然的行为,肯定要受到自然的惩罚;现代病的泛滥,就是这样的恶果;

说白了,现代医学对人体了解的再详细,也只能对身体做个“一知半解”;

人体的奥秘还多得多,而且人体的奥秘永远也探索不完;

要让疾病真正康复,必须依靠人体的自愈本能,而且也只有依靠人体的自愈本能;

现代医学存在着很多分歧:学术之争,中西之争,所以现代医学面临着困惑,酝酿着变革。

但现代医学的争论,最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

医学的作用不是治病,而是给予人体以必要的,有利的帮助;

医学发展的最高境界,无非是让我们更清楚人是怎么死的,以及我可以有哪几种死法可选。

人永远无法抗拒疾病和死亡,医学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的病痛。而事实上,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用一种我们认为可接受的痛苦去替代了另一种痛苦。病痛不会消失,死亡也不会远离我们。

疾病和死亡不是人类的敌人,恐惧才是人类的敌人!

没有死的悲伤,就不会有生的喜悦。活着的确是件美好的事情。于是人们会惧怕疾病,惧怕死亡。法师为什么要超度亡魂,实际上,被超度的并不是死去的那个,而是跪在死者周围的活人。逝者是没有恐惧的,但是活着的人会有。超度亡魂的实际意义在于减轻或消除活着的人的悲伤情绪和对死亡的恐惧。

法师渡人于死后,医生当渡人于死前。

法师在人死后超渡还活着的人,而医生更应该在人死前超渡死者本人。人的贪欲是永无止境的,当面对疾病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或后果,有的人会非常痛苦,心想“还不如让我去死”,而当生命真的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他一定会舍不得,因为他没活够。除非真正的智者或得道高僧,对大多数人而言,无论什么时候死,都会觉得还没活够,人生总会有无尽的遗憾,总会有一直想要完成却来不及完成的心愿。医生应该在治疗疾病、缓解病患痛苦的同时,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这才是渡人!

坚强不是要战胜疾病,而是要战胜恐惧!

医患关系之所以如此紧张,都是人的贪念作祟。医学再发达又有何用?医院就不会死人了吗?疾病的风险就能彻底规避了吗?或许我们在“治疗疾病”这条道路上,已经走得太远,而在其他方面,却还在原地踏步!

善待自己的身体吧,尊重自己的小自然;如果不接受这样的思想,我们的健康会好吗?

如果健康长寿要依靠医院的话,那么医生都应该是长寿之人。因为他们最懂治病,而且他们得天独厚;什么好办法,有什么好药,他们总不至于雷锋到光给病人用吧;

看看自己身边的,想想媒体报道的,健康长寿人群中有几个是医生?

真正的医生就是我们体内的自调机能,真正的灵丹妙药就在我们体内,就看你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如果不是为了工作需要,你一定要过着白天睡觉、夜间疯玩、昼夜颠倒的生活,肯定对你的自调机能要造成很大的损耗,这显然不利于健康。

在自然界,如果一棵植物违逆自然规律,一定要冬天发芽生长,等待它的就是死亡。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管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要保持淡定的心态,理智面对,用智慧去化解和克服一切,把一切困苦看成是对我们心智的考验,对我们身心的历练,让我们生命中每天留下的都是一条条宽宽亮亮的光明记录,而不是一条条窄窄黑黑的苦难痕迹。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