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我的“西行记”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作者:王 玫
作者的话:我不是青藏线老兵,但我是“青藏线老兵”的女儿。六岁随军,和父母在西北十几年,青海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那里,对军人,有种特殊的情感,七月重返“704”,变化颇大,心生感慨。冰梦徽缘。
征集令
七月,我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说说:
征集令:
如果你是一位向往西部的女子,如果你有一颗自由浪漫的心,和说走就走的洒脱,就请与我同行,去库库卓尔看“青色的海”。想象一下金色花海,碧水蓝天,耀眼雪山……品尝一下青海的“狗浇尿”,酿皮子,老酸奶……
我为回忆,你为寻梦。
时间:7月18日下午五点西宁汇合。
非常遗憾,无人与我同行,但这丝毫不能动摇我西行的决心。手机订票,一切简单地就像在淘宝购物。
下面,我将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这次西部之旅。
7月18日:晴
这次青海之行其实是怀揣着满满的回忆,有一个地方,曾经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那里有父亲奋斗了二十多年的军营,有我童年和少年时期,最纯美的记忆。其实,我在用“纯美”这个词的时候,是有些犹豫的。当时只是觉得冬天好长,夏天真短,荒芜,贫瘠,剥夺了我夏天穿裙子的权利!
一年之中,仅有的十几日,可以在正午太阳直射的时候,穿上裙子臭美一会儿,过了三四点,母亲就满院儿地唤我回家换衣服。那时候身体单薄地像棵“豆芽菜”,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扁桃体发炎。部队的军医号称“青霉素医生”,一次次地加大剂量给我输液,估计我的体内会比正常人的青霉素抗体多几十倍了!
这次出行完全是没有提前计划的,只是偶然听到一位朋友说要去甘南,或者是因为看到一位部队的同志故地重游,再或者是前几日看到保民叔写的那篇关于“704”的文章,总之,脑袋一热,就订了西行的车票。人生何必前思后量,优柔寡断?多一些随意和自然,多好!
提前两个小时到达高铁站,看旅客多是结伴而行,我一人,一包,内心却无比平静。我知道我要去赴一场盛大的约会,和二十年前的蓝天、白云、青山、湟水河、山丹丹花……
13:26分,西安换乘,17:54分到达西宁,除去换乘的半个小时,总车程7小时,感叹高铁的方便快捷!
小时候和父母探家,轰轰隆隆一天一夜,从高山丘陵走到一马平川,从日出走到日暮,过了三门峡,就感觉到家了。在郑州下火车,每次都会在姨姥姥家休整一晚,第二天再坐汽车晃晃悠悠一整天,才算真正的到家。
那时候最盼回老家,老家的春节最热闹,和堂哥堂姐表弟表妹疯玩一个春节,刚过十五,就被父母提拎着返程!我记得那年雪很大,我哭了一路,撒泼打滚地不愿回青海。
96年父亲转业后,终于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那年是七月,故乡用她火辣辣的热情迎接了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夏天,第一次吃雪花酪,第一次没完没了的裙子、短裤、电风扇!这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我开始怀念青海的夏天,那个连电扇都没见过的地方,清凉的夏日一去不返了……
四年前路过湟源,特意回“704”看看,大的格局没变,礼堂改建成了健身房,办公楼也在重建中,家属楼看上去低矮了许多,还好,一切都是记忆中的样子。不知道今日再返“704”,会不会是另一幅崭新的模样?
左一是我父亲,左二的张礼伯伯,是当年的“孩子王”
7月19日:晴
现在是午夜23点,我觉得应该记录些什么。突然明白前几日那个梦,是否就预示着远行呢?其实,这未必是一次远行,我只是回到儿时的故乡,在我意识中,青海更像是我的第二故乡。
今天,寻着二十多年前的足迹,回到那些熟悉的地方。但沧海桑田,仅仅是二十年的时间,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已不复存在,与最初的东峡中学合并,我一直想要寻找的那位同学,听说已由于车祸丧失记忆,不会再记得我了……曾经像山丹丹花一样美丽的姑娘,早早凋谢。感叹造化弄人,却只能悲悯叹息。
当年一起在“704”的小伙伴,今天看到我发的朋友圈,说激动地哭了。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能够真正体会到我们这代人对某一个地方身怀的深厚情感,即使这里曾经是荒凉闭塞,条件恶劣,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它的怀念。
也许十年,或者二十年后,我再次回到这里,青山不老,绿树常青,老去的,只有我们……
夜晚的丹葛尔城,位于湟源县
7月20日:晴
今天是“舌尖上的青海”,在莫家街马忠食府品尝了地道的青海美食。美食太多,“肚量”太小,遗憾啊.
92年,老爸从“704”调到西宁汽车营,我从东峡中学转至附近的毛纺厂子弟学校。每天都要从团结桥上经过,还记得桥头有家羊杂汤的摊子,早上生意很好,那是青海人的早餐,油腻腻地,外地人是吃不惯的。桥的另一头,有家烤肉店,店名奇特,“马胡子烤肉”,刚到西宁的那天,已经品尝过了。老板是回民,但绝对没有“胡子”,我估计马胡子是老板的爹?或爷?或者原本有胡子,只是这几日刮干净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名气,不大的店面里坐满了食客,正中摆着一个大烤炉,摸摸炉子,热的!现在正是伏夏,这算是一奇观了。炕锅羊肉鲜嫩而不膻,配焦黄的烤馍馍,咸味儿砖茶水,味道赞滴很呐。
原计划21日12点的火车奔赴德令哈,这个愿望是缘于海子的那首诗: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夜色笼罩
姐姐, 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
今夜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抒情。
这是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想像一下在浩瀚的星空下,在那个“石头还给石头”的城市,体验幕黑夜里的孤独,和戈壁滩的荒凉……
其实,我更想去看看外星人。据说在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里的白公山,有三个深6米的不规则三角形岩洞,从上至下有数根铁管从山间贯穿,疑似外星人遗迹,至于真假,无从考证。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也许某一个夜晚,飞过浩瀚星空的巨大飞船,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神秘空间,好科幻。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德令哈行程取消。一切随缘吧,既然注定与德令哈的星空错过,就留个念想,下次再去。
7月21日:晴
昨晚临时决定转赴甘肃,早餐在酒店附近找到一家“牦牛牛骨汤”,要了一碗羊杂,喝不惯,太油腻了。旁边的那家馍馍店,不大的店面,门口玻璃橱柜里摆放着刚做好的各式花馍,那种熟悉的味道,瞬间,让人感动到哭。
青海女人太会做馍馍了!当地不叫馒头,而称馍馍。比如这个 “焜锅馍馍”,层层叠叠,外脆内软,加了黄色香料,绽开如菊,香味扑鼻。其实,我觉得它更像是“牛粪坨坨”,真的,确实很像。我问那位回族老板娘,这是什么香料?她说青海话,我一知半解,好像是从天水带的什么“麻”?后来查度娘,应该是“香豆”之类的香料。
十点多的动车,奔赴兰州。
天祝是父亲工作的最后一站,也是我跟着他转战西北各个学校的最后一个阶段。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诉伙伴们:两个小学,两个初中,三个高中!你们有吗?虽然学习成绩最后搞得七零八落,但比同龄人多了一些经历和历练,所以内心还是很庆幸的。
老同学在兰州车站接我,21年未见,一眼便认出他来,没了学校时的青涩,多了些成熟自信。他说:走吧,让你看看美丽的大兰州。
兰州距永登大概两个小时的车程,高速两侧的景象,益渐荒凉,光秃秃的山坡,很少有绿色。
先绕道去了 “永登油库”,经过门口哨兵一系列严格地如同政审般询问,依然不让我们进入。最后押了身份证、手机、同学的工作证,才在一位老师傅的证明下,被他带领着进入库区。崔师傅一听说我的名字,就用甘肃普通话热情的招呼我:哦,你那时候尕尕的小丫头似嘛……哈哈,如今再也不是当年的尕丫头了!依稀能辨别出当年我家的位置,当时每家都有一个小院,院子里被母亲种了一圈儿的向日葵。95年永登地震,我正在睡梦中,感觉窗户和房顶呼啦啦的响动,一个激灵,哧溜一下钻进床边的书桌下,反应灵敏,身手不凡啊!
今日再回这里,所有熟悉的人和物都不复存在了,心里有些许的失落。再过半年,崔师傅也要离开这里,从此再也不会有人认得我了。
重返天祝一中,校园气派多了。班长召集了几位同学,我在高二分班时就回内陆了,所以熟悉的同学不多,现在大家又天南海北,能聚在一起的也只是寥寥几位。
二十年了,当年的青葱岁月,如今自信满满。特别提一下徐霞同学啊,我们的体育委员,我刚到班里时,以为是个男生,如今长发及腰,温柔多了,由“徐霞客”变成了“徐霞卓玛”了……
匆匆一聚,又各分东西。也许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聚,不知会是怎样一个情景?但愿白牦牛犹在,转经筒永不停歇……
7月22日:晴
在一次没有计划的西行旅行中,却有着满满的意外收获。最自由最随意的行走,也是最令人身心愉悦的。
最初定了西宁的地接包车旅行团,后计划改变。我好像随时都会有新的计划,订票,改签,退票……甚至连大的方向也做了调整,没有去看油菜花和外星人,依然领略了最美青海的山水风光自然面貌。
我把此行定义为“回家”,是啊,回到二十年前的“家”,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但亲情犹在,倍感亲切。
感谢老部队的司务长和处长同志,给予我的帮助和照顾,司务长是我的河南老乡,年轻小伙子,阳光、刚毅、贴心,未婚哦,河南的小姑娘们,你们的福利来啦……处长是位年轻帅气的少校,可惜已经结婚了,你们不必惦记了!
还要感谢老爸当年的战友,刘叔叔,带我尝遍青海美食,看遍西宁全貌。
感谢同桌,年轻的副处,还有热情的同学们……
人生不留遗憾,但留些遗憾,未必不是最美……还有很多地方,期待下一次相遇。
2017.7初稿 修改于2017.9月
作者: 王玫
河南郑州,从小在军营,随父转战西北。父亲是青藏边防一个兵,我是高原戈壁“小白杨”。
————————————————
编辑:青藏线老兵之家
青藏线老兵之家
微信号:qzxlbz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