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管理让城市更有温度

□明白

  实现城市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最佳化,就是要实现“民利”与“公益”的最大化。

  唯有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才能让城市管理的针脚更细密、运行更顺畅。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在城市管理中体现温度、释放善意,更是当下社会治理的现实课题。

  我们先来说说近期引发舆论关注的两件事。一个是东海岸大道的夜间秩序乱象,随着这里成为夏夜纳凉胜地,成千上万的市民蜂拥而至,随着而来的小贩乱摆卖、车辆乱停放、垃圾乱丢弃等等,让辖区街道工作人员日夜疲于奔命,却难以取得根治效果。另外一件事,是一个小视频里,可以看见公交车已驶出停靠站,有位市民从车辆前方边跑近边示意上车,但公交车最终没停,虽然公交司机严格按站点停靠没有错,但评论区里却有很多对“公交难等”的吐槽。

  城市管理,向来要讲个“疏”与“堵”之间的平衡。这两件事,折射出的恰恰都是疏堵失衡的问题。所谓城市管理的“疏”,是对市民合理需求予以适当引导,用规范管理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当纳凉人群环顾四周找不到买瓶水的地方,“打游击”的小贩肯定应运而生;当正规的停车场不能满足停车需求,乱停放也就“见缝插针”;当下一班公交车可能遥遥无期时,性急乘客难免要怒冲冲地追着公交车跑了……

  当然,我们绝不提倡“违规有理”。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违规违法的理由,只有对所有人、任何事都坚持立规则、守规矩,法治文明才能照亮城市的未来。但是,现实的管理窘境,必然也要倒逼我们的管理部门去思考:如何在管理过程中,更恰当地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服务、高效、法治,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原则。说到底,实现城市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最佳化,就是要实现“民利”与“公益”的最大化。

  今年起,汕头启动第二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的终极意义,显然绝不在于那块牌子,而是推动城市治理方式的优化,补齐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短板。明晰了文明创建的本源,我们才不会一出现问题、产生矛盾就犹疑抱怨。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抓起,是一种态度;从城市的细节处入手,注重精细化管理,更是一种能力。小到科学统筹公交班次,大到谋划城市规划布局,唯有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才能让城市管理的针脚更细密、运行更顺畅。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管理好不好,市民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众参与也是精细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譬如我们的2021年十大民生实事,就集纳了中心城区供水系统提压改造、老旧小区加装管道燃气、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等等“最民生”的供给,既让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有效衔接,也赢得老百姓的齐声叫好。所以说,在城市管理中,把思维方式转到“以人民为中心”上,倾听诉求、协商利益,或许才是治本之策。

  厚植民生情怀,守住为民服务底线,坚持精细管理、精准服务。惟此,我们的城市才更有温度,我们的幸福也才更有质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