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南古村---梦寻徽州
西溪南古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郊的西溪南镇,地处黄山市腹地,距黄山风景区50公里,距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10公里,距徽州区府地所在地岩寺5公里。
西溪南古村始建于后唐,经五代、两宋,鼎盛于明清,曾经有过“歙邑首富”的美称,迄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因丰乐河穿流而过,故又名丰溪、丰南、溪南。西溪南村被称为“进士第一村”,村中走出过徽州最早的状元舒雅(南唐状元),此人乃韩熙载学生,其形象也出现在了大名鼎鼎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明清时期的西溪南出了不少大徽商,经济繁荣,鼎盛时集镇居者约万人,街面开阔,巷弄深邃。文风昌盛,本地文化名流多,吸引不少文人墨客来寻访。公元1498年,江南才子祝枝山至西溪南舅公家,据丰溪八景之名和意境各赋诗一首,并由著名文士唐允甲题跋,留赠舅公。吴族将此八景诗刻成碑帖,立于家园,现仅存一碑,藏于歙县“新安碑园”。清代画家石涛曾以祝枝山八景诗意作八景图,现藏上海博物馆。
西溪南村,为中国传统村落。
穿过枫杨林,一条小溪绕村而过。溪边还有可供打水洗衣洗菜的埠头。
这就不得不提到西溪南的第二个重要看点--千年古堨(音e)“雷堨”。
雷堨,被誉为“江南小都江堰”,位于西溪南村村头丰乐河西岸,为元代公元1278年乡人程迁率子8人开筑。咸丰末年废,同治三年程永和倡议重修。干支渠道长5公里,灌溉田园从西溪南到芝篁至临河村,灌溉面积达2000余亩。
先沿着河边行走。
门口的一对爬狮倒是古物,雕刻相当精美。
说明一下,在西溪南我转了两圈,原因就是因为第一次进去看村里的重要古建老屋阁时没有开门。出来时刚好遇见当地政府招待的贵宾团,于是跟着他们再次转了一圈。宝善堂是私人物业,这次也沾光进去看了。
如梦如幻,充满诗意的西溪南。
图中的这条水坝,就是刚才提到的雷堨。为什么它会被称为小都江堰,看到这里就会明白了。因为它很巧妙地采用了疏堵结合的分流原理。上游来的水被雷堨分成高低两个部分,雷堨里是高处的水流,可供居民生活和灌溉之用;雷堨外的就自然流往下游。当雷堨里水过多时,便会从石坝上溢出,重回丰乐溪主流。
祠堂为两进,外面是木栅门。
一进门厅,简单的抬梁结构。
二进寝堂。
天井,寝堂部分有抬高。
绿荫山馆,是一家精品民宿。
至此,已经来到村子最西边了。如果时间充裕,沿着丰乐溪边继续前行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老屋阁侧面可以看出为三进院落,山墙为人字形。房子边上建个大水池,十分罕见。
绿绕亭,砖木结构,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5.9米,始建于元天顺元年(公元1328年),由西溪南名士吴斯能、吴斯和两兄弟集资建造,明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祝枝山曾作《东畴绿绕》一诗赞咏绿绕亭的绮丽风光:“庞公宅畔甫田多,畎亩春深水气和。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鱼鳞强伏轻围径,燕尾逶迤不作波。最喜经锄多肯获,丰年定愧伐檀歌!”
亭子两侧设有美人靠。
月梁上有鹰嘴形瓜柱,梁端采用丁头拱,月梁上绘有典雅工丽的包袱锦彩绘图案。
梁底皆注有重修年限。中间大梁写的是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四百多年过去了,梁上的彩绘花纹还十分艳丽。
老屋阁,又名老屋角、吴息之宅,1952年经鉴定为明代中期建筑,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下层矮,上层高。老屋阁占地面积342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五间三进,口字形四合院,通面阔17.7米,通进深19.4米。
住宅正面为水平高墙,大门位于中轴线上,用铁皮包镶并建有水磨砖砌成的门罩,顶覆瓦檐,不事雕琢,显得厚实古朴。
中进为进深九檩,在明间缝檐柱与金柱之间,用月梁式的双步架,梁两端饰以云雕,梁上置瓜柱支载三架梁,瓜柱与金柱上端之间另加一单步梁,三架梁上有脊瓜承托脊檩,两侧置雕花叉手,形如卷云飘带。梁架上承脊瓜与五架梁上瓜柱用莲瓣式平盘斗;山面梁架瓜柱下端收杀做成鹰嘴形。墙面梁架采用穿斗式。
楼上厅堂宏丽宽敞,布置井然有序。厅内不用天花,搁栅外露,为彻上明造住宅,当地称这种构造为“楼上厅”。这是有其必然成因的。古代徽州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山高人稀,为防山区瘴疠之气,人们就把楼上作为日常主要的栖息活动场所,所以把楼上厅室建得比楼下更轩敞,逐渐形成楼上厅这种独特的徽派建筑格式。其次就是古代徽州女子又不能轻易下楼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楼上也成为徽州女子主要的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