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76 寒夜客来茶当酒----玩读逯耀东《寒夜客来》
闲趣坊丛书《寒夜客来》,作者台湾历史教授逯耀东,2005年12月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本书与秋禾、少莉编的同是的《旧时书坊》,2006年买回家,在书柜上放得有年月了。自买回来,两本书随意的翻了,是喜欢的。
因为是闲书,也不急着读,偶翻书柜,拿出来翻得一翻便放回去了。去年,清书柜,又翻起了《寒夜客来》,说的是饮食文化,亦不从饮食到饮食,历史与掌故,老式人物,新式近影,旅途见闻,街谈巷议,陈杂期间,情趣盎然。于是,放到了床头一堆书边。时而床头翻翻,时而如厕读读。老婆批评,也太百无禁忌了。一本饮食文化的书,读的不是地方。从此,只在书房间夹在别的书间翻翻。这书,点着逗号般,读在其他的书间,显得闲气。
近读完《寒夜客来》,是去年底到今年三月,最后的半本,坐在按摩椅上读完的,算是一气挨着一气,几日呵成。还是杂在《南华经》《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集》《我与三联》《冯亦代文集》(散文卷)中读。只读得上瘾,顾不得闲与不闲,一口气不觉便急急的读完后面的三分之一的全部内容。
一本闲书,读得十二分的慢闲,只这本《寒夜客来》。看起来不打眼的书,也不厚,只两百八十多页。却藏着三处的光彩。一处是封面,是给《我与三联》题写封面的大家王世襄,写过《北京鸽哨》《锦堆堆》《锦灰二堆》《锦灰三堆》《锦灰不成堆》《自珍集》等。封面张充和若隐若现寥寥几笔的山水写意画,一舟横江,一翁闲望,让人与饮食文化的主题联系一处,有了辽远旷达,意喻无穷的感觉。另一处是由张充和和唐吟方画的八张插页十六幅插图,点缀其中让《寒夜寒来》的确增色不少。特别是张充和的画,古朴悠远,质净生禅。先前的好多回来回的翻看,心思与其说是文字中,还不如说在插页的绘画中。最后一处是书名,《寒夜客来》书名取自宋诗人宋江耒的《寒夜》中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逯耀东先生解诗:“寒夜朔风,拥被难眠,突有故人到访,披衣而起,倒屐相迎。然厨下无余肴,柜中无陈酿,于是铲雪融水,发火煮茶。茅舍外雪压寒枝悄然自坠,竹炉里松炭星火四溅有声,釜中茶汤鱼眼再再,此时风宁月朗,更有数点疏梅映窗,又是一种境界。”
逯耀东先生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饮食文化,深受学生欢迎。读逯先生的《寒夜客来》,一个诗典的故事开头,整个的书写下来,饮食故事里,从作者的志趣中,无不点染着饮食文化的诗样的闲散与浪漫。吃穿住行,吃是第一位的。平常的吃,一在吃饱,二在吃好,三在吃新鲜,四在吃贵气。吃过了,也就吃过了。当时的口感与美趣,嘴上心上体味了,也就过去了。哪里会有心,写得像逯先生那样,当地特产、名肴、小吃,以及选料和做功,来龙去脉,脉络清晰,摆弄得出了境界。陆文夫的《美食家》,从看小说到看电影,都是当时第一时间看的,印象深刻。可是,从饮食中吃出这么多的出得诗来,入得书里的故事,吃出古往今来关于吃的情趣,加上作者本身的许多亲历的事,直觉得这本书较之《美食家》,更进了一步。
就说我们才从黄山吃过的桂花鱼与毛豆腐来说,我们吃了也就吃了,记得安徽黄山有这么两道名菜,过嘴即安,顶多人前过过嘴瘾,吃过这名菜而已。逯先生,就不一样,从微菜“重火功”,说到桂鱼来历,说是“桃花流水鳜鱼肥”中的桂鱼。还说新安江盛产桂鱼,春季犹肥,称桃花桂鱼。桃花鱼离水就死,今坐飞机到香港,人称淡水老鼠斑。总之,一道菜,一道名点,一碗面条,一派菜系,说道起来纵横捭阖,直看得口舌生津。逯先生书中所侃的许多菜,也尝过一些。过去全国各地跑,也挺喜欢吃些美食,当然不是像逯先生说的品美食,吃出那么多的道道来,而是饱餐一顿,算是吃过。按照逯先生的说法,美食在品,才算是美过。
逯先生在序言中提到的《中国菜谱》,那是几十年前的书了,我曾经买过一本,看了逯先生的书再去找,没找到。逯先生说《中国菜谱》翻弄第一页是《语录》(那时的书前面都是语录):“我们必须继承文学艺术遗产,批评的吸取其有益的东西。”逯先生到底是台湾人,不谙时势,说革命管得真宽,包括人民的吃。管人民的吃,有个好处,我是受益的人。在文学艺术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时候,名厨真到店为人民群众服务了呢。1978年初到杭州,在三潭印月吃的逯先生在书中提到的西湖糖醋鱼(宋嫂醋鱼),吃过的那醋鱼和如今回想起来不知菜名的那道没骨鱼丸子汤,只吃过就忘不掉。后来,多次去杭州,再也吃不到第一回那样的味道了。
逯先生提到的阳澄湖大闸蟹,在各地算吃得不少。最记得的一次在上海陪领导出差,上海那边作东请客。专门的店家,特级厨师将匀个的大闸蟹端上来给大家见过,不一会功夫上来,每人一只,说不出门道,也忘了当时是如何吃的,在桌上不会如何讲究的时候,有个经验,先看主人如何的吃,大致不会出洋相。那回的大闸蟹,是回过嘴不忘的记忆。
早年吃到正宗的,在逯先生书是提到的还有北京全聚德的烤鸭,那是1981年,站在桌边等位,吃的,看的,等的,满作一堂。还有1972年在长沙火宫店吃臭豆腐,1983年在天津吃的狗不理,1983年上海吃“天下第一菜”,1984年在锦州号东北茶猪肉炖粉条,1997年,在武汉“老通城”吃各式的豆腐,1993年在成都“龙抄手”吃成都各种小吃,2002年在上海吃的杭帮菜,在广州吃得广州和潮州各式的菜已经记不起来了......总之,自从喝上了口小酒,好多的心思多在闹酒上了,认真品尝菜的功夫和心情,也就在酒在三巡之前。和心境形成的饮食情趣和品味。
逯先生在书中的《美食家之逝》这篇文章里提到周瘦鹃与陆文夫的饮食品味,三五天一聚,各出三四元钱,品在专门名店名厨,呈现各味,直把一帮文人骚客旧时吃相写得情趣盎然。
看了《寒夜来客》,有个好处,今后外出留意美食品尝和欣赏。按照逯先生的说法,也提升提升吃的境界。逯先生说:“所谓饮食境界,就是由环境、气氛和心境形成的饮食情趣和品味。和饮食的粗细无关,也不是灯火辉煌,杯盘交错的宾主尽欢。”
《寒夜来客》是本看了还看,出行可以带着走的不错的饮食文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