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因果观之同异论 2024-07-30 23:56:02 壹因果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包罗万象又无微不至,天之经、地之义也。儒佛两家都承认因果的必然性,承认万事万物各有因果,宇宙万物和一切生命无不落在因果的天罗地网之中。因果律堪称宇宙生命第一铁律。因果不虚,因果不昧,是儒佛两家共识之一。有个著名的禅宗公案,说百丈禅师在江西百丈山开堂说法,常有一老人听法。百丈问他何人,老人自称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人问他,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他说不落因果,结果堕为野狐身,现在要请百丈禅师代下一转语。老人遂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禅师答:“不昧因果。”老人大悟。东海有诗写道:论道于言无所苟,慎哉字字发心田。误传一字罪非细,作野狐狸五百年。因果是最真实的逻辑。马克·吐温说:“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恰恰相反,小说的逻辑未必成立,而真实无论如何荒诞,必有其潜在的因果。任何真实发生的历史和现实事件,无论如何离奇荒诞,背后都有其因果逻辑的必然。善德反哺、罪恶反噬这两种现象,就充分体现了因果的真实。出尔反尔,悖入悖出,始作俑者其无后,大恶无后,杀无辜者不祥,天道赏善罚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诸如此类圣言、古语和俗语很多,都是对反哺反噬现象的总结和说明。反哺反噬的方式千奇百怪,很多时候不到最后关头往往想不到。不明因果者会觉得奇怪,认为是偶然、碰巧,不知偶然中有必然、巧合中有规律在焉。古谚云:“千里井,不返唾”唾是锉字之误。典出《昨非庵日纂》:“南计吏止于传舍,晓将就路,以马残草泻于井中而去,谓无再过之期。不久复经此,饮于井,遂为昔时锉草刺喉而死。故后人戒之曰:千里井不泻锉。” 这个例子最简单地宣示了恶的反噬现象。当然,巧妙到这种程度也不多见。贰其次,儒佛两家都强调因果的复杂性和报应的多样性。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异果,同果异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这是复杂性。果报有即时性和滞后性、表面性和潜在性、公开性和私密性、物质性和精神性等差异,这是报应的多样性。因此,因果既可知又不完全可知。其必然性意味着确定性、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有因才有果,有果必有因,一切事物均有其必然的因果链条,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复杂性多样性又让因果报应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在反常社会,报应的不确定性特别大。比如大功大罪,正常社会,功得奖励表彰,罪则依法受惩,非正常社会则难以预料,有可能他报,也可能自报,还可能天报。他报来自于他人,包括正义力量和邪恶势力;自报,轻则抑郁病患重则自戕生命;天报,各种天灾意外。由于因果报应的复杂性多样性,不同学派宗派对其理解认证各不相同,儒佛两家亦有同有异各有特色。最大的不同是,儒家讲三代因果,佛教讲三世因果。有一个《卖饼男孩的三世因果》的视频故事就是讲三世因果的,简介如下:一位老和尚要建一座寺庙,四处化缘。他坐在市集一角念经,念了3个月没人理会,一个卖饼的男孩看到这情形,就把卖饼所得的钱给他。镇上的人因此受到感动,纷纷捐款,凑齐了建庙的资金。老和尚临别时对男孩说:孩子,你今天发心做了一件大功德的事,将来遇到困难,可以来寺庙找我。男孩回店后,被老板责骂并赶走了,从此以乞讨为生,先是得了黄癣疹,后来眼睛也瞎了,陷入了绝境。他想起了那位老和尚的话,艰难的来到了寺庙。老和尚视之为大护法,恭敬接待,妥善安顿。没想到当天晚上男孩如厕时摔死在粪池里。次日老和尚给大家讲解三世因果:“那男孩过去世造了很多业,需承受三世的恶报来偿还:第一世得黄癣疹,第二世失明,第三世摔死。但他第一世一心向善,发心施舍,因此三世罪 一世还完,接下来的两世就不必受苦了,现在他已转世到富贵人家里了。”故事最后说,因果报应真实不虚,一个人行善积德,却承受了很多苦难,是因为前世的业债尚未还清。需将过去世的业债还完了才能享受福报;有些人做了很多恶事但仍然好好的,是因为前世积了大福德。等他享完过去世的福报,就要承受他今生造的恶业所带来的苦果了!这是典型的佛教故事,故事本身和前身后世都具有不可考证性。把援建寺庙视为大功德,把因果报应延伸于前身后世,一家之言也。但是,不可否定三世因果论具有逻辑的合理性。虽然无征,逻辑成立。了解其理论,有助于道德思路和生命视眼的开拓,有助于学者更好地理解因果的复杂性多样性。儒家不讲个体性的三世因果,不对个体的果报追因到前身,不将果报的滞后性延伸到后世,对佛教三世因果论置而不论。但要注意,置而不论,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熊十力先生在《与友人论张江陵》)中斥佛教三世因果和来世果报论为迷信,东海不能完全同意也,兹不详论。叁儒家因果论着眼于现世现实,又特别重视血缘性的三代既祖、父、子三代的因果。一家三代的命运相互影响最大,是个特别密切的命运共同体。《国语·晋语》中《叔向贺贫》一文,介绍了春秋时期栾家武子、桓子、怀子三代的命运,栾武子积善而庇佑桓子,桓子缺德而遗殃怀子,余庆余殃,因果历然。我在《中国故事先秦卷》(待出版)中介绍了这个故事。《叔向贺贫》中论及了栾、郤两家的兴亡史。栾家栾武子,晋国公族,栾盾之子,于景公、厉公、悼公时期任卿,执政晋国长达14年,素有清贫之名。曾杀赵同、赵括、郤锜、郤犨、郤至、胥童,最后弑晋厉公,立晋悼公。栾桓子,栾武子之子,晋悼公宠臣,为下卿。从悼公多有征伐,然性刚烈,得罪于众人。后其妻栾祁淫乱,通奸于家臣,栾黡盛年死亡。栾怀子,名栾桓子之子,于平公任卿,为下卿。素有才名,性豪爽,从者甚众。范宣子怨其父,故逐栾盈。栾盈以曲沃讨范氏,事败,栾氏被灭。郤锜,晋国公族,三郤之宗主,于景公、厉公任卿,性刚烈。从晋君多征伐,屡有战功,累迁为次卿。郤犨,食采于苦成,故号苦成叔子,于厉公任卿,将新军。饶有才辩,博文强识,使中原诸侯多从于晋国。郤至,食采于温,故号温季子。郤锜族弟,郤犨之侄,于景公、厉公时任卿,晋国能臣。三郤气势煊赫,引起了正卿栾书之嫉。栾书诽谤郤至通敌于楚,诬陷郤至欲以公孙周为晋侯取代晋厉公。前574年,晋厉公任胥童、长鱼矫屠灭郤氏。叔向见到韩宣子,韩宣子为贫而忧,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以栾家三代和郤昭子的命运为证,说明贫穷何以值得祝贺的道理。叔向说:“从前栾武子田无百顷,家里连祭器都备不齐全,可他传播德行,遵循法度,名闻于诸侯。诸侯都亲近他,戎狄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执行法度不受疚责(指栾书弑杀晋厉公而不被国人责难)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栾桓子,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本该遭到祸难,但依赖栾武子的德荫得以善终。传到栾怀子,改变他父亲栾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可凭此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的连累,以致逃亡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的一半,他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依仗自己的财产势力,在晋国过着奢侈的生活,最后尸体在朝堂上示众(郤昭子后来被晋厉公派人杀死),宗族在绛地灭亡。姓郤的八个中有五个大夫三个卿,权势够大了,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就是因为没有德行!“现今你拥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能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德行不能建立,只为财产不足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祝贺呢?”韩宣子听罢口服心服,下拜叩头,拜谢叔向的教诲。《叔向贺贫》这篇文章,形象地说明了德行的重要,说明了道德是最好的护身符,不仅可以自护其身,还可以横向庇护亲友,纵向荫庇子孙。其中父子孙三代命运联系最为密切。栾武子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不仅自身免难,而且庇及儿子栾桓子。桓子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难,但仰赖栾武子的德泽,得以善终。父若是大德,儿孙即使缺德一点,命运也不会太坏;父若缺大德,儿孙即使颇有德行,命运也不会很好。这样的例子古今中西无数无量。《坤文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谓祖辈积善,儿孙自得其德荫;祖辈积恶,儿孙会受到连累。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下》)意谓君子和小人对于子孙后代的影响,可以延续到五代。这是指一般君子小人。圣人是君子之大者,其德泽会特别长久,孔子之家最为典型。至于暴君盗贼,小人之尤也,往往不过三代,遗风无人可传。家积不善,父祖不良,儿孙命运恶劣的可能性较大,却也不一定,不可一概而论。例如,舜之家庭“父顽母嚣弟傲”,合伙要把舜除掉,可谓邪恶之家,可是舜独自兴起,成德成圣,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改变了父母和弟弟的品质和命运。可见,祖辈的德行虽然对子孙的命运影响虽大,但不是决定性的。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归根结底,每个人才是自己命运的终极决定者。圣贤都是造命者。历代圣贤君子,对各自家族和整个民族的命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圣贤得位,更可以全方位大规模地改良家国天下的命运。圣贤是良知光明度最高的人,圣贤造命即良知造命。东海有一联与有志之士共勉。联曰:儒心何坚,穿金贯石;仁者无敌,造命回天!改运造命,并非改变原来的因和业,而是积善成德,以德消业,同时种下新的善因。这就有必要知晓因果之理。知因属于儒家十二智慧之一,有助于建立正确的因果观,进而建立中道信仰,圆证性与天道,彰明贯穿金石的儒心,成为改良命运的仁者。 赞 (0) 相关推荐 巴金:我文学的启蒙老师 - 01 - <古文观止>是清人所编的文学读本.之所以起名为观止,是因为该书所选的均是从东周到明代让人叹为观止的佳作,是历代古文的精品.很多精通古文的学者正是通过这本书敲开了古典文学的宝藏 ... 三世的因果与改变命运 三世的因果与改变命运 命从哪里来的?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给我们定的.佛法承认有命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承认有,但它不是宿命论,不是定命论.命可以自己改造,为什么?因为命是 ... 《国语》的智慧:叔向贺贫,恭喜你穷得叮当响!_晋国 2019-05-06 11:35 <国语>乍一听像是语言学著作,实际是一部记载西周到战国前期的史书,作者是那位写了<春秋左氏传>的左丘明.<国语>也被称作<春 ... 【歪读《古文观止》】重德轻财——《叔向贺贫》 叔向对韩宣子说:祝贺你的贫穷.嚯!我们一般人逢年过节,见面都是"恭喜发财",谁敢"恭喜受穷".谁要是搭错了根筋,对别人说了这句话,一定被别人打得满地找牙. 叔向 ... 儒释道生死观之比较 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在<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文化随着时代的演进而随时在变,各时代的差异是相当大的,决不能认为存在着一种几千年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或代表 ... 青榨槭,赏果观杆的特色乡土植物! 拍摄:曹人智 (江西大余县) 青榨槭,赏果观杆的特色乡土植物,路边偶遇的风景!国庆期间,停车下来观看. 细细观察:槭树科槭属中.高大乔木,果实象千万蝴蝶欲振翅飞翔,树杆青 ... 清代秘传儒释道手抄老本《三教应劫总观通书》一册全官家禁书 清代秘传儒释道手抄老本《三教应劫总观通书》一册全官家禁书 【春风快讯】拜谒先贤沐儒风,文游台上观盛景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春风诵读文学会.淮滨诗词学会会员及文友代表于8月16日,共赴淮滨文化主题公园景点之一-文游台赏景赋诗.淮河文化主题公园文游台项目原建筑在江苏省高邮市,始建于北宋年间,因苏轼路过 ... 儒释道的自由观与价值观与宇宙观 儒释道的自由观与价值观与宇宙观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悉达多><孔子传><孔子如来><庄子哲学研究>&l ... 观扑克赏佳画--峻石绘蔬果 观扑克赏佳画--峻石绘蔬果 汉章帝白虎殿观诸儒讲五经赋 汉章帝白虎殿观诸儒讲五经赋 以「高会群儒,讨论正义」为韵 作者: 李程 汉章帝以文教式孚,象德崇儒.仿石渠徵校文之所,配白虎集青衿jīn 之徒.於是发明诏,下皇都.宏辩者愤愤悱悱,博议者云萃cu ... 【七律•小暑】时逢小暑菜园观,蔬果垂垂可... [七律·小暑] 时逢小暑菜园观,蔬果垂垂可入盘. 树荫篱墙蜂逐蕊,莺啼窗户客加餐. 及时阵雨清凉透,无赖轻雷遥远欢. 草草收杯无限意,小诗题起墨将干. 【王福山专栏】观 盆 果 山楂红柿苹果梨, 盆盆美景亮丽闪。 观 盆 果 文/王福山 三角湖东石榴园, 双节遊乐客不断. 多年盆栽享盛誉, 男女老少都喜欢. 山楂红柿苹果梨, 盆盆美景亮丽闪. 滿园飘香关不住, 录相合影留纪念.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