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之谓道——揭示“性与天道”的奥秘 2024-06-12 03:46:05 “一阴一阳之谓道”出自于《易经系辞上》。对这句话,历代学者误解甚多。汉京房在《周易章句》说丰卦:“阴阳之体,不可执一为定象。于八卦,阳荡阴,阴荡阳,二气相感而成体,或隐或显,故《系》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唐杨士勋《 梁传疏》引王弼的解释:“一阴一阳者,或谓之阴,或谓之阳,不可定名也。”程朱也误将“阴阳”理解为二气了。程颢说:“阴阳亦形而下者也,而曰道者,惟此语截得上下最分明,元来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识之也。”程颐说:“所以阴阳者,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二程集》)“所以阴阳者方是道”之说正确,但认为这里的阴阳是气,有误。朱熹进一步将“一阴一阳”解为“理”(天理)和“所以阴阳者”。他说:“《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便兼理与气而言。阴阳,气也,一阴一阳则是理矣。犹言一阖一辟谓之变,阖辟非变也,一阖一辟则是变也。盖阴阳非道,所以阴阳者,道也。”(《朱子语类》卷七十四)这个解释不错,然有含混之嫌,没有说明为什么阴阳是气,一阴一阳是理。因为朱熹对“一阴一阳”的“一”理解不确。他说:“一,如一阖一辟谓之变。只是一阴了,又一阳,此便是道。寒了又暑,暑了又寒,这道理只循环不已。维天之命,於穆不已,万古只如此。”(《朱子语类》卷七十七)殊不知,这里的一是统一义。用两个一,表示内涵的对立性。阴阳指乾坤二元。乾元坤元都是形而上的存在,共同构成道体,即太极,无双无对无形无迹的唯一。“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意思是,天道是乾坤二元的圆满统一。金景芳也指出了“一阴一阳”与“阴阳”的不同。他说:“说“一阴一阳”与说“阴阳”不同。说“阴阳”,指的是气,气是形而下的,实在可见的;说“一阴一阳”,指的是气之流动的那个规律,它是形而上的,虚无不可见的。只说“阴阳”,不是道, 说“一阴一阳”才是道。”(《金景芳全集》第二册《周易全解》)遗憾地是,金景芳先生受唯物论误导,将形而上的道理解为规律,这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道是宇宙生命一切现象的源头和根本,岂规律一词所能了得。故必须明确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意谓道是乾坤二元的统一。阴阳指坤元乾元,一是统一义。孔颖达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一”解释为“无”。他说:“一谓无也,无阴无阳,乃谓之道。一得为无者,无是虚无,虚无是大虚,不可分别,唯一而已,故以一为无也。”此解亦不当。太极没有阴阳二气,但有乾坤二元,为阴阳二气提供形而上的依据。所以阴阳者,乾坤二元也。有现代学者将“一阴一阳之谓道”解释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也是错误的。因为一说“运行变化”,就落到了形而下,而道体是形而上的。阴阳二气的运行变化,是道体的作用和现象,非道体本身。道体与二气,体用有别。《易经》称天道、道体为太极,太极分言为乾元坤元,然不可因此误认《易经》为二元论。两者并非并列,而是乾健坤顺,乾主坤辅。抓住纲纲,坤自从之。分而言之为二元,统而言之,唯有一元,乾元。《乾卦》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统就是统帅,乾元统帅宇宙生命,也统帅天道。天道太极,乾元是统帅,坤元只能顺承。故《坤卦》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所以,儒家的世界观(本体观),可称太极主义,也可称乾元主义。(详见东海《仁本主义世界观》一文)乾元既有超越性,超越万有;又有潜在性,潜于万物。《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说的就是乾元的超越性,一切器具和现象都属于形而下,而乾元就潜在于一切现象包括阴阳二气之中,所谓道器不二,也称道气不二。儒学是真正的不二法门,道器不二,体用不二,乾坤不二,阴阳不二,刚柔不二,本质与现象不二,内圣与外王不二。全体大用,用大体全,无暇无漏,大中至正,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注意,道器(气)不二而有别,有别而不二。不能谓形而上者为气,也不能谓形而下者为道。不能说道就是器,器就是道。不知此,不足以论道谈儒也。“一阴一阳之谓道”出自于《易经系辞上》。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解悟,特录原文于左并译解大义。原文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东海译解如下:天道是乾坤二元的统一,继承天道为善,成就天道是性,即天命之性。对于此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不明所以,也没有存养工夫,但只要不去故意毁坏她,她同样会无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起作用。因为大多数人不知,所以君子之道罕见罕闻。道体鼓舞化育万物,但不像圣人那样有忧患。“性与天道”的盛大品德、伟大功业实在崇高。“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岂非超善乎?盛德大业,岂非大善乎?富有、日新、生生、成象、效法、极数知来、通变、阴阳不测等等,或为天道的特征,或为本性的大用,无一不善,无非超善大善。性善论是核心易理之一。在人性论上,《易经》认为本性之善源自天道生生之德,同时强调人要通过后天努力效法天道以扩充其性。继善成性,于人而言,就是继天道而为纯善,成生命之本性。朱熹说:“流行造化处是善,凝成于我者即是性。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性就是善。”(《朱子语类》)宋朝杨万里有一个巧妙的比喻:“道者,善之父;性者,道之宅,故继道谓之善。然有之而能成之者,圣人也。自非圣人,有有之而得其一二者,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也。此君子之道之所以知之者鲜也。”(《诚斋易传》)综上所述,太极创生万物,即道生万物,继道为善,生物就是至善。于人而言,未继之前为天道,太极为天之体;既成之后为人道,本性是人之本。本性也是乾坤二元的统一。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赞 (0) 相关推荐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孟子字义疏证·天道 戴震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鸿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 ... 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最大的学问! 是"道". 什么是"道"? 一阴一阳谓之道! 1懂阴阳可以成为大学问家 我们现在要讲的是很关键的内容,万物不离阴阳,当你懂了阴阳就能了解事物发展规律. 我们都羡 ... 10.《实用周易指南—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作者:杨本枢 原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 解读: <易经>是否是最早出现阴阳的文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阴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训诂学角度解释阴阳,"阴"是山北为阴 ... 一阴一阳之谓道。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你关注正面就会得到正面的思想,你关注负面就会得到负面的思想. 凡你关注的必将会扩大! 钱是这个世界上除了人之外最有灵性的东西,钱同样是一种能量,是能量必然会受到能量的影响. ... 麦华盛:“一阴一阳之谓道”是玄空大卦风水学的纲领 前言: 通常周易类的文章多以哲理为主,围绕着<易经>的卦爻辞反复解读,较少文章深入到根源去研究.周易的根源是阴阳,由阴阳爻组合成的卦,除了可经用卦爻辞解读以外,还有着更深层的"易 ...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 定义概述 循环不已乃道也,问一阴一阳之谓道,便是太极否,曰阴阳只是阴阳,一乃是太极,阴阳只是一气,阴气流行即为阳.[1] 天一坎数,由一生二,阴阳合德,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子一 ... 道家文化,何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壹 <庄子·天下>篇曰:"<易>以道阴阳."阴阳确实是<周易>的核心观念.在<易经>中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阴阳的概念,但阴阳的流行与转化 ... 《周易•神农图》传奇之一:一阴一阳之谓道何义?龙图惊现破天机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句话在易学研究中,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因为它太经典了,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言简意赅的寥寥七个字,画龙点睛地道出了易学本旨原理. 具体到该做何解,所有的人都会直击要害:事物皆有相反相称而又 ... 家庭和谐的关键:一阴一阳之谓道 大美好生活 公众号 家庭和谐的关键:一阴一阳之谓道 大美艺术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学说,是古代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一支学派,同时阴阳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它不仅蕴藏着古代人们对自然规则背后的朴素认识,更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黄帝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