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凭什么成为明代最伟大的画家?

画廊

画廊,一个在中国你错过就会后悔的艺术品电商平台。一元捡漏,请勿离开!
10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沈周的存在,令人感到十分可贵

他意味着中国艺术的审美从来不是绝对化的

它既追求高远与玄奥

也可以落到实处

也可以允许平淡

引子
绘画是记录,是表达,是感受;是画者与观者的无声交流,也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隔空对话。
无论目的何在,绘画艺术的目标,始终在向极致迈进——一代又一代的画家们,试图将对事物的描摹、对意境的追求、对画面的营造,展现得更超越、更绝伦。
于是,作为积淀深厚、历史久远的中国绘画,通过古人的不懈努力,表现力日益登峰造极。
以叙事绘画为例——唐人在《步辇图》中,用两组人物、一幅画面展现吐蕃使臣觐见太宗的盛大场面;而到了《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空间、造景,随着画卷中的时间不断变幻,呈现出一整场盛大的夜宴,堪称叙事画的极致;
故宫博物院藏 阎立本《步辇图》
故宫博物院藏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再以描写自然为例——黄筌为其子画下《写生珍禽图》,纤毫毕现、神态生动,已然充分展现出唐末画师对自然的观察之细微;而到北宋末年,徽宗赵佶的宣和画院中,禽鸟甚至超越视觉的真实,跨越维度,直抵传神之境。
故宫博物院藏 黄筌《写生珍禽图》
那些画史中灿若星辰的名字——范宽极致的雄浑、李成极致的辽远、牧溪极致的空灵、倪瓒极致的静、王蒙极致的密,这些绘画冲击观者视觉与心灵的力量,离不开画家对画意的极致追寻。
正如历史没有超越《溪山行旅图》的高远,没有超越《容膝斋图》的寂静,没有超越《瑞鹤图》的雍雅与华贵,我们记住的艺术,或多或少,皆有超越时代、超越众人的极致之处。
——而沈周呢?
上海博物馆藏 沈周《芳园独乐图》
“人品高则画亦高”
沈周曾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说:“以画名家者,亦须看人品何如耳。人品高则画亦高,古人论书亦然”。这也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
沈周能在历史上赢得无比崇高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的为人。
上海博物馆藏 杜琼《脱屣名区图》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不应科举,长期以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山水,初得父沈叵吉、伯父沈贞吉指授,后取法董源、巨然,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于吴镇。

四十岁前多画小幅,后始拓为大幅,笔墨坚实豪放,形成沉着浑厚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成之势,人称“细沈”。书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兼工花卉、鸟兽,擅用重墨浅色,别有风韵。也画人物,名重当时,其画以水墨山水为主,另其写意花鸟兽亦甚佳。

其影响后人既深又远,无愧称“明四大画家之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庐山高图》

照顾母亲,不肯为官

沈周作为明朝著名的书画家,跟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他虽然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画家,但是平易近人,没有架子,贩夫走卒来向他求画,他也欣然应允。

沈周厌恶官场仕途,地方官举荐他出来做官,他都推说自己母亲年迈需要照顾,没有肯去。久而久之,他对城市生活也觉得无趣,就在郊外造起了屋舍,带着老母亲搬出城去住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蒙《具区林屋图》

“我是苏州的小老百姓”

苏州有个曹知府,新盖起了一幢大宅院,想描画一下屋宇墙壁,就派人四下去搜罗画家。正好有人想给沈周使坏,向曹知府推荐了沈周。太守想也不想,叫衙役去沈周家里抓他来画画儿。

衙役来到沈家,吵吵嚷嚷要带沈周去官府。沈周赶紧跑出屋来,把衙役拉到一边,悄声细气地说:“你们不要吵,不要吵。我母亲年纪大了,在屋里休息,别让她受惊了。画墙壁?我画就是了,每天早晚一准儿到,你们别吵。”

沈周的朋友知道了这事,都很气愤,说:“那姓曹的算什么东西,连你都不认识,还敢对你这样无礼。你不是认识很多显贵的朋友吗?去找找他们,不要受这个窝囊气。”

沈周笑着说:“我是苏州的小老百姓,官府叫我去服役,这也是我的义务,谈不上什么受辱。如果去低三下四拜托显贵,那不更轻贱自己嘛?”于是,沈周每天去知府家里画墙画梁柱,画了十好几天才完成任务回家。

《庐山高》沈周题记

之后有一回,曹知府到京城去办事,进了吏部衙门,拜见了吏部主管官员。吏部官员看了曹知府的名帖,说:“足下知苏州府,可不知沈先生最近好吗?”

曹知府不知道这个沈先生是什么来历,又不敢多问,只好敷衍答道:“还好,还好。”知府又去拜谒内阁。文渊阁大学士、宰相李东阳见了他,满怀期待地问:“你从苏州来,沈先生有没有书信带给我呀?”

曹大人更懵了,支支吾吾地说:“这个……好像有吧,大概还在路上。”

出了内阁办公厅,曹知府满头是汗,跑去拜见吏部侍郎、长洲籍书法家吴宽,打听李相爷说的“沈先生”是何方神圣。吴宽很惊讶,跟他介绍了一下沈周的来历。他又回去一打听,结果发现这位大名鼎鼎的沈先生不是别人,就是自己抓来画墙壁的那个老头儿。

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仿倪瓒山水图》

上海博物馆藏 沈周《九月桃花图》

天津博物馆藏 沈周《青山红树图》
“月圆还似故人圆”
六十岁时,沈周最爱之人——发妻陈慧庄病逝。是年的中秋之夜,有竹居中,月色之下,沈周写下一首长诗:
少时不辩中秋月,视与常时无各别。
老人偏与月相恋,恋月还应恋佳节。
老人能得几中秋,信是流光不可留。
古今换人不换月,旧月新人风马牛。
壶中有酒且为乐,杯巡到手莫推却。
月圆还似故人圆,故人散去如月落。
眼中渐觉少故人,乘月夜游谁我嗔。
老夫老及六十年,更问中秋赊四十。
——“少年时,我不觉得中秋的月色,与平常有何不同;而如今年迈,我已是老人,才唤起恋月之心。
已是老人了,还能望见几回中秋的月色呢?旧人故去,新人到来,月亮始终是那轮月亮。”
沈周的诗句词义浅显,首尾映带,感时伤心,而又强作释怀,不禁使人潸然。那句“月圆还似故人圆,故人散去如月落”,仿佛能让人看见那个望月的老人,而“眼中渐觉少故人,乘月夜游谁我嗔”,则较距离年迈岁月尚远之人,也能深感其中的伤心。
这首长诗,被题写在《有竹居中秋赏月图》卷后,诗画合璧,堪称杰作——
(请横屏观看,此图非常长)

沈周《中秋赏月图》私人收藏

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鸡》
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牛》
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辛夷图》
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墨菜图》
南京博物院藏 沈周《落花诗意图》
一人在岸,一人乘舟,相背而行
沈周勤恳地奉养老母亲,直到老太太九十九岁去世,这一年沈周自己都是八十岁的老翁了。
在人生的尾声,沈周八十一岁时,拙政园主人王献臣邀请他为自己的珍藏《赵孟頫书烟江叠嶂图诗卷》续图。是卷来自苏轼为王诜《烟江叠嶂图》所作的题跋,王献臣难以获观王诜的图卷,他希望请沈周弥补自己的心愿。
沈周想必没有推辞,在赵孟頫的诗卷之后,他洋洋洒洒,以沉着劲练的笔墨,挥就一幅《烟江叠嶂图》——
(最后横一下)
辽宁省博物馆藏 沈周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补图》
画卷以隔江山色开卷,平滩丛树,层峦叠嶂;随后云烟骤起,弥漫之中,传来轰隆水声。
如果细较卷中的画技,是卷似乎并无过人之处,而下笔的从容、境界的开阔、情愫的磊落,确实令人感到一股信手拈来、从容不迫的非凡气度。
更意味深长的是:在画卷尾端,一人在岸,一人乘舟,相背而行。
如果顺着画卷延展的方向,岸上人在向过往回头,江中人则往虚无放舟。
八十一岁了,沈周的人生只剩下最后两年,此时此刻,他的心中究竟是渴望回头,还是义无反顾,驶入云山深处呢?

二年后,沈周逝世于苏州。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 《春云叠嶂图 》

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沈周游艺丹青,寄趣林泉,与世无争地度此一生。

沈周性情淡泊,这使他在艺 术上特别善于包容并蓄,博取众 长。他继承了宋元名家的笔墨,刚 柔并用,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粗笔水 墨新风格,自成一家。

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 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 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 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他的学生文徵明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