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沟村的历史变迁(系列二) ——井子峪“梁祝”的传说

文/王子兴
寨沟村位于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这块地方,曾经有过两个称谓。最早的时候叫过“井子峪”,邢晋大战后,又开始叫“寨沟”。复杂的历史背景,至今许多年轻人都无从知晓。
井子峪“祝家”的传说倒是家喻户晓,老人们经常提起那些神奇的故事。
传说在很早的时候,这里有姓“祝”的大户人家。翻过西边山梁(今寨上村),是“梁”姓家族的居住地。隔河相望的南口村原先是“马”姓聚集地。三个村呈三角形分布。
现今,南口村还有马姓族人,而寨上村的“梁”姓早已断绝,只有梁垴顶上一片墓堆还在。
打小大人们就说“那是梁家坟”。没有墓碑,只有坟头,还有许多传说。寨沟村的“祝”家也已绝户,在村后的“大箭沟”口,一个叫“三只锅”的地方,那个北边山梁的龙头处,有一座“祝家坟”,老人们都说那是“祝万仓”的墓地。
坟头有两块巨石斜靠着呈三角状矗立,坟头有一块石板挡着,形成一个烧纸的龛状洞。老人们说原来并排两个坟头,后来一个坟头被踏平了。
如今人们往大箭沟走的路,正好从坟堆上走过。每次走在上面,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惜祝家已经绝户,没有人帮忙迁坟。
村里人说,老辈人原先是从坟前头绕过去的,后来谁也没有把坟堆当回事,把坟堆踏平了,就直接从坟上跨过去了。
我打小就不断听大人讲祝万仓的故事。传说祝万仓是个大地主。历史上那个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梁家比较贫穷,是祝家的佃户。梁家虽然困苦,但勤劳能干。
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在九龙峡前那个“师傅寨”半山上的书院学习,二年后毕业。二人兄弟相称,感情深厚。毕业后在九龙峡前那个“老桥”处,恋恋不舍,祝英台隐喻多次,提示自己是个女的,梁山伯始终不解风情。
那个“老桥”,历史悠久,桥头有一座土地庙。庙前是晋冀交通必经之地。“老桥”历史上多次重修,提起它的名字,整个浆水川人无人不知。
梁山伯回家后回味祝英台的话,如梦初醒,因而决心要迎娶英台为妻。梁山伯一表人才,祝英台美若天仙。
梁山伯自认为二人感情深厚,应该没有问题,就马上找人去祝家提亲,结果被祝家拒之门外。
祝家是员外,家产万贯,梁家与祝家门不当户不对,祝家大人们都不同意。对岸马家也是财主,听说后,也来提亲,祝家马上答应了马家的亲事。那时候婚姻,父母做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拧不过大人。梁山伯无奈,回家一病不起,郁郁去世。最终祝英台思念梁山伯,自杀身亡。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据统计,全国目前自称是梁祝发源地的就有11处,多是为了名人效应。我村人虽然没有发布过这个故事出处,我反倒觉得真实的发源地应该就在这里。
这里的“梁家坟”、“祝家坟”都还在,九龙峡前半山上的书院也还在,还有一代代人的口述传说的故事,没有半点做作,非常朴素实在。
我在想,古来这样的爱情故事也许太多太多,各地都有这样的事情,其相似之处也必然很多。
封建社会没有爱恋自由,造成人间悲剧,是当时人类思想落后的必然结局,故事也是对封建社会旧礼制的愤怒控诉。
人们把各种传说逐渐揉合在一起,汇集成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美丽神话。不过,梁家坟、祝家坟是我村拿得出手的、颇有价值的有力证据。
正如《梁祝化蝶》戏里唱的:“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那种忠贞爱情可歌可泣,但愿梁祝故事不再重演。
【作者简介】 王子兴,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寨沟村人。七七届邢师毕业,后在河北教育学院脱产学习二年,大专学历。参加工作后,在浆水中学工作六年,后在冀家村乡工作三十多年,副科级公务员,现已经退休。爱好读书,喜欢写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