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太行|犹记儿时九曲黄河阵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故乡在太行山区。用大石头盖的石房很集中,一个村庄都有二三百户人家,近千口人。干什么事,一呼百应。每年到腊月二十五,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年货,忙的不亦乐乎。
磨豆腐,打年糕,蒸馒头,炸各类面食。做好的面食放到用柳条编织的筐里,屋里摆满了一筐一筐的食物,足够吃一个正月。
北方天气冷,是个天然的大冰箱,不用担心放坏了。到了腊月二十九,杀猪,宰羊,杀鸡,鸭。除夕夜更热闹,因为那时还没有电视,更不用说看春节晚会了。全村人,全家人出动,干啥?烤大火!柴是事先就准备好的,整个的大树根很耐烧。
村民围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侃大山,都是幻想中的“共产主义”,什么“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什么“三转一响”啦,什么柏油马路修到大山里来……说的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热火朝天。
不觉东方发白,天亮了。大年初一一大早,家家户户都一样“吃饺子”。家境好点的,吃肉饺子。买不起肉的,吃“素饺子”。白菜,萝卜都能做馅,反正都叫“饺子”,外表上都一样。
吃了早饭去拜年,大人们穿得很整洁,小孩子穿花衣,戴新帽,头上扎上小红花。买不起花的,那就扯上二尺“红头绳”吧。
衣服上都有几个“大口袋”,因为我们去给长辈拜年都有“回报”,挣得不是“红包钱”,而是土特产,什么核桃、栗子、枣之类,偶尔也有打发一分二分的,吐点口水数一数挣来的一分二分票子,也够你激动好几天了。
我小时候最喜欢那花花绿绿的小花炮。哪怕衣服上炸几个窟窿,也在所不惜,因为新春佳节之时,大人是不会骂孩子的。
大年初一晚上更红火了!每家每户都做了“小灯笼”给孩子玩。那“小灯笼”也有讲究,有“西瓜灯”、“南瓜灯”、“公鸡灯”、“鲤鱼灯”,还有“双龙戏珠灯”……灯里放个小蜡烛。
吃罢晚饭,各家各户“小灯笼”挑出来了。我们排成一条长龙,走大街,串小巷,口里只喊两句话:“灯笼灯笼漏油了,大年初一拜年了!”啥叫“漏油”?就是不小心,把蜡烛弄倒了,纸糊的灯笼着火了,就叫“漏油”。大家哈哈大笑。
也有恶作剧的,大一点孩子哄骗小一点孩子,说:“你的灯笼漏油了”你肯定说:“没有呀”“漏了,不信你看看”,你拿起一看不小心小蜡烛弄倒了,小灯笼着火了,真的漏油了。我都漏过油,我没笑,而是“哇哇”大哭。我奶妈赶快把我抱回家说:“哭啥哩,旧的不走,新的不来,换一个。”
一直闹到更深夜静三更天,真留恋童年时代,那长长的队打着一串串花花绿绿时明时暗小灯笼,充满了童趣。到了初二初三开始走亲戚,初一儿,初二郎,初三初四女拜娘。走完亲戚,村里就开始唱村戏。
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戏楼,那是过年过节展示才艺的舞台。人说高手在民间,这话没错。演的戏都能超过专业水平。大都是传统剧目。也有自编自演的,什么《穆桂英挂帅》《西厢记》《花木兰从军》《打金枝》……
到了正月十五,节日气氛达到了高潮。大家听说过没有“串黄河”,就是到村外找一块大空地,占地面积足有二三亩。钉上桩子,每个桩子装上油灯一盏。插上红红绿绿小旗子。黄河阵势有“九曲黄河阵”“黄河八卦阵”“六城黄河阵”等等。
阵势弯曲萦回,犹如迷宫。每个阵都有讲究,如果你不懂,进了“迷魂阵”就出不来了。表演前鸣炮三响,燃放烟花,然后锣鼓齐鸣,开始“串黄河”。不是谁都能“串”,必须有节目有故事。我带你去看看吧。
头一位出场的是唐代高僧“唐三藏”,他的法名叫“玄奘”,八宝殿辞别了唐天子,带着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真经,普度天下众苍生,哪怕山高路遥远,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肩扛“九齿钉耙”“猪八戒”,手拿能长能短“金箍棒”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紧跟着肩挑“行李”的“沙和尚”,师徒四人为取真经上西天,急急忙忙往前赶。
下边来了姜太公,周文王访贤在渭水边,礼贤下士请出山,文王拉纤八百单八步,姜太公保他江山八百零八年。兴周灭商载史册,后人为他唱赞歌,古稀之年遇明主,固若金汤八百秋。
啊!皇上驾到:只见金镶玉辇舞龙凤,皇上銮驾好威风,金瓜钺斧朝天凳,彩娥宫女两边行。辇上坐的是唐天子,皇后娘娘是正宫,后边来了金枝玉叶,如花似玉公主就叫——李升平。
只见她:头戴着翡翠冠双凤展翅,身穿着八宝龙凤衣,八副罗裙腰中系,轻提裙带向呀向前移……那个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当朝御驸马小郭暖,紧跟其后,你怎么能打公主呢,打一次算了,还打三次?夫妻相处讲艺术,你敬他,他爱你,恩恩爱爱是夫妻,千万不能动武的。
往下看,来了一门忠烈,青史留名“杨家将”。手拿大刀“杨继业”,拄着“龙头拐杖”佘太君,“龙头拐杖”本是先王赐,金口玉言亲口封:“上可打昏君,下可打馋臣。”
他们身后来了全身披挂杀气腾腾七郎八虎众儿郎,个个威震四海,英勇无比,刀枪剑戟耀眼明。不用说辽邦贼子来造反,看一眼就闻风丧胆,抱头鼠窜。
下边来了儿孙辈,杨宗保,穆桂英。穆桂英破过“天门阵”,五十三岁还挂帅去征东。紧跟着来了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十二位女钗裙,你要问是哪几位?她们是“天波府”十二位寡妇。可别小看她们,为了领土完整,抵御外侮,领兵挂帅去“征西”,正是:巾帼英雄人人赞,千秋万代留美名!
接着看,汴梁城来了“开封府”里的“包青天”,人说包公是铁面。今天见到不一般,只见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人四员,“三口铜铡”高高举,哪个胆敢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胡作非为,铜铡下边尸不全。
包拯陈州放粮远去了。下边老百姓上场,上演的是现代戏《小二黑结婚》:“清凌凌的水来,蓝盈盈的天,小芹我,小芹我洗衣到河边……”小二黑手拉小芹走向前,婚姻自由反包办,移风易俗反封建,花好月圆并蒂莲。
只听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秧歌队进阵了!脸上涂上红胭脂,红绿大袄穿上身,左一扭,右一扭,大红绸带往上丢。后边跟着“高跷队”“跑旱船”“耍狮子”“耍毛驴”……开始串阵,弯曲回环,人流不息。终于轮到我们上阵了,因为那时我们年龄尚小,怕出事,排在最后。来看看我们这些小顽童吧。
“朝天小辫插红花,红绿灯笼手中拿。小小脸蛋擦红粉,个个俊美人人夸。”小灯笼一闪一闪进了场。排好队还要听指挥。千万不能说“灯笼,灯笼漏油了”。锣鼓一响要大声唱,唱的啥?大家都会唱,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终于过完了年。这就叫:大年初一“耍灯笼”,元宵佳节“闹花灯”。“黄河”里边串一圈,一年健康不生病。风雨辗转岁月过,小顽童变身老顽童。留不住的是岁月,忘不了的是乡情。
作者:衡阳市移动分公司退休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