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难得,是感受到平凡活着的快乐

(1)
据说人在临死前会有一段过电影似的闪回,把人生里重要的场景一一在脑海里重现。我一直在悄悄地为这段影片积累素材,试图筛选出我认为最值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去回忆的画面。
我会把这些画面反复在脑海里加强,一再加强,以确保在临终的时候不被遗漏。
呵呵,我也真是个怪人,活着的时候时刻都在为死亡做准备。当然这些场景是像企业内部考核排名一样有竞争的,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我势必会把排名更靠前的留下来,淘汰那些被比下去的。
但有一个场景我是想好了要内定的,一定会放进去。
2018年的8月我带全家去了一次溧阳,定了当地温泉度假酒店的两间房。近几年因为我妈妈的身体原因,带全家老小一起出游的次数并不多,而根据我以往的经验,三代人同行的旅游是非常难安排好的——也许是我能力有限。每每都是带着憧憬和希冀去,在中途必定会发生各种不愉快,然后又得跟家人费劲和解,再试图其乐融融归来。
中年人的心累莫过于此类事项。
整个四天三夜的行程我安排得非常舒缓,那次出行全家整体的满意度非常好。酒店在山上有个很大的露天温泉,我们又是挑了工作日错峰出行,一有空就去泡汤,所到的汤池人都很少,近乎是包场的感觉。一家子依山傍水孵在池子里喝喝茶聊聊天,说累了就在露天平台上盖着大浴巾躺着,困了就小睡片刻,要是饿了就在山顶餐厅吃一顿,上下山都有高夫球车接送,惬意得很。
那两天很巧,没有大太阳,天气就是那种微微有云、略略泛阴,不带一丝侵略感的舒服。我记得,我们一家四口都在大躺椅上歇着,风柔柔地吹过,我仰头看着天空,偌大一块不刺眼的鹅蛋青天幕,要不是偶尔有几只鸟飞过,让人感觉到了动态,看起来真像一帧定格画面。转头看右边,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都在身旁,我没有听到任何抱怨,也没有受到一丝挑剔。一切都很安静,是那种我很久没有感受到的,由外而内都静谧的安宁感。
那一刹那我想,所谓的岁月静好也不过如此。将来有一天我要离开人世,当下的这个画面我是一定一定,一定要回忆起来的。
上大学的时候,我跟一位室友关于生死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思考,我想的是“人为什么要死呢”,她想的是“人为什么要活着呢”。有一次我跟我爸爸提到这个小差异,他说反复想后一个问题的人,可能活得不是太开心。
我是一个长久以来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都会后知后觉慢上一拍的人,30岁以后花了很长也相当艰难的历程去面对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我自己。如果说《寻梦环游记》可能针对的是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决怎么证明我活过,那么《心灵奇旅》更多的是针对自己和内心之间的连结,开始思考为什么我要活着。
在所有的心灵治愈里,窃以为跟自己和解是顶级难度了,用上海话讲,增额寺切立勒伐得了。所以要写跟这部影片相关的感受,还是蛮痛苦的,至少会让我觉得比《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之类的影片,难上很多。(戳右边:因为我爱你,所以我记得 回顾《寻梦环游记》影评)
我忘了自己是在哪里读到的(十有八九是《读者》杂志,盛产鸡汤和高考阅读题素材的刊物),一位父亲对他失意的儿子说:“你当下觉得过不去的每一件大事,到最后根本进不了你将来追悼会里的那5分钟悼词,所以没什么大不了。”
我深以为然。
我有一个癖好,定期会上网搜搜“何吟”,曾经找到过一篇同名同姓者的讣告,是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逝世的消息被刊登在地方媒体上作为社会新闻,想来生平也是受人尊敬的。在他这五百字不到的讣告里,只有一些类似简历一样的条目,并没有任何具体事件的描述。一个人结束一生的时候,大概也只能被读到这样标签式的说明摘要。
这也是我喜欢写作的原因,我总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可以有更具体更生动的东西被留下来,被看到。毕淑敏在一次演讲时被大学生提问“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她回答说:“人生本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总得做点什么,让它变得有意义。”
点亮灵魂火花的东西,并不是通过它我能获取荣耀和成就,而是即便我平凡活着也能感受到快乐的热情所在。去写作,不断码字,是我找到的,关于我为什么要活着的答案,不管能写成什么样子。不管可以获得多少认可,我觉得只要能活着继续写啊,就很好。
科普短片里讲,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大脑尚有意识,所以人在那一刹那是知道自己死亡的。不晓得那时我的大脑是不是可以如约回放我事先准备的剪辑,还是说潜意识会对我另有安排……那是将来总要揭开谜底的一道人生附加题。
(2)
一生里我们学会的最重要的东西,一定是在课堂上吗?而那些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一定是权威吗?
我曾经在外婆的悼词里(戳右边:外婆追悼会答谢词 回顾)提到过,是不识字的外婆教会我,讲故事是有趣的事。而在我的幼年记忆里,跟我妈妈一起去拜访一位她财务岗前辈的经历让我印象很深(对方家里的布置我都依稀记得)。那是一个清瘦亲切且文质彬彬的老爷爷,他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何吟。他问我妈妈是哪一个吟字,我妈妈说:“口今吟,吟公主的那个吟(上世纪70年代末,很知名的一部日本电影)”。老爷爷就跟我说:“你这个名字很好啊,中国人的文字里动物的叫声都用不同的字来形容,龙吟、虎啸、马嘶、犬吠,只有龙发出来的声音才能称之为吟。”
那会儿我还没上学,根本不识字,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人给我解释过我名字的含义,我只知道是二伯父翻字典给我起的。老爷爷的讲述让我领略了中华文字之美,也让我对自己的名字添加了喜爱之情,甚至莫名增强了荣耀和自信的感受。
还是我没上学的时候,公交车上的老爷爷在路过外白渡桥时跟我说:“外白渡桥用英文怎么讲啊?”我不会,老爷爷说:“garden bridge,garden是花园的意思,bridge是桥,garden bridge就是说这是一座美得像花园一样的桥。”这也是让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教学,老爷爷让我领略了翻译的意境之美。
今天随便打开哪一个应用都能看到在线教育的广告,一水的清北名师带着队领着号等着教嗷嗷待“补”的天真孩童,连爱好班也必定得投说得上名号的大师旗下才像样,我寻思,少林扫地僧这样的隐士在当下是很难收到徒弟的。自媒体大号们甚至调侃,兴趣培养也有鄙视链,不论是运动还是乐器全都分三六九等。

全民贩卖焦虑的当下,我们又会给孩子多少空间去跟普通人聊聊天,在生活的种种出人意料的碰撞里学到更广阔的东西,手握迎着阳光落下的银杏叶体会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三维空间生命体的愉悦呢?
小小何小时候一度要收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掉落的眼睫毛,擦下来的橡皮屑,还有一堆碎纸片做的乱七八糟的大小纸团。我作为一个洁癖真的是,想想都不能忍,但还是努力克制了自己的操控心,允许他保留自己以不影响不伤害他人为前提的爱好,我甚至给他提供了一个大地色的丝绒首饰盒来专门存放他收集的那些眼睫毛。
要给一个生命充分的做选择的自由,他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也要有个容忍度让他去尝试才有可能会找到他想要的。我大概得有杰瑞们不放弃22号那般的耐心,抱着即便是“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城门还不开”的淡定,才会守到云开见日。
(3)
电影院里放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儿子小小何在我耳边轻声说了句:“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五秒之后,我听到后排有一个大人在跟她的孩子讲解:“这个话的意思是说,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心里想,我儿子这么小就能看懂这个道理——在别的同龄孩子还需要大人教的年纪,我挺知足了。当然看得太透是不是好事,我不知道,但我确定的是,大多数时候我也做不到那么知足。
对人对事,记住那些让人不满的部分,比记住那些让人满意的部分,往往难多了。
我们不能接受碌碌无为,我们总觉得花出去的时间总该有点回报,不管是情感上学业上还是事业上。我们贪婪地想着,仅仅维持现状是不够的,即便有时候要做到维持现状可能都费尽全力。我们嘴上说着渴望安定,身心却保持一刻不停地折腾。我们只怪时运不济,却没办法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面对他人的成功,心里还难免念叨一句:“要是我也有那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指不定我能做到比这更耀眼的程度。”
我们始终相信自己是特别的,在某一方面有天赋的,是会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的。可万一不行呢?万一不行,可不还有孩子呢嘛!就算我不行,TA总不能也不行吧!信念就这样变成了执念,本应该支撑灵魂不崩塌的东西,最后变成了搞垮精神力的重压之石。
以前总说人们会被信仰所救赎,在今天,人们却会因为信仰历劫。
(4)
每一种性格都是好的,这是我到挺大岁数才懂的道理。
有一回去上一个电视通告,节目里讨论的是孩子性格内向外向的问题。编导悄悄来跟我商量,因为嘉宾自评里都是外向的(包括我),没办法对比,只能跟我来私下打个招呼,是不是可以配合节目组做点效果,比如一会儿招呼大家合影的时候响应的速度慢一点,选站位的时候故意站在边上一点——这些都更符合内向人士的行为表现。我一听,这根本就是我的常规操作啊,我向来都不是一个对拍集体照很有热情的人,逼不得已要入镜也是能站多边上就躲多角落的类型,翻我手机相册连朋友之间的合影都很少。
那天的节目做完,资深的心理学专家经过一系列观察和交流最后评价我:“你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被你父母进行过社会化矫正了,但你的孩子非常外向,很开朗。”
流程里有一趴议题是“如果还是很内向,要不要人为地去干涉”,我在节目里讲述了我自己的故事。根据我家长的描述,我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怕见人的孩子,遇到人就躲到家长身后,看见戴眼镜的更是怕得跟见了怪物一样。可我的父母跟大多数家长一样,觉得落落大方可以跟人社交的孩子才是好的,所以开展了一系列的帮助,比如坐公交的时候但凡有人给我让座,我妈妈就说:“你要是愿意的话,你抱着她就好了。”大多数乘客都会同意的,我小时候白净娇小又乖萌可怜,这样一来,那些陌生人一定会跟我各种说话,我就不得不锻炼自己跟大人交流的能力。(吐槽一句,我是个女孩,成天交给陌生人抱,我爹妈也是心大,这份底气是来源于当时社会人心淳朴么。当然了,男孩也不要交给别人抱吧,唉,人心隔肚皮啊。)
我妈妈至今提到这一点都很得意:“要不是我,你能像现在这样能说会道不怯场?”
而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觉得自己社交场合不自在的原因,因为我基因自带是个非常内向的人,却在强迫自己外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感觉就是,你知道自己很擅长,你去什么地方都能跟别人聊得来,你随时能把人群的气氛带动起来,你可以轻易就hold住全场,但是内心就是各种别扭甚至痛苦,但你长久以来都不明白那到底是为什么。
当我翻到小时候那些涨红了脸当众登台表演的照片,回忆起小时候被一堆大人围着聊天充当“小佬嘎”的场面,我内心的感受很复杂。
比起外向人士的有困扰找知己倾诉,我可能会更愿意选择一个人待会儿慢慢消化;大多数热热闹闹的亲友相聚,在我眼里都是大可不必;如果文字能解决,千万不要给我打电话;要是不见面能讲清楚,我们也没必要特地跑一趟了……内心有着这样感受的我,多年来担当却是市场、销售、客服、主持、媒介、活动执行等等对外型的工作职能。
在那一次录影之前,我从来没有清晰地判定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周围有人也不会这样觉得,我亲生父母也是同样看法。如果我能早一点认识到这个真相,今天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会不会活得更自在一点呢?我会不会更容易找到合适自己发展的领域并适应良好呢?
我不知道,这是一个未知且没有必要解开的疑惑。
(5)
真正的热爱是你终究放不下。
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我总是跟“百无聊赖”在做斗争。
用百无聊赖形容可能也不是最准确,那感觉是,你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在不了解这种疾病之前我曾经恐惧过,如今我会强迫身体里的另一个自己站出来去衡量边界所在。如果我觉得不想工作,完全OK;不想社交,还OK;不想理会家里人,勉强OK(关于这个点,不要来跟我讨论什么忠孝礼义信,谢谢)……但如果我连码字都不想,任由脑子里闪过的思维片段散落在内脏各处消耗,那可能问题就有点严重,不太OK了。
我会做点什么,来自救。
不可避免的,会有这样的时刻,不可避免。我感受不到写作的快乐,一想到自己表达的东西最终也不过是无人问津的网络垃圾,就觉得一切都是徒劳。
于是这又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即便是像22号这样桀骜不驯独特又罕见的灵魂,他也渴望得到认同,所有看似放弃的表象之下,终究背负的还是求而不得的苦闷和孤独。
作为一个处于“为爱发电”阶段的自媒体人,我对所有身边可见的朋友运营的账号都一键三连,不遗余力地推荐——虽然他们未见得需要。而日益重要的线上端使得很多原本极少为工作事项转发吆喝的朋友也开始加入到朋友圈坚持日刷的行列,面对这些为业绩奋斗的,我也会隔三差五捧个场。
这行为倒真不是讨好,大抵是将心比心。于我,是真希望有人也对我的账号内容这样做呢,但是无论有没有人这样对我,至少我可以为别人做这样点这样力所能及的事,送去一份鼓励。
真正的治愈是给出肯定,不管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总有一些看似理性的声音对你说“不能寄希望于他人啊”,硬生生切断了人与人之间可能产生的连结,无非是不愿意为你解忧的一种托词,打着敦促你独立自主的堂皇名号。
在有机会表达赞美和欣赏的时候,由衷地给出一朵小红花,你可能都意料不到它会产生多么惊人的效果。
而说到热爱,它和沉迷只有一线之隔,成佛和成魔也不过转瞬之间的事罢了。
这一块就真的不想说什么了,我也不好觍着脸假装自己不曾心魔过,做不来这么厚脸皮的事。摸索界限在哪里,可能我终身都要学习。
写了五千多个字了,真的不想写了。
跟我啰嗦的文风相反,《心灵奇旅》似乎在时长上被吐了不少槽。朋友圈里的一位跑电影线的资深娱记看完这部的首映之后PO段子说:“这片子都挺好的,除了时间太短”。
我对此倒是真的没有太大的感觉,可能看得太有代入感,进入忘我之境了吧,于是乎时间神马的,就没有意识到。但我想说,正如这一生是长是短其实并不重要,只希望过一天有一天的欢喜,活一刻有一刻的欣慰,就好了嘛,是不是?

在本文写到最初一千多字的时候,小小何路过我的电脑看了一眼:“作孽啊,辛辛苦苦写半天又没人看。”对当妈的来说,儿子吐槽最为致命。但是他很快又补了一句:“不过我肯定会看的,我也算一个人嘛。”

哈哈!他给我捧场,我也要给他捧捧场,欢迎大家戳下方卡片去围观他的视频号。

(0)

相关推荐

  • 解忧,是一种双向的救赎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都有着不平凡的相遇 还好你来了 解忧是一种双向的救赎 愿我们能够一路同行 直到很久很久的以后 ▼    周六晚上 | 与你说晚安 - 01 - 做情感主播7年的时间,听过无数故事 ...

  • 昭和陪你 | 终将安然无恙,心平气和度过那一天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我知道,一定还有许多人像我一样,磕磕绊绊地不能入睡,孤独惶恐得像一只刺猬,却又不会彼此安慰,因为都害怕泄漏出自己的脆弱与狼狈. 在家里偶尔七点钟,大多数时候九点钟,就能 ...

  • 如果让我带孩子,我宁愿做三份工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陈雪花 单位 | 龙祥社工服务中心怡心社区 前言 我非常认真拜读了活久见新近发表在社工客的文章<我不知道是不是职业倦怠了,哪一天 ...

  • 活着活着,我明白了

    人,活着悟着,就明白了许多.该看到的风景,看到了:该品尝的滋味,尝到了:该走过的坎坷,走过了:该遇到的难处,遇到了:该享受的喜悦,享受了:该获取的成功,得到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懂得了. 人,走着走着 ...

  •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可能才会明白这3个残酷的真相

    图/来源网络 莫言在<檀香刑>中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欠: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只有稍留欠缺才能永恒 ...

  • 心灵鸡汤早安语录

    『1』, 幸好爱情不是一切,幸好一切不是爱情.早安! 『2』, 关乎于情,因为动心:感动于心,因为认真.早安! 『3』, 浅浅的唱歌给自己听.一个人也要清醒绝伦的走下去.早安! 『4』, 人的感情就像 ...

  • 白岩松:每个人都应该收藏的“人生七言”,悟透了就活明白了

    插图: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幸福,这两个字从来不是某个物品,也无关某种社会标准,关键在于自身的感受. 一个抱有积极心态过日子的人,纵使没有大富大贵,也依然会乐在其中:反之,一个有着消极 ...

  • 人生最美,是健康的活着

    人生最美,是健康的活着 文:家国旺  诵:扎西德勒  摄影:慕美 编辑:千千微刊(ID:YHFW6699) 什么是人生最美?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最集中的答案应该是健康的活着. 我认为,通过这场全 ...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样活着

    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是说做人要像水一样,帮助万物,默默不争.水很接近于道的品性,它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以水悟道,可以看到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0 ...

  • 宋词里的人生:抱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文学的典雅与芬芳. 宋词作为中国古代的闪耀遗珠,它所创造的不仅仅是唯美的遣词造句,其中的人文关怀和所蕴含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仍然让我们大受裨益. 下面是诗词君从宋词中挑 ...

  •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 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文:林语堂 编:李强 当我们把一个不读书者和一个读书者的生活上的差异比较一下,便很容易明白,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 ...

  • 生命太短,人生太长,何不顺其自然地活一把!?

    眼一睁一闭就是一天;叶一荣一枯就是一季;人一起一落就是一生.无论得到或者失去,日子总要继续;无论痛苦还是快乐,生活不会停滞,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责任,不管你是否愿意,该来的一如既往,该走的毅然决绝,生命 ...

  • 庄子的人生态度:人要好好地活着,为什么要畏惧死亡?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无尽的探讨,只是真正看透了生命的人,却都是凤毛麟角,有人说,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确实有的人忙忙碌碌一生,不过都是为了生计在奔波. 也有人说,有的人活着却轻于鸿 ...

  • 人生最难得到的是:快乐和幸福,早安

    人生最难得到的是:快乐和幸福,早安

  • 渡边淳一曾说:“人生最后十年、二十年的活...

    渡边淳一曾说:"人生最后十年.二十年的活法,是决定一个人这辈子是否活得精彩的关键所在.因此,当我们活到五十岁的时候,就必须认认真真考虑后二十年的活法了." 退休对于一般的男人来讲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