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鼻窒(慢性鼻炎)】
鼻窒
鼻窒是因脏腑虚弱,邪滞鼻窍所致,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鼻窒一名,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在《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记有:“鼻窒……阳气甚于上而侧卧则上窍通利,而下窍闭”的描述,指出鼻窒有左塞右通、右塞左通,时塞时通的症状特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鼻炎。
诊断依据
1、以长期持续鼻塞或间歇性、交替性鼻塞,鼻涕量多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头昏、记忆力下降、失眠、耳鸣、耳内闭塞感等症。
2、病程较长,疲劳、感寒后症状加重。易并发耳胀、耳闭。
3、鼻腔检查:黏膜充血,呈红色或暗红色,鼻黏膜肿胀以下鼻甲为主。
鉴别要点
1、鼻鼽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点。起病急,消失快,常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鼻黏膜多为淡白肿胀。
2、鼻渊以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为特点。其鼻流浊涕而量多,涕从鼻腔上方向下流,并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内黏膜红赤或淡红肿胀,眉间或颧部有压痛。
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1)肺虚邪滞
【证候】鼻塞多为间歇性,时轻时重,鼻涕白黏、量多,遇寒加重。或伴气短乏力,大便溏薄。鼻黏膜肿胀,色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益气,散邪通窍。
【方药】温肺止流丹加减。党参20g,黄芪15g,荆芥10g,细辛3g,桔梗10g,辛夷花10g,苍耳子9g,炙甘草10g.
(2)气滞血瘀
【证候】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黏稠,不易擤出,嗅觉迟钝。伴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鼻黏膜充血,呈暗红或深红色。鼻甲肿大,表面不平滑,如桑椹样,触之较硬,缺乏弹性,对一般滴鼻剂收缩反应较差。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散结。
【方药】通窍活血汤合苍耳散加减。桃仁12g,红花12g,赤芍15g,川芎12g,白芷15g,苍耳子10g,辛夷花10g,三棱12g,莪术12g,老葱白2根,生姜3g.
2、外治法
(1)用鼻炎灵或滴鼻灵滴鼻,每日2到3次。
(2)用碧云散、鱼脑石散、苍耳散吹鼻,每日3次。或棉裹上药塞鼻。
(3)对鼻甲肥大久不消者,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等做下鼻甲注射,每次每侧注射0.5到1ml,每周1次。
3、针灸疗法
(1)体针:取迎香、合谷、上星、风池、太阳、印堂,中等刺激,留针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耳针:取鼻、内鼻、肺、脾、胃、内分泌,每次2到4穴,用针刺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周换穴1次。
(3)艾灸:取人中、迎香、风府、百会、脾俞、胃俞、足三里。悬灸,至局部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4、推拿疗法用两手中指于鼻梁两旁推按20到30次,令表里均感到热。或先将两手鱼际互相摩擦,至发热,然后以两手鱼际按于鼻之两侧,沿鼻根至迎香穴,往返摩擦至鼻内有热感为止,每日2到3次。
5、单方验方
(1)豆末:用老刀豆壳焙干研末,每次10g,黄酒调服,每日3次,连服3到5天。
(2)花椒姜皮汤:花椒(微炒)、干姜、橘皮、甘草各等份,研末,饭后每服3到6g,每日2次。
(3)菖蒲散:石菖蒲、皂角刺各等份为末,每次用3g棉裹塞鼻中,仰卧片剂。
(4)不闻香臭方:通草、细辛、附子各3g,研末,炼蜜丸,棉裹丸塞鼻孔。其他疗法戒除不良嗜好,饮食以清淡平和为主,宜富含营养。并可选用下列食疗方调护。
1、当归酒用当归30g,与1000ml上等白酒共煎成600ml.间断适量饮用。
2、醋浸花生米用生花生米(带皮)半碗,好醋倒入一满碗浸泡7天。每日早、晚
各吃10粒。
3、大黄米酒每次用大黄3g,研为细末,与100ml米酒共煮数沸,温饮尽。间断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