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古太行——带你了解河北邢台段中太行的风雨沧桑
车辚辚,马萧萧,太行山从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中走来:
一、军事要塞马岭关
马岭关像一匹骏马横空出世。一条“鬼谷沟”是鬼谷子设帐教徒之地,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军事人材在此脱颖而出。演示了孙庞斗智,合纵连横,七雄割据,五霸纷争的历史风云。
一座“韩信寨”雄踞险关,韩信挥师伐赵,灭陈余、赵王歇于汦水上。此地留有韩信破赵的遗址,唐代黄巢起义军部将朱温降唐后据守邢州。
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结怨。李遣大将李嗣昭攻邢州。
朱温派骁将张筠伏兵马岭关,李军无功而返。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先头部队沿太行山东进遇国民党阻截,红军据守马岭关,以一个连的兵力歼灭国民党田福义装备精良的一个营,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击败了日寇多次扫荡。
二、绵延千里明长城
《明史》记载:“明以武力定天下。”明王朝依太行之险建立关隘,史称“明长城”。沿山脊建有多处关口:
内邱县境内有二:一曰嵩都岭口,长50丈,高3丈,厚2丈,城上有楼,楼下有门,门上石刻上书:“鹤渡仙踪”四字,取旧志“山峰峭峻,唯鹤能渡”之意,形容其险要。
二曰鹤渡岭口,又名仙人台,与锦绣堂相连,锦绣堂今名杏峪口,现已开发为旅游区。
邢台县境内有五:一曰马岭关口,现存有石门、栈道、寨墙等遗存;二曰黄榆岭口,今留有城楼、城门,跨度7尺,深8尺。
并有长城残段和营房、炮台、边墙、敌楼、官厅遗址;三曰清风岭口,因其山势高耸,夏日凉爽而得名。古有边墙、敌楼、水门、营房等建筑;四曰支锅石山口,因其三岭并立,状可支锅而得名。
此地山峦起伏,道路崎岖,旧有箭楼、边墙、营房等设施;五曰货郎神口,层峦叠嶂,山高谷深,古有驻军防守。
沙河市境内有三:一曰大岭口,东接大寨山,西靠五指山,北邻邢台县。上有边墙一道;二曰数道岩口,因其山路盘旋数层而得名。
明代建有营房、敌楼、关墙;三曰黄背岩口,山势崇高,清泉喷涌。南连武安,北接邢台。
上述明长城绵延百余里,乃冀晋两省边界之要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三、黄巢岩上黄巢庙
唐代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曾在太行山安营扎寨。黄巢,曹州冤句人(今山东曹县)。善击剑骑射,举进士不第。
因“吏贪赋重,赏罚不平,在太行山集聚万人起义。邢台西行160里的“一线天”北壁有黄巢岩,岩阔十余丈,可容千人。岩顶有“黄巢洞”。
洞后天河梁建有黄巢庙,内塑黄巢像。每年庙会香火鼎盛。附近村庄与黄巢起义军有关:
天明关,位于杨庄乡西南1.5公里处。因黄巢起义后行军至此天已大明,故名。
血流峪,位于杨庄乡西南1公里处。因起义军在此与官军激战血流成河而得名。
英谈村,位于杨庄乡东南1.5公里处。因起义军将领在此商讨进军大计、命名英谈沟,后改名英谈村。
贺家坪,位于杨庄乡西北1.5公里处。起义军曾在此庆祝胜利、命名贺将坪,后演变为贺家坪。
朱温坪,位于英谈沟背后、白岸乡北部2.8公里处。因起义军将领朱温(后叛变降唐)领兵驻此而得名。
另外,天河梁下有走马槽、南天池两个村庄,是黄巢遛马、饮马之地。
四、灵霄山上忆张角
太行山区有一灵霄山,绵延25公里,海拔1129.6米,面积约24平方公里。山势险峻,峰峦陡峭,是东汉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安营扎寨之地。
张角,东汉巨鹿人。创“太平道”,称“大贤良师”,聚数十万人起义,自号天公将军,其弟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
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军士着黄巾为标志,故名“黄巾军”。攻郡县,杀官吏,震撼京师。后因叛徒告密,两弟战死阵前,张角病死军中,起义军失败。
当年灵霄山建有中央寨,一根滚龙柱上刻“大贤良师座中岩”七个大字。点将台上“顺天行道”大旗迎风招展,张角批发仗剑点将阅兵操练人马。
刀光剑影,掩映日月。练兵场上有八角琉璃井、马龙马虎墓等遗存。近年来邢台县重修了灵霄寺,雕塑了张角像,开发成为旅游区。
每年三月十五日庙会,香客顶礼膜拜,祈祷四季平安。
五、将军墓前说蔡仲
春秋战国时期七雄五霸纷争,太行山东麓的邢国遭受狄人侵略,邢国求救于齐国。齐国出兵打败狄人,帮助邢国迁都浆水建造了夷仪城。
此时,称雄一方的郑国为扩充地盘,派将军蔡仲率军攻打邢国,攻克三关直逼邢国都城。邢国军民同仇敌忾打击敌人。
邢、郑两军在黑龙关对垒列阵。黑龙关距离邢台90里,附近即七里河发源地。一条山泉自西向东流入野河。此地靠山临水,地势险要。
两军在此交锋,经过激烈鏖战,邢军击败郑军,蔡仲负伤被擒。
蔡仲在被押往浆水川夷仪城途中,趁混乱挣脱枷锁仓惶向东逃命。此地后来命名为“脱索沟”。
蔡仲到一个三岔路口,晕头转向就地徘徊,后来此地命名为“徘徊村”。
蔡仲向一樵夫询问通往郑国路径;樵夫见其身着郑军服装,就指东道西,使其在此处继续迂回徘徊。他伤痛难忍精疲力尽,脱盔卸甲到河边喝水,后来此地命名为“放甲铺”。
蔡仲休息时见邢军追来,又仓惶逃命,因伤势过重,在井梁店村头丧命。邢国将其就地埋葬。后来井梁店改名为“将军墓”。
现存墓丘高6米,占地200平方米。墓区有古松数株,石碑一通,上书“将军墓”三字。在路罗川还有一个承继头村,据传,因埋有蔡仲的头颅而得名,后来演变为“城计头村”。
上述村庄仍以当年历史事件命名。埋葬蔡仲的“将军墓”依然存在。几株古松难掩其羞耻,一通石碑难载其罪证,与其说是座将军墓,还不如说是根“耻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