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养亲汤——肺源性心脏病的良方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紫苏子10g 白芥子10g 莱菔子15g
【用法】微炒,捣碎,微煮,频服
【主治】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苔白腻,脉滑者。
【证析】本方原为老年人痰壅气滞,咳嗽气喘,食少痰多等证而设。年老脾胃渐虚,运化力弱,饮食不化精微而生痰浊,痰气阻滞少阳三焦,则胸痞食少;肺为痰阻,肃降无权,则咳嗽气喘;其余苔腻脉滑,均属湿痰舌脉。
【病机】痰壅气逆。
【治法】祛痰降逆法。
【方义】痰阻气道以致气不下行而呈喘咳,法当祛痰降逆,痰去气自降,气降喘自平本方用紫苏子降气行痰,走肺经以开上焦之痹;白芥子畅膈行痰,走膜腠以通三焦之壅;菜菔子消食行痰,走脾胃以消中焦之滞,三子都有理气之功,行痰之力,合而用之,能呈祛痰降逆,行气消食功效。三子各有所长,紫苏子长于降气,气逆者以此为主;白芥子长于畅膈,胁痛胸痞者以此为主;菜菔子长于消食,食少腹胀者以此为主,偏于某证,即重用所主之药,余药为副。
此方既为老年脾虚生痰而设,理应健脾和胃,才属正治,仅用三子祛痰行气,纯属急则治标之法,虽有养亲之名,却无养亲之实。临证只可暂投,不宜久服,一俟痰降食消,即应改投健运中气之方,才合治病求本之道。如果徒特本方治标,则气旋降而旋逆,痰旋消而旋,脾胃日损,正气日漓,终难措手,医者不可不慎。不过,此方展示消食与化痰并举,肺胃与三焦并调,却是配伍上的一大特点。
【应用】痰浊壅滞实证,证具喘咳痰多,胸闷食少,苔腻脉滑,无问老幼,均可使用本方。
【歌括】
三子养亲用紫苏,白芥菜菔二子从,
痰壅气滞痰咳喘,祛痰降气此方谋。
三子养亲汤出自《韩氏医通》,其主要用于痰壅气滞导致的咳喘等证,由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组成。笔者用其加减为“五子肺心病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组成及用法:
白芥子10克,紫苏子12克,车前子10克,葶苈子8克,莱菔子10克,大枣10克,所有药品包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肿消,咳喘缓,改用辨证处方加减治疗。
病案举例
患者王某某,女,1946年出生,平素有慢性支气管炎20多年。2006年8月12初诊。患者3月前,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先后在村医院、卫生院以“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治疗3周,未见明显好转;转到地方疾控中心以“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治疗1月余,未见好转,病情反加重;转到县人民医院以“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治疗2周,病情更加重,达到喘不能动,口唇发紫,全身中度浮肿;转到三甲医院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慢性支气管炎伴严重肺部感染”,病危,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及家属担心死在外地,放弃住院治疗,回家“等死”。遂来求笔者上门诊治,“死马当活马医”,只是尽点人道治疗而已。
诊见:喘气不能坐卧,依椅而坐,口唇发绀,不能动弹,动则喘气加重,颜面浮肿,时有咳嗽,痰多伴黄,食欲差,胸腹有胀闷感,足跗浮肿,有明显凹陷,小便量少而黄,大便偶有结,舌淡苔厚腻,脉濡数无力。血压:140/98mmHg,心率:143次/分,体温:37.8℃,呼吸次数达30次/分。
西医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功能衰竭,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中医诊断:痰饮,喘证,肺胀,胸痹。辨证:痰热阻肺,水饮凌心,脾肾阳虚。
治疗:
1.西医给予抗感染、纠正心衰等治疗,分别用头孢拉定、香丹注射液、替硝唑等静脉用药,每天液体量控制在250毫升~300毫升,每天1次。
2.中医汤剂:熟地黄20克,山药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山茱萸10克,丹参10克,麻黄5克,大枣5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
治疗两天后,患者无明显好转,反心悸、心慌,喘气加重。考虑水饮凌心,心脉瘀阻,肺络不宣,继续按西医方法治疗,停用上方,改方为:
白芥子10克,紫苏子12克,葶苈子8克,莱菔子10克,车前子10克,麻黄3克,大枣10克,布包水煎服,煎2次混匀分3次服用,每日1剂。
2剂后,患者明显感觉好转,心率降到102次/分,呼吸次数降到26次/分。笔者恍然大悟,原来患者病情一次次加重,达到极其严重的状态,是因大量输液,水湿过多,饮停胸肺,心脉瘀阻而致。效不更方,以防攻伐太过,再伤正气,加黄芪15克,丹参10克。
1周后,患者能下床适当走动,食欲增加,浮肿明显减轻,血压 128/80mmHg,心率 83次/分,呼吸 23次/分,余症明显减轻。2周后,浮肿消退,咳嗽次数少,痰少,可以缓慢走动,稍动重喘气,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有力。
停用西医治疗,在后方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1月余,诸证轻微,可做一般家务。再随证加减调养1月后,到县医院做X摄片显示,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痊愈,慢性支气管炎并发的感染完全控制,临床治愈。嘱避风,防着凉,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及时治疗,随访3年,未见复发。目前还健在。
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因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加重而致。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合理氧疗等。导致心功能衰竭者可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等。根据该病的基础病及并发症等,归属于中医的喘证、哮证、肺胀、痰饮、胸痹等病范畴。
对于本病的病机,在基层的认识不是很到位,部分患者因为反复的输液,液体量过大、过快,导致饮停胸肺而加重。笔者在三子养亲汤的基础上加车前子、葶苈子、大枣。方中白芥子味辛性温,具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等功效,《本草纲目》载“利气豁痰……治咳嗽反胃”。紫苏子味辛性温,具有止咳平喘等功效,《本草逢原》称其为“胸膈不利者宜之……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葶苈子味苦辛性寒,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药性论》说其“疗肺壅上气咳嗽,除胸中痰饮” 。车前子味甘性寒,具有利水通淋、清肺化痰等功效,《药性论》认为其为“去心胸烦热”的佳品。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具有消食化积,降气化痰等功效,《本草纲目》载其“下气定喘,治痰”。大枣具有补中益气、调和药性等功效,《日华子本草》称其具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损”等功能。六药共凑清肺平喘、润肺化痰、泻肺消肿、利水除饮等功效,对减轻该病心功能衰竭有很好的疗效。
近年来,笔者每遇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因为反复不规则应用液体导致加重的患者,用此方后都收到比较理想的疗效,说明该方在改善心肺功能方面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观察,不管什么证候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浮肿时用该方都会很快使肿消,且大多数肿消后不反弹,肿消则余证随之缓解。
现代人总喜欢“排毒”,除了萝卜之外,海带、芹菜、梨等,所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果蔬菜,都可以帮助通便,从而达到排毒的效果,但还是萝卜的作用最直接,生吃可清肺、胃之热,熟吃可去脾、肠之积。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代谢综合征”的达到五分之一,而且近年来,“代谢综合征”还在日趋年轻化,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中年白领,其实他们习以为常的胖和疲劳,都可能已经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了,而“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是普通人的3倍。
对于有“代谢综合征”的人,虽然有前面说的虚的问题,但仅仅吃补肾药是不够的,还要有针对体内污垢的“去污剂”。什么是“去污剂”呢?
过去有个名方叫“三子养亲汤”,现在药店里有成药,它的组方对我们很有启示,是由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组成的。
这三个“子”我们在食物中其实也经常能见到,如烤肉时包肉的苏叶,它的籽儿就是苏子;冬天北方要腌芥菜疙瘩,“白芥子”就是芥菜的籽儿;莱菔子大家熟悉,就是萝卜籽儿。其中,苏子是降气的,莱菔子是下气祛痰的,白芥子是促痰排出的,而且三个“子”都是温性的,原方是用来治疗老年人消化功能差,吃多了,饮食不化,导致痰湿存于体内。
这个方子非常适合“代谢综合征”的人灵活应用。因为“代谢综合征”本身就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即便你罹患它的时候刚过四十岁,但从代谢机能上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无异,而那些存留在体内不能及时代谢出去的东西,是需要有火力燃烧和推动的。我们前边讲了,十个胖子九个虚,相比他们超标的体重,胖子一般都是阳虚的,所以驱除他们体内的痰湿,也就是污垢,一定要选择温性的“去污剂”,因为痰湿是阴性的,非温热性的,非阳热性的药物不能运化出去。
我因为出版《不上火的生活》一书,在北京电视台做“养生堂”节目之后,有一次出门被旁边的人认出来,是个50多岁的男子,他说看了我书中说的“上床萝卜,下床姜”后,家里每天都买萝卜,都是象牙白萝卜,买回来就切成三段,每天睡觉前用白水煮一节,蘸点酱油当零食吃。就这么吃了一个多月,发现自己“痰多的毛病没了,而且走路也不再呼噜喘气,有劲儿了”。
他的体会很到位,而且吃萝卜的方法也正确。要知道,萝卜如果生吃的话,可以去上焦的热和痰,比如我们春天的时候因为天气燥热流鼻血,或者干咳、嗓子疼,吃生萝卜和梨就比较合适;而如果你明显地感到自己消化不好,或者知道这顿又吃多了,问题一般出在中焦。煮熟的萝卜,也就是熟的莱菔,解决的就是位于中焦的脾胃问题。
这个吃萝卜吃好了的男同志,其实就是把“三子养亲汤”改良了,如果你的问题比他大,除了自我感觉之外,“代谢综合征”的指标一应俱全,那也完全可以用这三个“子”做个“去污剂”,每个“子”3克,一共不超过9克,像煎中药一样,煎汤吃一两个星期。
只要你不是体质虚到非得人参托着才有力气,只要你不是十分消瘦,而且总有手脚心热那种阴虚症状,“三子养亲丸”确实能够起到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这也体现了金元四大家中张从正的治病理论:“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这个方子虽然全是老百姓打食、消食的东西,却能调动出身体的潜力,使人浑身清爽,原因很简单:它驱除了体内的脏东西。
人上了岁数,很容易出现咳喘的情况,尤其是北方的老人,经常是痰涎壅盛、阻塞呼吸、咳喘不断。这个时候,一个又经济又实惠,又有效的方子就派的上用场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子养亲汤”
此汤出自《韩氏医通》,其作者韩天爵,是明朝的名医,也是一位大孝子。
关于三子养亲汤的来由,书中写道:
三士人求治其亲,年高咳嗽,气逆痰痞。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
有太史氏赞之曰:夫三子者,出自老圃,其性度和平芬畅,善佐饮食奉养,使人亲有勿药之喜,是以仁者取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利博矣!
翻译出来就是
有三位读书人来请韩天爵为他们的父母亲看病。老人年纪大了,咳嗽,气不顺,而且有痰。
这是老人常见的问题,所以,韩天爵并不像就病开方,而是仔细构思出一个有广泛适用性的方子来,这个方子就是三子养亲汤,其中的三味本草都是菜园子里的东西:
莱菔子就是萝卜子;
苏子是紫苏的种子;
白芥子是芥菜的种子。
把它们放在一起做成汤后,仍是甘美可口的,而且性味平和。
苏子能宣畅气机,降上逆之气,平咳喘;
莱菔子消食导滞,也能降气,还能健胃消食,使老人胃口大开,吃东西容易消化;
白芥子能理气化痰。
三味本草都是植物的种子,种子都有油性,能滋润,且种子的性质都是往下降的,能通便。
三个药加在一起,把老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平时可能有的一些小毛病全管了。而且,这并不是药,只不过是菜园子里的菜籽儿,老人和三子养亲汤,不会感觉是在喝药,当然高兴了。
韩天爵的三子养亲汤一问世,马上传遍四方,大家纷纷用三子养亲汤来奉养自己家里的老人,很多人从中受益。
为什么韩天爵能构思出这个方子呢?因为他是个大孝子,他不但有一片赤诚的孝心,而且能够把这片孝心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力图让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受益。正是如此精诚的心,才构思出这个千古良方!
三子养亲汤
处方: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制法
茶饮:取这三种子各等份,放在锅里微微炒一下,打碎,混合均匀,每次喝的时候取10克左右,泡水即可。
食疗:你也可以取这三种子各等份,加入适量的苦荞、黄豆等,用豆浆机每天做成五谷杂粮粥给父母食用。
用法用量:每剂不过9克,布包,煮作汤饮。不宜煎熬太过。
三子养亲汤 ,为中医经典祛痰剂,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之功效,临床上与其他方药配伍,治疗悬饮、心悸、喘证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
三子养亲汤是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所组成。主治咳嗽喘逆、痰多胸痞,舌苔白腻,脉滑等症,笔者于临床中,常与其他方药配伍,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
一、悬饮(胸腔积液)医案
何××,男,40岁,农民。患者咳嗽气急胸痛已有半年余,咳嗽呼吸牵引左侧胸胁作痛更甚近两月。半月来,躺卧时只能向右侧,稍动则感胸闷气急。
体检:左侧肋间饱满,叩诊左侧胸部上、中、下呈实音,心浊音界消失,听诊左侧肺部呼吸音消失,心脏稍向右侧移位,在胸前右侧才能听到心音,X光胸透报告:“左侧肺部有一片均匀密度增高模糊阴影,心脏向右移位。意见:左侧胸腔积液。”
诊时面色暗黄,身体消瘦,咳喘不止,胸胁刺痛,肋间胀,满时吐稀沫,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施治:饮邪停聚胸胁,三焦气运受阻,升降失常。治宜顺气降逆,化痰逐水。以本方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处方:玉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9克,葶苈子9克,瓜蒌皮10克,川椒目8克,炒枳壳8克,白茯苓10克,服七剂。咳嗽气急胸痛等症减轻,尿量显著增多,每天晨起咳吐大量痰沫,吐后胸胁部则感舒适。继以此方去椒目加大枣七枚以扶正祛邪。
十剂毕,诸证悉退。一周后X光复查报告:“左下胸有一片均匀增高阴影,余肺清晰,心脏大小正常。意见:左下胸膜增厚。”
按:《金匮·痰饮咳嗽脉证并治》:“……饮后水流在肋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本例因病久体虚,脾肾不足,胸阳不展,水湿停聚胸胁,潴留成饮。前人说治肺是“导水必自高源”,使肺肃降有权,饮邪方可外出,故以“三子”顺气降逆,伍入葶苈子等药有泻肺行水之功,因而其效甚捷。
二、心悸(心力衰竭)医案
程××,女,43岁,家务。患者于十年前出现关节游走性疼痛,近三年来,渐感心悸,气短,活动加剧。经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最近三个月来,前症加重,腹部及下肢有明显浮肿。
体检: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与少许哮鸣音,心尖搏动在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三厘米,心向左扩大,心音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性杂音和舒张期雷鸣音,向左腋下传导,心律不整,心率100次/分钟,腹部膨大,肝脾末能触及。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并且心力衰竭。
会诊时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痰多泡沫,口唇青紫,舌体嫩胖,苔灰腻,脉结代。
辨证施治:心肾阳衰,水道不利,水气上凌心肺。治以肃肺降逆、温运阳气。以本方合真武汤加减。
处方:玉苏子8克,莱菔子8克,白芥子8克,制附片9克,生姜皮8克,炒白术9克,白茯苓10克,赤小豆15克。服三剂。气急心悸稍有改善,守原方续服二剂尿量见多,浮肿消半,后按上方减去附子、生姜皮,加桂枝6克,炙甘草10克共服十五剂,诸证显著好转而出院。一月后随访,疗效稳定,尚能干些轻微家务。
按:《证治汇补》说“有阳气内虚,心下空豁,状若惊悸……。”“有饮停水气乘心者……故筑筑跳动。”本例是心肾阳衰,血脉凝滞,水道不利所致,病情颇为严重。因阳虚水泛,膀胱气化不利而浮肿,尿少;水气上凌心肺则心悸、咳喘;脉结代,口唇青紫为心阳肾衰,血脉凝滞,故以“三子”肃肺降逆,使水道通调,又以真武汤温运阳气,共奏其效。
三、喘证(自发性气胸)医案
程××,女,16岁,学生。因气急紫绀,胸闷二十余天。于1977年9月27日入院。
体检:胸透发现右侧胸部透亮度增加,无肺纹,肺组织压缩约30-40%,纵膈向左移,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入院后行胸腔穿刺抽气,并使用抗菌素、氨茶碱等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转中医治疗。
刻诊时,见气喘尤甚,张口呼吸,不能平卧,咳嗽痰多,痰质粘腻,咯出不爽,垢中痰声漉漉,胸闷食少,口唇指甲青紫色,舌苔白厚而腻,脉滑。
辨证施治:痰浊上壅于肺,气道被阻,肺气不得宣降。治以宣肺降逆,化痰平喘。以本方合定喘汤加减。
处方:玉苏子6克,白芥予6克,莱菔子6克,净麻黄5克,煨白果5克,款冬花6克,桑白皮5克,杏仁6克,厚朴6克。服二剂,气急胸闷减轻,守原方续服三剂已能平卧,嘱其再进七剂,临床症状悉除,病情基本告愈,经胸透复查正常而出院,两月后随访,未见复发,能正常上校学习。
按:《仁斋直指》“肺主气也,一呼一吸上升下降,营卫息数,往来流通,安有所喘?唯夫邪气伏藏,痰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填塞肺脘,激动争鸣,如鼎之沸而喘之形状具矣。”中医虽无“气胸”之名,但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属痰浊阻肺,气机宣降不利。以“三子”宜肺降逆,定喘汤豁痰定喘,故能收显效。
讨论:上述所举三例,病名虽异,病机则同,都是痰饮阻塞气机,影响肺的肃降,产生咳逆,痰多胸痞,苔腻,脉滑等共同症状,均采用“三子”顺气,降逆,化痰的同一方剂。又因病机相同,病因各异,所以在配伍不同的方药上又有区别,如例一是饮停胸胁,例二是阳虚水泛,例三是痰浊阻肺,分别配伍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行水,真武汤温阳利水,定喘汤祛痰定喘,均获满意效果。
总之,在辨治中要注意“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根据情况有的放矢,灵活运用方药,方能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