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与网友互动:魏楷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李松老师问题回复、作品点评
李松老师点评:这位朋友曾经练习过魏楷,里面有不少魏楷的元素,这些元素表现在结字方面,并且也有不错的味道。存在的问题就是魏楷的基因不够纯正。当然,说基因的时候,主要指笔法方面,有方笔基因、有圆笔基因,看自己是如何来确定创作方向。如果以圆笔为主,也是可行的,比如,《石门铭》、《张玄》等等,还有一个叫《姬静墓志》的,魏楷圆笔的味道也非常浓烈。如果是这个思路,这位朋友可以在这几个帖中发掘,也能写出不错的规格。网友提问:李老师好,预祝龙年吉祥。老师的热身帖粗拜读过,老师本栏目《张猛龙笔法分析》也学过。但有个问题,我不能驾驭魏碑那种方棱,倒喜欢张玄的中和笔法,本帖20楼老师也提及这类碑帖。烦请老师指点一下我近期的几个字,说说今后的努力方向。不胜感谢。
李松老师点评:这位朋友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有的人驾驭不了方笔,不善于方笔,甚至不太喜欢方笔,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认为,魏楷的特色虽然是主要表现在方笔上,但是它圆笔的表现力也是非常高妙的。那个时期有许多这样圆笔风格的作品留存。比如:《李谋墓志》、《元略墓志》、《姬静墓志》、《山徽墓志》,还有我们熟悉的《张玄墓志》,都属于魏楷圆笔的代表性作品。这类作品的表现力往往趋于古朴、温婉、古丽的方向。其实,这种风格格调是很高的。如果把这些东西发掘出来,艺术的品格是非常好的。这位朋友可以从这里去发掘。网友提问:“李老师,您好,如何从透过刀锋看笔锋,怎么才能体现出“碑”的书写性呢,盼复,谢谢~~”李松老师回复:这是两个话题。一个是辨别魏楷笔法,一个是书写魏楷笔法。辨别笔法就要剔除那些非真实的笔法信号,比如:有的斑驳、有的朦胧,这样就存在着一些不精确的信号。辨别魏楷之笔,就要剔除这些不真实的信号。我理解这就叫“通过石花辨笔法”、“通过刀法辨笔法”,这是学习魏楷的很重要的环节。如果辨别不准,把不真实的信号也模拟出来,就容易走偏。再有,书写性的问题,是在精确点画基础上进行的,其实并不繁琐,只要把握两点就很有书写意味:第一,提高笔速;第二,出现墨色变化。这样书写意味很浓,轻松流利的意味就表现出来了。网友提问:“请问李老师,碑的凝重,帖的流畅,如何能结合!碑学在行草书方面如何实践?古今成功者,老师认为有哪些?”李松老师回复:你这个问题太大了。属于碑帖融合的重大课题,在这里我们很难讨论。简单说,两者之间的结合肯定是可行的,不少的书家都在此做了执着的探讨。由于问题复杂,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积累不同,取法的方向不同,导致差异极大,所以不可笼统一言以蔽之。但前人在这方面的努力有很多成功的人物,比如,我比较欣赏赵之谦、于右任两位先贤。赵之谦手札格调极高,品格独具,就是两者结合的结果,堪称典范。于右任行楷也是两者结合的典范。他们两人的风格发展方向截然不同:赵含蓄内敛、细腻俏朴;于雄强奔放、大气灼人。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他们,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到可以提示的东西。
李松老师点评:作品写得很不错,很有情趣,也可以看出临习过一些魏楷的东西,说明对魏楷有一定的积累。需要提示的是,千万不要改变楷书的性能,意思是,不要“楷书行书化”。当然这可以分两个话题,如果魏楷行书化,是碑帖融合的路子,这可是非常重大的学术课题,走好了会很辉煌。如果站在魏楷的立场上,就尽量杜绝楷书的行书化。这两个话题有必要分清楚。把魏楷写得活脱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但是楷书活脱不是楷书行书化,这里需要提示的是魏楷可以借鉴行书的笔意,这样既保持了楷体的纯正性,又体现了它的写意性。如果运用了行书的笔法,就不是这个话题了,它会改变楷书的性能,是碑帖融合的范畴。鉴此,创作当中立意就很重要了。比如投稿,如果按书体评选,行书化的魏楷会归入行书的评选,借鉴行书笔意的归楷书评选,所以这个问题也应该搞清楚。看了你的作品,很具灵性,很有发展前景。网友提问:“李老师您好!学生我参加两次中书协举办的短期培训班,都是跟着您的班。聆听大教,受益匪浅,非常感谢李老师!在此学生想请教李老师一个问题,李壁我也写了有段时日,现在主要写元略。如果以元略为主,再加些李壁的方笔,是否可行?恭听先生教诲。”李松老师回复: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听到,就是“某某帖+某某帖=?,可否?”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说可也行,说不可也行。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太赞成这种简单的“某+某”的学习思路。实际上你谈的是融合的问题。既然融合,必须要考虑它的可行性和结果,有的可融,有的不可融,有的融出的结果好,有的很恶劣。所以不好泛泛的给予评价,必须看具体东西,才能做出判断。网友提问:“李老师好~我想问的问题是《汝南王修治古塔铭》临写此贴应最注重什么?此帖变换丰富,结体天真烂漫!用笔沉稳中带“尖锐”横换尖锐的部分应该怎么布置?”李松老师回复:此铭野逸朴茂,属魏楷的上品之一,喜欢它可以看出你的眼力不错!对这个帖的发掘,要注意你说的“出尖”的问题。收锋出尖既是此铭的特点,也是此铭的最易引人犯错误之处,看来你对此帖是很有体会的,发现了这个重要的问题。我建议,一定要出尖,不出尖味道没了、特点没了。但是出尖一定要注意“度”,如果太锐利,会锋芒毕露,笔力不遒,最好是感觉有尖,其实没尖,这样把握不至于染上笔疾。网友提问:“李老师对胡小石和沈延毅的碑学书法有何评价与看法?他们是否值得借鉴学习?”李松老师回复:此二位先生的确是在执着的走着碑帖融合的道路,而且各自的风格也比较清晰,是现代走碑帖融合道路的佼佼者,我很欣赏他们。胡小石劲健潇洒,沈延毅朴茂倜傥。我们应该研究他们,从中找出有益的东西。网友提问:“李先生好!我学魏楷起步从你的作品学好还是从古碑学习好”李松老师回复:无需讨论,不用质疑,肯定是从古代法帖中汲取营养。学我者没出息!如果我们进入了魏楷领域,琳琅满目、风格多样,数量很大,可取法的也很多,里面一定有符合你的审美趣味的东西,从那里发掘,才是学习书法的大道正途。网友提问:李老师:你好!我是书协培训中心的学员,通过培训学习我有幸认识了李老师,非常崇拜您的书艺和人品,也正是这个原因特喜欢魏楷!最近刚刚起步写魏楷,临《张猛龙》,请帮忙指点迷津,并指出方向!不胜感激!
李松老师点评:看得出来的确是初学魏楷,大体的感觉不错,就是我常说的,是“张猛龙”不是“唐猛龙”。这很关键,因为这样写一定不会走偏,希望坚持。需要提示的是:还要求准、求精。并请注意我这次在线畅谈活动中发的帖子,里面有好多你会遇到的问题,或对你有提示作用的问题。
李松老师点评:站在高处评价,还是没脱俗格。我认为,所谓“俗”,就是遍地都是,司空见惯的意思。九届国展,这类的作品,非常之多。(请见我在线的另贴,专谈了当前楷书创作现状的若干问题)或许对我这话能够理解。好啦,就到这吧!魏楷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尽管眼下有不识者、不知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领域一定会被更多人关注。楷书的创作在当代是比较困惑的,唐楷、小楷已经造成了“拥堵”现象,而魏楷则还有广阔的空间,因为魏楷是座富矿,里面可资借鉴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尽管现在不知、不识之人仍有很多,但是随着我们的推广、普及,甚至于对魏楷的赞美,一定会有很大影响力的。虽然学习魏楷的人在书法总人口中占的比例很小,其实,具体的人数并不少,只是缺乏信息的沟通和学术的交流,所以魏楷领域不是很红火,细细想来,实属正常。我们不可能号召所有的人都学魏楷,也不可能都学魏楷。只要在这个队伍当中有执着者、痴迷者就够了。魏楷的审美不是一般初学者所能领悟的,甚至一些写过一定年头字的人也未必能领略其中的奥妙,现实就是这样。所以写魏楷的人往往有孤独感,我就是如此。我总感觉自己一个人走在一条鲜有旅伴的道路上,所以我特别欣赏一句话:“一舵默航。”我希望有执着者、痴迷者共同在这条路上探索前进,互相切磋、互相鼓励。相信魏楷前景是光明的。谢谢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