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的春晚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春晚不被吐槽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人有此嗜好。尤其是猴年的春晚,成为了加长版的新闻联播。该何去何从,春晚救赎自己的唯一道路是回归民意。


文/如海

不管你愿不愿意,春晚都会在大年夜霸占荧屏,成为辞旧迎新最盛大的精神大餐。但对于普通的人们而言,春晚应该属于下里巴人,轻松、快乐,带来乐趣和欢笑,伴随着年夜饭的欢欣,让团聚的一家人其乐融融。磕着瓜子、吃着水果、聊着天,在家长里短中欣赏一出老少皆宜的晚会。这是春晚的使命和责任,亿万归家的人儿,对春晚的情结历来如此。

从冯小刚到哈文,都呕心沥血地张罗着春晚这出大戏。他们绞尽脑汁、冥思苦想,面对口味日益提高的观众,欲取悦万千,却倍感艰难,无法讨好千万。春晚的被诟病和吐槽,成为一种常态,仿佛人们都极尽嘲讽之能。看春晚,为的是戏谑和讽刺春晚;最热闹的不是春晚夜,而是大年初一,刷满屏的是吐槽。

真不知道春晚导演组在晚会结束后,还有没有所谓的庆功宴。

本就已经步履维艰的春晚,在猴年这个新年更是风雨飘摇。

首先是美猴王六小龄童最终未能荣登春晚舞台。没有六小龄童的春晚,是不完整和有缺憾的猴年春晚,这似乎是亿万观众的共识。用经典来掀起怀旧,致敬三十年的西游,让那些过眼云烟的情怀在眼眶泛起泪花,是人们的渴望和希冀。顺应民意,让人们看喜欢看的节目,见喜欢见的人,本应该是春晚的全部。但这样的诉求,依然被央视扼杀和拒绝。

春晚还没开始前,六小龄童能否登上春晚舞台的聚焦,就已经让观众和春晚结下了梁子。更严重的是,这梁子和纠结得很深,一直在蔓延。六小龄童胸怀宽广,直言一生都为孙悟空而生;人们更是深切唏嘘,痛惜英雄暮年的悲壮,和惋惜痛失一份重温的湮灭。

大初一的早上,朋友圈就全是六小龄童在辽宁卫视表演的视频,美轮美奂、精彩绝伦,伴随着熟悉的西游音乐,六小龄童身披金甲、舞动金箍棒,在七色云彩中腾挪翻滚,赢得满堂的掌声和欢呼声。和春晚乏味的表演形成强烈的对比,春晚陷入吐槽,雪上加霜。看,不听观众言,吃亏在眼前,人家一个卫视台,请上六小龄童,铺天盖地收获满满。而高大上的春晚呢,掏粪、无亮点的语言节目、说教充斥的大道理,还有无力的煽情,大家怎么能够买账呢?

当然,春晚还有一个强劲的对手:移动网络。互动的东西永远都更有吸引力,春晚毕竟是单向的灌输,歌舞升平和莺歌燕舞,看起来热闹非凡,依然敌不过低头玩弄手机的人们。穿梭于支付宝五福和微信抢红包之中,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实在难以安安静静地欣赏一台本就已经乏味的晚会了。QQ红包、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同学群、亲友群、朋友群,到处都在玩红包接力,我们早已经眼花缭乱了。让世界充满红包,我和你相约在大年夜。

击败春晚的不是观众,而是红包。

猴年的春晚在夹缝中被人漠视,还在于生硬的政治宣传。真不知道让军队和老兵上春晚是否合适,以及搞成了加长版的新闻联播,是否欠妥。曾经的春晚本就让人们爱理不理,这一次更是让人高攀不起。矫情过度,说教有余,在这个容易淡忘过去的时代,这样的方式实在不会讨好。曾经作为亮点的语言类节目,在我非专业的眼光看来,“主要看气质”、“明明可以凭脸吃饭,偏要凭才华”等已经流行泛滥的网咯用语,味如嚼蜡。“成功了”、“太不严谨了”看似金句的段子其实不够精致,传播的可能性不大。语言类节目不能为春晚撑起一片天,就注定春晚很快被人们淡忘。

真正深入人心和骨髓的,绝不会是图片和视频,而一定是文字。

我坚持每年都看春晚,缘于一个喜欢文艺的人的本心。即便节目矫情,毕竟也是精心熬制,带来新年的欢欣和愉悦,至少充满喜人的氛围。春晚是属于亿万观众的大年夜,别被商业或者其他主导,否则就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成为无人问津的残羹冷炙。如果有一天,周围的很多都说,我从来不看春晚了,那是何等的悲哀。

愿处于风雨飘摇的春晚,回归大众,倾听声音,救赎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