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豪放的一首送别诗,能把离愁写的波澜壮阔,李白都做不到
古代这个文学圈子里多出天才,而王勃,是极其特别的那一个。骆宾王写离别,是“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孟浩然写离别,是“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王昌龄写离别,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写离别,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而王勃是何等的豪气,纵然心中万般不舍,但还是大袖一挥,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年代: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城阙”、“五津”分别道出了送别的地点以及杜少府要去的地方。茫茫的荒野拱卫这长安城,四川风尘霭苍茫无际。诗人身在长安城,连长安城的都难以看尽,却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五津,一开头就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景象。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同样是为官漂流在外,同样背井离乡,离别更能产生无限感慨。古代圣贤一向对知己为珍宝,长安又相当于两人的第二故乡,如今视若知己的朋友又将远离,两重离愁交错,从开头的宏伟直至第二句的跌落深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没有执手相看泪眼,也没用折柳依依惜别,只有对杜少府的叮咛,即使远在天涯,真正的知己也近的如同邻居一样。在软绵柔情的送别诗中,王勃送杜少府的是思念,却没有将它寄情于身外物当中,也没有做过多的挽留。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此去路途遥远、而我身在长安城,无法想象,去如此遥远的地方要经过多么坎坷崎岖的路。此去我们或许无法再相见,中间隔着千山万水,彼此的思念用任何方式都无法传达。整首诗虽悲切却豪情万丈。
这首诗作于王勃身处长安期间,被贬的经历,使王勃告别了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更懂得人情世故,心中也更加的豪放豁达,也更能够理解离别的惆怅。王勃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极富有传奇性,年仅26岁的王勃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瑰丽文章。闻名天下的《滕王阁序》就是王勃回乡探父途中所做。
王勃年少成名,短暂的生命充满戏剧性。年仅14岁就是“初唐四杰”中的一员。同年王勃得到了刘右相的赏识,被举荐为朝散郎。在王勃任沛府修撰期间,作《檄英王鸡》,导致被逐。王勃离开长安后,在蜀中游历了3年。在这3年中,王勃醉心于山水,留下了很多壮丽的名篇。王勃回到长安以后,自请参军,在军中犯下罪行入狱,遇上大赦重获自由。王勃可能不太适合在官场上,他自己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后来他拒绝了所有的官职,回乡探望父亲,并在此期间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这也是文学上宝贵的财富。
媒体来源:墨小颜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