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长辈 传承精神
祭奠长辈 传承精神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们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祭奠公公婆婆。老两口是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共产党员,为了新中国,他们自1935年以来,抛家舍业,出死入生,英勇奋斗,鞠躬尽瘁。祭奠长辈,重温他们在那苦难的年代投身革命的光荣历史,深深感到: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值得我们和后辈们永远学习、弘扬和永世传承。
公公婆婆的老家在广东省梅州地区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埔是中央苏区县,1927年南昌起义的队伍就是在大埔三河坝战役后走上井冈山的。而正是大埔的革命先辈成立了农民自卫军,攻入县城,建立了工农革命政府,接应了南昌起义的队伍。从大革命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太宁村红旗不倒,仅公公的饶氏家族就有几十人参加了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正如老一辈革命家、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长饶彰风所作的一首词《沁园春·忆故乡大埔》:“笔架峰高,印山渺小,狮扼咽喉。忆茶阳风物,缅怀故旧。清泉鹤唳,夕照星桥,大坝枪声,城隍鼓应,多少英雄硬骨头。换天志,命韩江怒吼,遍地燃烧! 残阳暮霭深秋,三河坝三千忠骨收。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高陂百侯,旗树高丘。北出坪砂,直通闽赣,赤色江天撼五洲。歌红日,照青峰小道.史迹长留。”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激情。它缅怀了大埔县人民英勇斗争的峥嵘岁月,描绘了南昌起义部队在三河坝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热情地讴歌了劳动群众和人民军队奋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也点明了大埔县红色政权的起源。
“立红色政权,太宁屹起”,一语点出了大埔红色政权的发源地——太宁。公公婆婆的家乡太宁村是大埔县最早涌现出许多革命志士的红色村庄,最早成立了农民协会,组建了大埔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太宁农民自卫军”,最早发动了农民暴动(太宁暴动)并建立大埔工农政权。太宁村还是大埔最早出现党组织的村庄之一,也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宿营过的村庄之一。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一切都跟太宁饶氏“义训堂”密切相关,渊源极深。是“义训堂”人饶龙光(公公的兄长)、饶炳寰、饶寿田等人领导组织了太宁村早期重大的革命活动,是“义训堂”人播下和点燃了大埔县土地革命的火种。
通过饶氏遍布各地的亲友和家乡亲人们半年多的努力,他们收集党史资料,查证档案文献,今年清明前,饶氏老家传来好消息:大埔县党史办正式下文件确认饶家老屋“义训堂“为“早期大埔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和农运领袖饶龙光烈士故居”,应当给以保护,以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子孙后代。这是今年清明节最值得告慰公公婆婆的一件大喜事、大好事。
“义训堂“革命遗存既是当年革命先辈用鲜血染红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份对峥嵘岁月的珍贵记忆,更是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独特资源。我相信,公公婆婆那一辈太宁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必将得到发扬光大,必将成为世世代代太宁人、大埔人、中国人的永远熠熠生辉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