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土楼

一提到土楼,相信大家或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闪现,客家土楼、南靖土楼、永定土楼、福建土楼....,不一而足。但是,如果当你真的走进了土楼的世界,上面这些想法就会一一改观。不只福建有土楼,广东东部山区也有;不止客家地区有土楼,闽南语系地区也大量存在土楼;土楼不只是方楼与圆楼,还有八角楼、风车楼、五凤楼、半月楼....一直以来,我就琢磨着整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土楼帖子,但是看得越多,反而迟迟难以下笔,因为老看不完。还好,今次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华安土楼,因为华安的土楼数量相对较少,有代表性的几座可以比较轻松地看完,也算为我的土楼帖子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只要你足够耐心,土楼,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华安土楼,很多人可能闻所未闻。但事实上,2008年福建土楼成功申遗时就包括了永定土楼、南靖土楼和华安土楼三个部分,华安土楼的代表是大地土楼群。华安县位于漳州市北部,为一个山区县,林业资源与水力资源相当丰富。

闲话少说,沿福建省道208开到与县道583交界的地方转入县道,正好是汰溪与九龙江交汇处,见到一个林木异常茂盛的小山包。事实上,几年前我来探寻华安土楼的时候有经过这里,那时就有感觉这山包上应该有什么寨子,但是因为功课没做足吧,也没进去。后来回来一查,这地方就叫汰口嘴,山包上也确实有一个古兵寨--汰口寨。

整座小山包都被郁郁苍苍的树木包围。

沿石阶而上,前面出现一棵古枫香树,200多岁。

再往上,有一棵更加高大茂盛的古樟树,看上面挂的古树名木牌子,这棵古樟树已近900岁,成精了。

瞧这树干壮实的...

树木掩映中,出现一些老房子。

两排楼房中间,出现一座两层寨门。

原来这就是汰口寨的后门。下面为土石混合,上部为夯土。

入了寨门,是一个长条形通廊式庭院,俗称“天街”。

寨门下有小土地公庙

庭院由卵石铺就。两边各有一排20间对称的平房。

中部位置有一个祠堂。从门口悬挂的锦旗上的“庄”字,可以推断出这里的居民为庄姓。据汰口寨青阳庄氏公望二房四世均和系谱记载,汰口庄氏是南宋末期江苏淮阴总兵十三世祖庄公望的后代。庄公望去世后,部下一行九人沿九龙江北溪上溯至此,看中了汰口寨周边优越的地理环境,用银两买下了这片土地并开始繁衍生息,古寨长84米,宽46米,建筑面积约3800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按照风水说法,汰口寨处于一座龟形山上,三面环山,一面临溪,犹如一个巨大的“印章”安放在一只巨型乌龟上,形成独特的“金龟背印”,寓意吉祥如意,长寿安康。这种兵寨建筑,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寨民可以互相走动,自如应战,在安全方面起了关键作用。据说仙都镇大地村二宜楼的建造也有以此为参考呢。


两排平房的外面,是两排上下各22间的二层楼房。整座寨楼内是“三条巷道四排房子”,外侧巷道称“地巷”。


出了寨子,可以看到正门全貌。


正门上石碑刻“全保楼”三字。原来汰口寨古称“桃源口古寨”,又称“全保楼”。


从外侧看,古寨堡的影子就更明显些,下面石砌、上层夯土构造。下层的窗户应该是后来所开。


古寨的两侧又各有上下个22间的二层楼房一座。


古寨另一侧面中间还开有一个寨门,门匾书“百谷朝宗”。


沿着外围走,一路古木茂密。原来,古寨的先民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立碑保护树木。古寨里有一个"禁伐碑",是乾隆肆拾年拾月由庄午、庄才、庄张、庄印等四兄弟共同设立,明确要求后人要保护好树林,不得随意砍伐。后人也谨遵先辈愿望,这才使得这片茂盛的树林存留下来。


即便是冬天,老樟树也是绿绿葱葱、青翠夺目。


别了,老树精...


最后上一张网上航拍图。

沿县道往沙建镇开,大约两公里远就到了著名的“仙字潭摩崖石刻”,2013年已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景台,也是汰溪边。


就是对面这一小块摩崖。


放大了看。仙字潭摩崖石刻,早期考古调查与研究认为,这是一处相当于中原地区商周时期的本地少数民族文化遗存。现在官方说法认定的摩崖石刻有五处,均为图像文字,字体近似殷周青铜器铭文,是古代居民活动记事的遗迹。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些时不时搞地域黑说南方人“南蛮”的,不妨也来看一看,其实文明并不是单极的,中华文明可谓是无处不在啊。


继续往西北方向行驶,过沙建镇大约十二三公里后,来到一个叫上坪的地方,这里有上坪土楼群。上坪,并不是一个村名,只是当地人对这一带的叫法,包括了庭安、岱山、宝山三个村子。说是土楼群,其实只有三座,因皆建于明万历年间,也称“万历三楼”。数量虽不多,但各有特色。以前曾经有很多介绍此三楼的资料都说这是最早有明确纪年的土楼,还给了个“土楼之母”的美称,现在看来应属于以前对土楼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的产物。最早的土楼是永定县湖雷镇下寨村的馥馨楼。据此楼居民孔氏族谱载,它建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但是不论怎样,随着各地对土楼的逐步重视,我倒是真心希望惊喜可以越来越多。

 

按照先后顺序,首先到了岱山村。在村道边很快看到这座雄踞于小山包上的齐云楼。

先上一张网上找来的航拍图。


周边都是土房子


齐云楼,据说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位于一座小山上,平面呈椭圆形,坐北朝南,东西直径62米,南北直径47米,系由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裔迁闽时所建。据齐云楼珍藏的两本《郭氏族谱》记载,他们的开姓始祖是周文王之弟号叔,以太原为最古郡望,又望出华阴、冯翊。至唐代郭子仪中兴唐室,封"汾阳王",其后以"汾阳"为堂号,奉郭子仪为郭氏一世祖。郭子仪有八个儿子,长子郭曜生子岩、嵩。唐代王审知人闽之际,郭嵩随军入闽,居于漳州芝山东麓郭坑,是为郭氏入漳始祖。其后经过三十几代子孙非常复杂的播迁,传到郭子仪以下第三十世孙郭叔资,于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42年)开基华安沙建岱山村。

齐云楼有内外双环,为单元式土楼,共有26个单元,外加大门寮,各单元有独立的门、厅、天井、楼梯,各为小天地。楼高7.6米,层高2.6米,内环是平房,外环为二层楼房。下面为石块砌筑、上部为夯土。现存齐云楼门匾刻有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字样。


外形呈椭圆形状。长边这个门是南门,也是土楼的正门、大门。


边上是西门。


由于大门紧闭,只能从门缝里瞅瞅。


沿土楼走一圈


正门为花岗岩石条砌筑,上有两个门当。


门匾刻“齐云楼”三个大字,旁有“大明万历十八年”字样。


齐云楼处于岱山村最高点,气势雄伟。


往东门走,这边的墙壁上居然建有一个阳台。与其说是阳台,我觉得更像一个瞭望台吧。


齐云楼东门。


同样门内是一条深深的巷道


楼后绿树环绕


斑驳的城墙,只剩下岁月悠悠的叹息...


转了一圈,又来到西门。

在齐云楼,还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婚嫁迎娶都从西门进出;而遇上出殡送葬,则一律从东门进出。因为西门为生门,东门为死门。这里面还埋藏着一段悲壮的故事。清咸丰年间,齐云楼郭家出了两个青年才俊--郭凸、郭好。哥两个深得祖先真传,身强力壮、天生好武,后来加入了太平军。两兄弟属于来王陆顺德部下,某次需参战攻打龙岩城。

不料,这一切被邻村曾与郭姓人有过积怨的大财主探知。大财主怀恨在心,跑去官府告密。云霄厅巡抚大惊,急令总兵罗大春领着大批清兵前来“剿匪”。郭凸、郭好他们措手不及,只得率领大家奋起抵抗,依靠有利地形暂时把官兵压在山下,使乡亲们安全向土楼里转移。

正当郭凸郭好兄弟俩心急如焚之际,楼外射进一支箭,正落在大院里,上面字条写着:“罗大春已调土炮两门,明日击破楼墙,请速突围。族亲郭**具”。原来这位姓郭的官兵不忍同姓族人坐以待毙,用此法冒死告知楼里乡亲,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时候了,一定得设法突围!

郭凸是位有心人,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黄昏时分,他带领人马从东门佯冲了好几次,给清兵造成一种向东突围的假象。东门朝山,西门下临上坪盆地,是一个空旷的平地。罗大春果然上了当,他认为楼里人要向深山逃命,就加强了东门的防守,除南大门兵力不变外,从西门调集重兵把住东门。第二天四更时,清兵正困。突然东门又响起一片嘶杀声,郭凸带着不少人冲杀出来。罗大春慌忙叫人准备土炮轰炸南大门,又亲自到东门督战。殊不知,这恰恰中了郭凸的“声东击西”之计—郭好带着楼里的老少妇幼,冲出西门,几经拼杀,终于胜利地拼出了一条生路。他带着乡亲们逃出上坪。而此时的东门,郭凸他们正和密密麻麻的清兵杀得难解难分。忽然南墙“轰隆轰隆”两声响,土炮击破了南大门,又有许多清兵蜂涌而人,郭凸他们两面受敌,渐渐抵挡不住,最后,全部殉身于乱刀之下...

自此,东西门就了成“死生门”。

由于无法入内,同样上两张网上齐云楼内部图片供参考。
岱山村里的古民居


齐云庙


接下来去庭安村,看日新楼。

庭安村的老建筑。


日新楼也是建在小山包之上。

日新楼位于华安县沙建镇庭安村,建成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占地面积13680平方米,主体由三座一字形平面的土楼组成。现在绝大多数建筑已经坍塌,看不出原来模样。


我没选择从正门上,而是从旁边开始游览


终于见到日新楼的一角,剩下的墙体是花岗岩石块砌成。


门匾刻有“澄安”二字


进去一瞧,原来这里是日新楼的南门。


基本上只剩下断壁残垣。比较清晰的是里面的房屋地面呈阶梯状升高。


大都只剩下石门框,日新楼也因此被称作“土楼中的圆明园”。


这个门框还有两个门当


楼内废墟之中残存的碑记,内容主要是记录家族历史的。按记载,日新楼中原住民邹氏,是宋代福建泰宁县状元邹应龙的后代。跟四堡邹氏居然是同宗啊...


这些石柱属于中堂屋


从遗址的规模也可想见昔日的繁华


这边明显是夯土墙,也是土楼的典型造法。


日新楼西门


往北边走,还有一片空地。


小径边有石椅、凉亭,草地上还有许多练功石。原来这里既是休闲之所,也是楼中居民强身练武的地方。这也刚好印证了土楼产生的背景是匪患众多、民不得安的动荡年代。


日新楼北门。


回到正门,即东门,有两层石拱门框。从这也可看出石墙非常之厚,达1.2米。


大门正面,门匾刻有“日新楼”三字,右边为小字“万历癸卯岁”、左边为“仲春邹氏建”字样。


楼前平台有旗杆石一对。


正对楼门有小土地庙一座。


最后上一张日新楼模拟复原图。从这图可以看出,与其说日新楼是土楼,不如说它是一座土寨堡更为合适。只不过它采用的夯土工艺以及土木结合承重,倒是土楼的典型做法。以后介绍漳浦土楼时,会有更多这样的个例。

最后赶往宝山村,看一座土楼中的孤例--升平楼。

升平楼始建于明初,至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方始落成,主人是唐代汾阳王郭子仪后裔(与齐云楼相同),楼名为纪念其先辈“升平公主”而定。说它特别,因为它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外墙全部用花岗岩砌成的圆楼。

第一眼看到升平楼的时候,确实有种深深的震撼。


上一张网上的航拍图,可见楼内仅存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有独立的天井,内圈为平房、外圈为三层楼房,这也是闽南土楼最常见的模式,也是与永定、南靖土楼的最大不同。而升平楼更为特别的是,每个单元大小不一、灵活隔断,房间大小估计就看个人财力而定了。

没得进。只能找两张网上图片介绍下。

升平楼的中间庭院为条石铺就,中心呈方形,外围呈圆形,寓意天圆地方。

外围石墙设有藏兵洞,楼内居民可以从洞中石缝向外观察敌情。

外墙石条采用一丁一顺砌筑法。由于外形独特,有人称升平楼是土楼中的“古罗马斗兽场”。

大门门匾刻有“升平楼”和“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字样。


从大门门缝望进去,可见通道上盖有屋顶。

升平楼的外墙虽是石砌,但并不承重,整栋楼由木构架承重。

周边已经有僭建

不知名的野果

升平楼设有两门,正门朝东,这个是朝南的侧门。


从侧门的铁丝网向内看


这里有一小段夯土墙,看来是后期修补的


又回到正门。没法进去,只得带着缺憾离开。

接下来继续向深山进发,去高车乡洋竹径自然村看福建省海拔最高(海拔达920米)、人称“土楼之仙”的雨伞楼。
离村不远,可以见到层层茶田之中的小山包上,有一座形状奇特的土楼,顺山势而建,内环高、外环低,整体呈‘凸’字形,外形就像一把张开的雨伞。没错,这就是省级文保单位--雨伞楼。该楼始建于元代,现存为清代中后期建筑,占地面积约2120平方米,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作为土楼中一个类型的雨伞楼,意思是指两圈或多圈圆土楼中,外圈比内圈为矮,使整个土楼外形呈现为张开的雨伞形状。但是这座土楼就牛了,因为它本身名字就叫雨伞楼。

山脚也是古树苍苍

周边的民居四周绿竹掩映,可以想见为何叫洋竹径了吧。其实以前整个山包都是翠竹,后来改为茶田,从风景的角度来说是略有逊色了。

沿石径而上

外环土楼有个缺口,正对是内环土楼的大门。


红砖部分当然是后期修补的


两环土楼之间的院子为石块砌筑,留有排水沟一条


据楼里居住的郭姓老人所说,这座“雨伞楼”最早为杨氏所建,所以自然村的名字原来叫做“杨竹径”(现作“洋竹径”)。后来,不知何故,杨氏卖给蔡氏,蔡氏又卖给从华安县沙建镇上坪区域迁来的郭氏,也就是升平楼与齐云楼主人那个郭氏。


外环土楼留有一个门


外面有石阶可以往下


转了一圈,进内环土楼观看。居然没看到井

内环为两层楼,单元式结构,共18个开间。

再看一看周边,环境确实幽美


最后上一张网上找来的俯拍图

最后介绍的是华安土楼的代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大地土楼群。

大地土楼群,位于福建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三座土楼组成,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上一张网上找来的航拍图。据说大地土楼群是堪舆风水的经典之作,建造者蒋氏家族依据山形地势,建成方圆不同的楼宇,冠以蜈蚣吐珠(二宜楼)、狮子踢球(南阳楼)、狮子踏印(东阳楼)的雅号,选址、造型、格局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只能自行体会了...(图中近处圆楼为二宜楼,左上角圆楼为南阳楼、右边方楼为东阳楼)


首先参观二宜楼。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至公元1770年方始建成,前后历时30年,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内环一层,属于双环圆形土楼。整座楼为单元式构造,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其中4个单元是作为共用的门、梯道及厅堂,余下的12个单元为住户,每个单元均有独立的楼梯上下。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是目前保存最完好、历史价值最完整的土楼之一。

顺便说一句,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也曾经被认为是最大的圆土楼;另外就是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大小相仿,被称为“土楼王”。事实上,福建省直径最大的圆土楼是漳州市诏安县官陂镇大边村的在田楼(一说在田楼是八卦形)。现存直径最大的圆楼、八卦形楼却是在广东省饶平县,以后会有介绍。

二宜楼外观气势雄伟。个人认为是保存得最好的一座。1996年11月,二宜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第一座被列为全国重保的圆形土楼。


楼门口的旗杆石


还有一口别致的三眼井


井圈打磨得光滑铮亮。


大门为石拱门外加长方形花岗岩石门框,门匾刻有“二宜楼”三个俊秀楷体大字。大门设有雕花石门当一对,巧妙之处在于这门当又是木门的门头,整个外观简洁大气。“二宜”两字,内寓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宜文宜武之意,此匾已被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中。


四条通道之一,中间有一个小天井。


里面是自由市场了,贩卖的是当地土产。


二宜楼内庭院楼内有两口井,分名为“阴泉”和“阳泉”,构成太极鱼的鱼眼。据说虽然井外温度一致,但两井的井水温度还是会相差一度。


井圈打磨得想一个坛子口


楼上墙壁上布满精美的壁画、彩绘,门边写有楹联。


门楣上绘有西洋钟和西洋美女图案,门框又是“万”字、拐子纹和向日葵图案,边上是汉字楹联与中国水墨画,这中西合璧法我也是醉了...


由二楼俯瞰中庭。


上了三楼


最后上了四楼。很多人可能都看过永定、南靖的土楼,基本上每层都是共用走廊,便于统一防御。对于单元式土楼来说,没有公共的走廊,土楼居民则创造了独特的“隐通廊”,即在土楼最上层房间靠近外墙的一侧设置一条环形通道,可由土楼居民共用的四个单元进出,便于遭遇匪患时共同防御。这种集私密性与实用性于一身的设计,不能不让人叹服于老百姓的无穷智慧。


玻璃是后来加装保护用的


从最高层俯瞰中庭


也可以从隐通廊的窗户观赏外面的美景


外面的民居都是这种类似于客家五凤楼的建筑,事实上我觉得跟畲族民居也很相像。而这些居民确实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整齐的茶田


最后来到一个像是家祠的地方。梁架间雕刻的是一龙一凤,寓意龙凤呈祥,印象中好像这样的组合并不常见。


梁枋上有精美彩绘。


这张供桌古色古香


出了二宜楼,继续往村里走。一路都可见的五凤楼


回望二宜楼,确实高大俊秀。


这座房子又充满了客家堂横式围屋的特点。


村中有小溪流过


茶田的远处,有一圆一方两座土楼

先到了这座方楼--东阳楼。

东阳楼,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太学士蒋宗杞创建,占地2200平方米,为一座方形土楼。平面高2层、11米,面阔45.81米,进深26米,主楼有住房36间,厅4个。


同样楼前有一口井


侧面加建的横屋与天井。

大门构造与二宜楼类似,门匾镌刻“东阳楼”,边上有“嘉庆丁丑年”字样,即公元1817年。


正对大门得这个厅就是祠堂,用于拜祭祖先。


上得二楼,可以见到东阳楼采用的是内廊式,有公用的通廊。


远观东阳楼

东阳楼的西侧,有一座圆形土楼--南阳楼。

南阳楼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与东阳楼同一年所建,比二宜楼迟建4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蒋经帮所建。占地3100平方米,楼高13.25米,直径51.6米,设4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为7开间,共有房间96间。楼前还有风水池。

南阳楼以二宜楼作为蓝本参照,所以基本可以看做小一号的二宜楼。

现在做“土楼博物馆”展示用。

入门通道旁有木梯可上楼。与二宜楼一样,南阳楼也是单元式构造,顶层设有隐通廊。

中间庭院也是卵石铺就,设有两口水井。

内环一层、外环三层。正对大门的这个单元是祠堂所在。


楼上窗扇木雕考究。

由于天色已晚,就没上楼再细看。

出楼已是炊烟袅袅

忽然感觉这鸡犬相闻、男耕女织的生活离我竟然是这么近...

习惯了在城市中匆匆奔忙的我们,如果能过上一回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生活,想必那也是极好极好的....

(0)

相关推荐

  • 义路敦洋楼主体修缮完成

    南胜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平和县南胜镇义路村"敦洋楼",是一座墙角抹圆的方形单元式三层土楼.也是南胜仅剩的唯一的保存 ...

  • 南胜那些消失的土楼(四)----义路新楼楼脚楼

    义路的新楼有一座方形的土楼叫"敦洋楼",建于乾隆五十七年,距今有226年之久了,该楼保存较为完好,也广为知晓.但新楼的另一座被称为"楼脚"楼的圆形土楼却较鲜为人 ...

  • 华安大地土楼群

    午后离开新圩古渡,驱车20余公里,我们到达华安大地土楼群. 大地土楼群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由"土楼之王"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宜居典 ...

  • “宜山宜水、宜室宜家”的圆土楼——二宜楼

    福建圆形土楼建筑的典范之作,有"土楼之王"美誉 "一统世界无贵贱,平分空间无大小"的特殊结构 联通全楼的防卫通道"隐通廊" 呈太极阵型的&q ...

  • 【漳州印象】福建土楼:东阳楼

       东阳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大光39号.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太学士蒋宗杞所建.方形土楼,坐西北朝东南,占地2200平方 ...

  • 拯救土楼(敦洋楼)----义路新楼在行动

    南胜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雲聚莊 逍遥游︱约吗?南胜隔壁村,一处放松身心,怡情健体的好去处-- ♡♡♡♡♡♡♡♡♡♡♡♡♡♡♡♡♡♡♡ ...

  • 八卦楼风水解析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中南部的振成楼,俗称八卦楼. 振成楼,以奇特巧妙的建筑设计,科学完整的功能设置,中西建筑的完美结合,精雕细琢的制作功夫,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

  • 【关注】再进平和大坪睦顺楼

    再进平和大坪睦顺楼 黄 武 疆       保护传统村落,守住乡土记忆.从1995年拍摄西爽楼之后设计成<闽南日报>公益广告---<平和发现:中国最早的土楼主题公益广告>(点击 ...

  • 土楼,南靖看花样,永定看数量,华安的土楼之王,看……

    视频号                                          点开视频号,看土楼视频 图文 似水若烟 都知道福建的土楼很出名,先是南靖土楼闻名遐迩,驰名中外,后有<大 ...

  • 福建土楼--漳州华安齐云楼

          福建土楼--漳州华安齐云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沙建镇岱山村.距仙字潭摩崖石刻西北15.9公里.华安齐云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确切纪年的土楼. 华安齐云楼系由 ...

  • 走进“土楼之王”---福建漳州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二宜楼”

    福建土楼粗略统计总共有三千多幢,而"二宜楼"以它的环境最宜居.布局最独特.防卫最周密.外墙最厚实.设计最科学.壁画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国保最早列.3D灯光秀最美丽而闻名于世.华安仙 ...

  • 阳产古村落一个徽州土楼的典型代表

    我对古村落的热爱由来已久,几年来我探访过河北.河南.山西.特别是散落在太行山上那些大大小小的近百个古村落.然而.皖南的徽派古民居是我很早就有想见识一下的愿望,可惜因忙于工作而不能成行.前不久.一朋友通 ...

  • 2021-8T 福建土楼

    版式一 版式二 发行通告 中国邮政定于2021年5月19日发行<福建土楼>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 志号:2021-8 图序 图名 面值 (4-1)T 振成楼 1.20元 (4-2)T ...

  • 2021-8T《福建土楼》特种邮票

    发行通告 中国邮政定于2021年5月19日发行<福建土楼>特种邮票1套4枚.详情如下: 志号:2021-8 图序 图名 面值 (4-1)T 振成楼 1.20元 (4-2)T 二宜楼 1.2 ...

  • 2021年《福建土楼》《中巴建交七十周年》《第41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张》纪特邮票计划发行量

    2021年<福建土楼><中巴建交七十周年><第41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张>纪特邮票计划发行量 国家邮政局关于公布<福建土楼>等纪特邮票计划发行数量的通 ...

  • 汉文化的分支:客家文化的变迁史,客家文化对福建土楼的影响

    在中国文化中,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为中国文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魅力.即使同为汉族,不同的地方,他们的文化也会略有差别,这和当地的环境.人文.地理.风水等所决定的.而在众多文化中,一支汉文化的分支: ...

  • 大埔花萼楼,广东第一圆土楼

    客家土楼在广东境内并不多见,主要分布在梅州和潮州两市,其中尤以梅州大埔的花萼楼和潮州饶平的道韵楼为代表,这两座代表性的土楼各有名号,花萼楼号称"广东第一圆楼",道韵楼号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