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学作文:第三回

电视剧中的董卓

文/陆生作

今天讲《三国演义》第三回,指向写作的阅读,围绕“人物”,有以下几点可谈:

1-人物交代有头尾:闲笔可不闲,也不可闲

写故事离不开人物,故事是人物干出来的。生活中的一个人,他是立体的,围绕这个人有很多东西好写。但写进故事中,将人变成角色,要挑选这个人的某些东西去写,而不是一股脑儿全部写进去。

写有效的东西,写有用的东西。某些时候,这个效果、用处不会立马体现出来,初看起来写了的东西似乎是闲笔,但读到后文,会发现它们是有照应的,巧极了。

比如:(刘备)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第一回)

这句话当然是让读者了解到刘备的经历。细读文本,我们发现这里有一个“等”字,也就是说刘备接触了很多人,但作者为什么指名道姓地写了郑玄、卢植与公孙瓒呢?因为后边会用到他们啊。

◆玄德曰:“近闻中郎将卢植与贼首张角战于广宗,备昔曾师事卢植,欲往助之。”(第一回)

◆公孙瓒又表陈玄德前功,荐为别部司马,守平原县令。(第二回)

◆玄德问何人。登曰:“此人乃公平日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玄德猛省曰:“莫非郑康成先生乎?”……融叹曰:“得我学之秘者,惟郑玄一人耳!”……玄德在涿郡时,已曾师事之;及为徐州牧,时时造庐请教,敬礼特甚。当下玄德想出此人,大喜,便同陈登亲至郑玄家中,求其作书。玄慨然依允,写书一封,付与玄德。(第二十二回)

比如:后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第一回)

“十常侍”重要吗?在《三国演义》的开头部分,他们很重要。对作者来讲,靠他们“穿针引线”;对故事来讲,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游走、挑拨。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第一回)

◆(蹇)硕慌走入御园,花阴下为中常侍郭胜所杀。(第二回)

◆袁绍、曹操斩关入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至翠花楼前,剁为肉泥。(第三回)

◆张让见事急,遂投河而死。(第三回)

◆却说闵贡赶上段珪,拿住……遂杀段珪,悬头于马项下。(第三回)

“十常侍”其中八个的结局,作者讲得清清楚楚,独少了曹节与侯览。在第三回中,有这么一句话: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曹节、侯览是在场的啊。尽管作者没交代,但读者能想象,他们应该也在这一夜混乱之中死了吧。

此时是汉少帝,即皇子辩在位,时间是189年。

历史上的曹节、侯览,是怎么死的?

曹节,光和四年(181年),曹节去世,追赠车骑将军。

侯览,因被劾奏,自杀身亡,时间是172年。

很明显,曹节和侯览不可能在189年搞活动。历史是历史,小说是小说,不可混为一谈。就像金庸写武侠,跟历史结合在一起,真真的。不过呢,小说也是一种历史,字里行间的理是相通的么。

“三国”演义至此,“十常侍”的时代结束了,谁的戏码上演了呢?往下看。

2-人物之间斗几个回合:来而不往非礼也

在第二回中,我没有展开“何国舅谋诛宦竖”。若要归纳,其实就一句话:皇子辩与皇子协背后两股势力的争夺,宦官在之间搅合。

到了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因为董卓的加入,皇子辩与皇子协两方的争夺有了结局,“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汉献帝时代马上要开启了。

我粗粗以“杀何进——诛宦官”为线,将他们的斗争分成四个回合:

第一回合

杀何进

汉灵帝归天之前,想立皇子协为太子。董太后(灵帝生母)也这么想,“十常侍”中的蹇硕提议:宣何进入宫,杀了他,以绝后患。

何进是皇子辩的舅舅,何太后的哥哥。

何进到了宫门口,潘隐泄密了。何进知道会被杀,就跑回家去了。

诛宦官

何进在家找人商议,潘隐来报:灵帝崩了。

何进带兵进宫,皇子辩即位。蹇硕被杀。

袁绍建议何进:把宦官都杀了。“十常侍”张让等去求何太后,有了效果,没有被灭。

第二回合

杀何进

董太后见何太后一方占了上风,她问“十常侍”张让等人:怎么办?

张让建议:垂帘听政。

董太后这么做了,皇子协被封陈留王。

何太后见董太后专权,设宴劝她不要干预朝政。董太后放了狠话“断汝兄(何进)首,如反掌耳”。

诛宦官、董太后

何太后找哥哥何进商量。董太后被逼出国门,被何进用毒酒杀了。

“十常侍”见董太后这支势力跨了,怕祸事,巴结了何进的弟弟何苗和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十常侍”又躲过一劫。

第三回合

杀何进

“十常侍”张让等放出话来,说何进毒杀了董太后。

诛宦官

何进及部下要诛杀“十常侍”。

“十常侍”贿赂何苗,何苗给何太后吹风。何太后不同意杀“十常侍”,“中官统领禁省,汉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何进也没有办法,“太后不允,如之奈何?”。这时,袁绍想了个办法:召四方英雄,勒兵来京。

第四回合

杀何进

“十常侍”张让他们知道外兵来了,有危险了,想先下手为强,干掉何进。怎么做呢?伏兵长乐宫嘉德门内,假装求何太后,其实是借何太后之口,宣何进入宫。

何进入宫去。袁绍、曹操带兵跟在后面保护,但都被阻在宫门外。何进昂然直入,“十常侍”的计谋就这么成了。何进被砍为两段。

诛宦官

何进的部下打进宫去,“十常侍”被诛,或在宫内,或在宫外。

汉少帝和陈留王同父异母两兄弟感情好,相抱而哭,卧于草堆之畔。遇着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总算填饱了肚子。

“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这走了一回,总算有惊无险,各臣子簇帝还京。

路上还碰到了“特来保驾”的董卓。他“已怀废立之意”——从写作上看,还是皇子辩与皇子协之间的争夺。

至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兜兜转转,一场大戏又回到了第二回的“董太后尝劝帝立皇子协为太子。帝亦偏爱协,欲立之”。

3-用人物的视角写立体的故事:镜头要切换

在第三回,有这么一段话: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卓视之,乃荆州刺史丁原也。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急进曰:“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众人皆劝丁原上马而去。

这是董卓抛出“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之后,筵席上的一个场面。《三国演义》是用全知视角写的,即上帝视角,他什么都知道。

但在这段话中,有明显的镜头切换,一是“卓视之”,二是“李儒见”。如果说,上帝视角是俯瞰的,那么从董卓和李儒的眼睛看出去,读者似乎就站在董卓和李儒的背后,那感觉当然是不一样的。

第三回就这么结束了,对付董卓的戏码也上演了。精彩不断。

读《三国演义》学作文系列

1.读《三国演义》学作文:第一回

2.读《三国演义》学作文:第二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