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刷新”珠峰高度,珠穆朗玛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黄加林 布面油画 珠峰

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量队竖立起了觇标,安装GNSS天线,利用最先进的国产设备,获取全新的珠峰测量数据。正是4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峰顶。珠穆朗玛,是人类最狂野的梦想与目标。

自1960年中国登山队实现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以来,珠峰北坡登顶已累计达到3019人次。

仰望珠峰

截止到2020年2月,约有4469人成功登顶珠峰,总登顶数约为7646次。

绒布寺与珠峰

珠峰英文名——“Everest”,源于英-国-人George Everest。19世纪中期,他是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印-度-测-量-局-局-长。那时的英-国-人想称-霸-世界,他们忙着征服,忙着对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命名。

珠峰山体局部

在尼泊尔,珠峰被称为“Samarghata”,即“萨迦玛塔峰”,意为“地球制高点”或“天空之神”。

喜玛拉雅快速变化的云层

在中国,藏语“珠穆”是女神的之意,“朗玛”是“母象”的意思,整体意思为“大地之母”。

从5400米处远眺珠峰

因珠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又将其称为——第三女神。

珠峰旗云

珠峰巨大的山体上,真的有一张大地之母的脸庞。我第一次见到,是站在绒布寺后面的经幡林,在牦牛工的指导下认真观想。是的,我见到了大地之母的脸庞。

珠穆朗玛,世界最高峰,站在这里不禁会想:她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处?

山顶刮起了大风

如果把时间线拉得足够长,即使是永恒,也会是“变化中”的永恒。

珠峰顶部的岩石

珠峰靠近顶部,海拔8200米至8600米处,有一层黄色的岩石,这是珠峰最具标志性的一层岩石,俗称黄带层。在黄带层的上方,即海拔8600米至峰顶,岩石转变为灰色的石灰岩。

在黄带层的下方,即海拔8200米向下延伸至大约海拔7050米左右,岩石变成明显更黑的变质岩。以黄带层为标志,珠峰的7000米以上部分,被分成三层截然不同的岩石。

日落时的珠峰

1960年和1975年,中国珠峰科考队在登顶时沿途进行地质考察,将它们自上而下命名为“珠峰组” “黄带层” “北坳组”,并首次确认这三种地层最初都形成于古代海洋,原来珠峰的顶部, 曾是一片远古的海洋。

珠峰的地层划分简图 | 黄带层(YB)上下,分别是基本未变质的珠峰组(QF),和明显变质的北坳组(此图中缩写ES并非“北坳组”对应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另一个内涵相同的英文名缩写),底部的绒布组(RF)是更加古老的变质岩基底。

珠峰冰川分布图

距今约1.2亿年的白垩纪,印-度板块已开始向北移动,最快时的运动速度甚至介于每年8.5-20厘米,当板块相撞时开始了“造山运动”。

远眺珠峰

这是这颗星球上,最原始的力量释放。板块之间的挤压,使水平距离剧烈缩短,垂直海拔剧烈升高。

喜马拉雅山脉地层剖面示意图 | STD、MCT、MBT都是大型断裂带名称的缩写。其中,STD是藏南拆离断层,前文提及的珠峰顶部两条断裂属于STD。观察图中珠峰的结构,可见它由上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和下部的变质岩组成。

造山抬升也有对手,那是风化破坏。它们是一对永恒的冤家,在长达4000万年的造山过程里,喜马拉雅的最大抬升高度约有20-25千米。

山体隆起时形成的巨大皱褶

充满皱褶的山体下的民居

各种外力作用风化掉的岩石,至少有12千米。看起来,在漫长的几千万年的时间里,山体隆升得越高,被破坏得就越厉害。

珠峰的山体

能够最终能留在高山之巅的岩石,如果不是特别坚固,就一定是特别幸运。

近距离观察珠峰主体

时至今日,印-度板块仍以每年3.5-5厘米的速率向北运动,这种运动推动着珠峰,以每年4.2厘米的速率向东北方向移动,也使珠峰以每年0.3厘米以上的速率持续抬升。

加乌拉山口南侧的喜玛拉雅山脉

但珠峰的终极命运是什么?它会无限长高下去吗?是风化大于抬升还是抬升大于风化?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卫星地图视角下的喜玛拉雅

很明显,亚欧大陆腹地阻挡了珠峰向东北方向无限运动,并迫使其向西、向北、向东甚至向南运动,原本驱使着珠峰前往更东部的能量,转变为中国西部地震的能量之源。

也许最终珠峰将消失,那就是我们以年为单位去看待世界的人眼中,看上去的永恒中的不永恒。

六千米处冰川推移形成的砾石堆

大多数人第一次亲眼见到珠峰,是在珠峰的游客大本营。他们在那里遥望世界最高峰,因为视场的关系,加之身处海拨5200米处,

此刻,珠峰与他们落差只有3000多米。这高度似乎让人有些失望:珠峰看上去并不是那么雄伟。

然而,即便如此,要登顶也绝非易事。首先要直面死亡,截至2010年,攀登珠峰的死亡率达4.3%,每年均有伤亡。截至2017年5月21日,至少有290人死于珠峰攀登。

珠峰顶部同时出现了旗云 英状云 迭浪云

峰顶含氧量大约为海平面的30%,登山途中还可能遭遇的如下情况: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夺命冰裂缝,风雪肆虐,雪崩,冰崩,滑坠,大风,高原病……它们还有可能一同袭来。

其次要面临高昂的攀登费用,北坡攀登的费用,2020年是45万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协作小费、个人装备和8000米级装备。

大本营至过渡营地 冰碛湖

要登珠峰还要经历一系列的训练,首先需要从攀登5000米+雪山开始,然后6000米+雪山、7000米+雪山,再上一次8000米+雪山,这可能就已经过去5-10年。因此 每向上走一步,都是漫长的过程。

绒布冰川冰碛湖

你还要一直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需要坚持锻炼。比如每天负重40kg锻炼2小时,每周游泳两次,每次坚持2小时,每周三次10公里跑步,还有一系列的柔韧性和稳定性训练等。

东绒布冰川

这之后你才能获得攀登珠峰的资格,来到珠峰登山大本营,开始为期近一个月的适应性拉练,以及等待登山窗口期。

随全球气候变暖快速消退的绒布冰川

直到天时地利人和那天,开始准备发起冲锋。

月光下的珠峰

珠峰北坡攀登路线图

第一阶段,从海拨5150米的珠峰北坡大本营出发,抵达海拔5800米过渡营地,约10公里徒步6小时。

卫星视场下的大本营

珠峰登山大本营

珠峰过渡营地 海拨5800米

过渡营地位置图

过渡营地附近的冰川

第二阶段,从海拔5800-6500米前进营地,行进约9公里。 4个半小时后,抵达海拔6500米的ABC营地,在这里需要等待天气和登山窗口,继续出发需要运气。

6500米 ABC营地

第三阶段,从海拔6500-7028米,抵达北坳C1营地,距离约3公里,需要攀登一个海拔落差约400米的冰壁。

大冰壁

约需用时4-6小时,在7028,普通人已经需要24小时吸氧。

登山者需要在拉练期间完成一次7028,才能取得最后冲顶资格,才能进行下一阶段。

第四阶段,自海拔7028-7790米至C2营地,途中要经过大风口约1800米,大约4-8小时可抵达。

从7790回望7028 大风口就指山脊处

7790营地

7790营地位置图

第五阶段,如果天气晴好,将从海拔7790前往8300米,距离约1000米。8300米处是突击营地,这将用时约4-8小时。

8300米突击营地

第六阶段,在突击营地休息数小时后,根据天气和峰顶情况,从8300开始向着顶峰,正式冲刺,距离约2000米。

突击营地

突击营地位置图

凌晨就必需出发,这是整个攀登过程中,最著名、最艰难、最危险的。要经历第一、第二、第三台阶,尤其是第二台阶。

珠峰顶部的岩层和积雪

它位于珠峰北侧海拔8680-8700米之间,其中一段近乎垂直的4米峭壁,是通往山顶方向的唯一途径,也是珠峰登顶过程中最难的一道鬼门关。

从8400米到珠峰顶部,珠峰北坡路线首登之前,英国人曾花了17年时间,也没能攀上第二台阶。直到1960年,中国登山队用搭人梯的方式,首次攻克这个难点。

已经通过了第二台阶的登山队

后来中国登山队员在这里,架设了一架铝合金的“中国梯”。

正在通过中国梯的登山队员

一切都顺利的话在4-8个小时内,将登顶成功。在峰顶的停留时间,取决于队员携带氧气的余量,以及当时的天气状况。多一分钟的停留,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一般登顶的人会停留20分钟,就要开始下撤了。

这个星球上最高处 珠峰的影子如同金字塔般投在大地上

从峰顶到6500米的ABC营地,是一段漫长危险的距离,约8公里。每个人的体能和运气不同,大多人会在5-7小时完成下撤,危险多在这一过程中发生。

星球最高点的俯瞰

第七阶段,这是愉快的徒步下撤段,从6500米的ABC营地,回到5150米的登山大本营,回到人间。

从2003年5月22日,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峰顶使用中国移动网络打通电话;到2020年4月30日,中国移动完成全球最高即珠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5G基站的建设开通。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保障,让每个中国人欢呼雀跃。我们能够在登上世界屋脊的那一刻,第一时间与家人、朋友分享我们的喜悦。谨以此文,向为祖国荣誉攀登珠峰的人们,向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的队员们,向所有曾经奋力攀登珠峰的人们,向所有为攀登珠峰提供服务的人门,向所有正奋力攀登人生珠峰的人们,致敬!

攀登日记全过程视频提供,贵州省登山队队长 黄春燕;高山跟拍 旺堆次仁 索朗次仁。特别鸣谢黄春燕,谢谢她在2017年,历经艰难完成了拍摄任务。特别鸣谢西藏画家 黄家林提供珠峰画作;特别鸣谢部分航拍素材提供者摄影师 雁海 卡布。2020年5月27日于成都。(图文源自凤凰网旅游《中国国家地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