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盛开的时候

樱花的花期极短,只有一个星期左右,在它开得正盛之时就凋落了。此刻,凛子的身体也如这清丽的樱花绽放,而后他们饮下杯中的酒物,在幸福的顶点欣然赴死。于是就想,久木和凛子,也许正是那樱之魂灵,开时相偎而来,谢时相依而去,似云水流逝般,不留下一点痕迹。只知世间的无数男女殉情,多是因为不能如愿而为。而他们却是在爱情的绝妙里死去,让这至纯至美的爱恋幻化成瞬间的永恒。于是就想,这也许正映衬了人们内心深处极易哀痛于美好事物易逝和短暂的情结,由此才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共鸣。

读渡边淳一的文字,感觉美美的。写渡边淳一的文字,却是迟迟疑疑的。特别是对于他的这本《失乐园》来说。因为,怕其中的自以为是惊吓了读者,怕一不小心惊吓了自己,怕拿捏不准惊吓了作品中浓郁的唯美色彩。虽然,也曾读过作者的《紫阳花日记》,也曾写了篇叫做《紫阳花是什么花》的东西。

在渡边的这部小说里,其实是几乎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中,主角永远远离了那些正在思春的少男少女,而是已经结婚成家的中老年人,是这个年龄段男女之间的不伦之恋。可是,它却没有因此而受到唾弃以至口诛笔伐,而是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失乐园现象”,凛子还由此成为了调查结果中最受日本人欢迎的女性。此种情状,不会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依笔者之见,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引人注目,之所以能够畅销不衰,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的心灵,能够引发人们掩卷之后的诸多思考,除了它仍是反映灵与肉、爱与死这一文学的永恒主题之外,最重要的,就在于它有着与此类题材作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所描写的这种爱情,竟是如此的深沉和美好,又是如此的沉重和可怕;就在于它没有就这种话题进行褒贬,而是以细腻的内心描述和伤感的故事情节,让读者自己来解读作品中的恻隐之心;就在于它以文学的语言,在人性的终极处去探究和诠释这种现象的本质。

小说讲述的是50多岁的久木与30多岁的凛子的一段生死恋情。凛子本是一个端庄、矜持的保守女性,已经有了一个身为医学教授的伟岸丈夫,可在与同样已有妻女的久木相识之后,竟然于不经意间产生了婚外之恋,并且在无数次心神激荡的鱼水之欢中,渐次领悟到了爱与性的欢愉,以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偶尔周末的外出偷情,而是逐渐过起了半公开的同居生活,从而与家人和同事的关系也愈来愈疏离,凛子也由原来的被动变成了主动。如此这般,他们完全沉浸于浓烈的爱河之中,强烈地需要对方以致一刻都不能分离,爱情几乎成为了他们生命的全部。最后,为了避免爱在顶峰之时走向衰落,他们选择了死。于是,在一次爱欲的高潮之后,他们饮下了剧毒的葡萄酒,相拥着将爱情的最美好时刻定格在了永恒。

应该说,这部作品整体上写的是一个非常偏激的故事,但是却让读者觉得其中的凄美与生死是十分的合情合理。因此,这本小说的高明之处,可能还在于它没有用“婚外情”这个带有明显道德评判的词语,去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没有刻意地去渲染“婚外恋”的悲怆。而是用大量的篇幅,细致地描绘了男女之间微妙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对待“性”的不同心理状态,多层面地展示了久木和凛子感情的变化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反复出现了男女主人公阅读“阿部定”案件笔录的情节,凛子对所爱之人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也与阿部定的心理非常相似。这样的描写应该不是偶然的,这就为主人公的行为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注脚。也即虽然同样是情死,但他们和那些被逼到绝路上的情死不同,是一种“正值”的情死。如果没有对这个著名的“阿部定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将会显得非常唐突和离谱。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每回想到和凛子的邂逅,久木总要感叹爱情之不可思议,感觉是命运的安排。知道床上暴风雨的,只有枕畔微暗的灯。小说中有不少涉及男欢女爱的场景,描写虽然非常细腻,但是并不给人以低俗猥亵的感觉。作者在诠释他这部作品时说,他们并不是因为缺少关爱而去寻找外遇,也不会因为情感老化而走向离婚,他们既厌倦家庭又留恋家庭,他们作出的所有姿势,都是不知如何自卫的自卫,是生命最后的激越阶段的背水一战。死不应该是毁灭,伴随着死会有爱的重生,正因为有死才会有纯洁的爱。年轻人的爱是纯洁的,可中老年人的爱情,或是某种意义上更纯洁的爱。

当然,婚外情毕竟是不光彩的东西,相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普世价值,不能由此就放纵,就同情,就效仿,就歌颂。笔者只是在拿这部作品和“这一个”说事,不能引而申之,扩而大之。否则,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读者喜爱这部作品,也就低估了众多读者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央视名嘴白岩松还就这部作品专访过作者呢。好了,运笔至此,只依稀记得那一大片白茫茫的雪地,两个人的身影,两个相依的灵魂,抛却尘世的污浊烦恼,在雪地里簇拥向前,一切都变得是如此的纯净,真如那白雪一般啊。

牛钟顺,躬耕于高等学府,履任潍医党办主任、滨医副校长、潍坊学院党委副书记职,研究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潍坊市政协委员,发表散文百余篇,诗歌数十首,文字见诸于《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媒体,著有文学评论集《半亩方塘》及《当代新闻事业》等,出版作品逾百万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