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叩扉龙门古镇(上)

到了浙江,岂可错过三江!曹娥江的野性、楠溪江的秀美、富春江的多变共同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唐山水诗的绚烂。在绍兴时,本想去曹娥江怀古,杭州余杭友催促催我们过去,只好作罢。楠溪江美景已经览胜,作为中国山水诗的最多歌咏地,不是浪得虚名。错过了曹娥江,不能再错过富春江,何况富春江岸有孙权故里、郁达夫旧宅。


龙门古镇山清水秀,风水不是一般地好!去过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个大族会有孙权、孙中山这样的子嗣。

龙门古镇的景点也很耐人寻味,被分做几个单元:古镇溯源(跃龙桥、孝友堂、思源堂、游客中心、龙门驿);老街乡情(旧厅、承恩堂·工部、关帝庙、石扶梯、龙门墨庄);溪畔人家(庆锡桥、孙晓梅故居、万安桥、耕读世家、粉署留香牌楼);百步遗踪(百步厅、咸正堂、百花厅、子孙厅);乡野田园(百狮厅、龙头石);山色水声(太婆桥、古樟、百花广场、龙门溪);义门流芳(义门牌楼、积善堂、世德堂、厚祉堂)砚池夜月(明哲堂、山乐堂、砚池);孙氏大宗(孙氏宗祠、明前园戏台及广场);深巷幽居(庆锡堂、春及堂、余荫堂)。
不过嘛,鱼很纳闷:景区为什么把这匹石马摆放在入口这么醒目处?


这就是游客中心,很别致。一次性收费八十元/人。


跃龙桥跨龙门溪,过了此桥就进入古镇。
在游客中心曾有导游自荐:要个导游吧,龙门古镇不同别处,景点多又分散。布局像迷宫,不带导游看不全还易走丢。

鱼可是个不听劝的主儿。

于是乎,鱼手持景点介绍,沿着卵石路,直奔龙门古镇入口。

古镇溯源
东汉初年,名士严子陵游历龙门,惊讶于此处美景,不禁叹曰:"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赞叹间,赋予了这块灵秀之地一个响亮的名字--龙门。追溯古镇千年历史,三国吴大帝孙权后裔们以勤奋、智慧,秉承着先祖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把龙门打造成为了孙氏家族的"世外桃源"。有了龙门山水的庇护,孙氏家族终发展成今天两千多户,七千多人的江南一大望族,现拥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为江南最大的古村落。
主要景点:跃龙桥、孝友堂、思源堂、游客中心、龙门驿。

沿着古镇窄小悠长曲折的街道首先来到“古镇溯源”单元景点之一:思源堂。
思源堂,顾名思义,这是孙氏后裔饮水思源、怀念祖先的意思。它始建于明朝时期,现其整体风格上都是明朝时典型的抬梁式构造。其特点是:简洁明快,敞亮大气。 

 
正中的一幅画像便是孙钟。孙钟为龙门鼻祖,他在龙门一带隐居种瓜,世人称其为“瓜邱”。他为人孝顺,在我们当地流传着一个孝感动天的传说。据《富春龙门孙氏宗谱》记载:“孙钟,汉灵帝时人,性至孝,隐居阳平山,种瓜为业,阳平山距县南十五里,后汉孙钟种瓜其上。一日:三少年诣钟献瓜。钟日:予司命也。以君孝感动天,故来耳。遂指山日:此堪为墓,君行百步,可顾我见,我去即志地。钟行之五十步之。三人日:顾太早。于是三人化鹤冲天。钟以物志地之后,钟卒子坚葬钟于穴,墓上常有紫云蔓延数十里,人谓孙氏兴矣。其地山川回合,真胜地也。”
 


离开思源堂,来到老街。很随意就步入“老街乡情”单元景点。

老街乡情
繁嚣、热闹是老街的主题。这条长近三里,宽三米许的街市历来繁华,尤其是明嘉靖至清康乾盛世间,龙门孙氏"半列儒林,咸饶富有",更使老街成为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之地。其间店铺大多为前店后坊、前店后居,商业活动的忙碍与劳作之余的闲适相得益彰,凸现山乡古镇明清街市的独特韵味。龙门历来以农耕为本,作为唯一的商品交换场所,老街给静谧、内敛的古镇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主要景点:旧厅(子孙厅)、承恩堂(工部)、关帝庙、石扶梯(孝子牌)、龙门墨庄。


路边的工部·冬官第牌楼很惹眼,入内即是承恩堂。


来个正面特写!牌楼门楣上图案有特色:元宝和笔。正门关闭走两旁偏门,一入一出。

承恩堂,又叫“工部”、“冬官第”。初建于明,后毁于战乱。承恩堂前有“工部”牌楼。为孙权第41世孙孙坤的后裔所建。孙坤,系明朝永乐初年工部清水吏司主事,负责督造巨舰八十余艘,不劳死一民工,为郑和下西洋立下功劳,但不久病故。孙坤后裔为牢记祖先的功绩,获朝廷恩准建造“工部”牌楼。工部为明朝时的六部之一,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也分别叫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工部就为冬官,故牌楼上有“冬官第”三字。牌楼门楣上刻有一锭元宝、笔、寓意“必定如意”,内侧门上刻有“龙峰叠翠”。

 


景区中这条卵石铺就的古街,横穿古镇东西。一直保持着十八世纪的面貌。两侧商铺林立,作坊式,下面卖货、上面住人。

 
在老街上,鱼看到关帝庙。要知道关帝庙是纪念三国蜀将关羽的。那关羽又是被何人所杀呢?o(∩_∩)o...,孙权啊!那孙权后裔为什么要立祠建庙拜祭呢?
废话一通!关羽的所谓“忠”与“义”早被神化。更重要的是神化后的关羽被民间封为“武财神”。
 
求财,人之所欲。无可厚非。 
龙门镇走,到处是古宅,随便出入。几个长凳,一个门廊,入内便是这座迎曦堂。堂内竹躺椅上歪着的婆婆看样子已是耄耋之年。伺候她午饭的女子看样子也比我大。


迎曦堂为孙权第四十八代孙监文公名下众厅。民国初年建,面阔五间,三进二层。宅居与厅堂相结合,天井开阔,采光充足。故名迎曦堂。


龙门古镇里有个龙门美术馆,是由古镇的诚德堂改建。诚德堂为清初的厅堂,为“诚铺仁里锦,德构暖堂春”引申。也孙晓梅烈士纪念馆原址。孙晓梅其人其事及纪念馆我在龙门古镇下集介绍。

诚德堂改成孙晓梅纪念馆和再改成龙门美术馆,只能说龙门古镇的厅堂太多了,多到改一个不算事。

由诚德堂也就是龙门美术馆后门出去,就进入墨庄,这里制作销售富阳特色产品:墨,不仅有书写用墨还有药用墨。室内芳香扑鼻。
墨庄里的服务人员介绍,他们是传统古法制墨。制成的富阳古墨和普通墨不一样。用它写字作画不掉色,耐水冲、洗,还防虫防蛀,百年不腐。


药墨制墨最早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而以墨入药始于三国,至南唐时兴盛。富春药墨即真传于南唐宫廷制墨古法。经过近千年的流传,制墨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专注于书写绘画的墨条,一种是专用于养生调理的药墨。


墨庄的墨能喝。《本草衍义》中指出:“以药入墨,墨随血走,内通五脏六腑,外透经络肌肤,无所不通。”但并非所有的墨都能喝,须松烟墨方可入药。

药墨之所以有别于普通墨而具有药效,首先是因为材料。它取材自五年以上的松树,并将松脂全部去除,再自然阴干,之后烧成碳,但只取烧窑内最顶上的一层碳来做药墨的原料。此外,手工制墨共分为8个步骤:烧烟、炼胶、炼墨、锤墨、压墨、晾晒、修墨、包装。

出了墨庄,返回老街。卵石路仍蜿蜒不见尽头。四通八达的巷、弄,在卵石的铺就下,流淌着。

龙门溪,清澈见底。一会儿恬静,一会儿嬉闹。古镇的老屋在溪流两岸排开,一顺水地白墙黛瓦。站在跨越溪流的桥上:东西是古街迢递,南北是拥着溪水的溪畔人家,远处的龙门山若隐若现,近处古樟春花灿然。龙门古镇的“山色水声”单元就在这样不经意间闪现。
万庆桥,明崇祯年间捐资建造。清康熙,乾隆、道光时期均有修葺。

山色水声
龙门之美浓缩在青山绿水间。古镇背靠龙门山,山势巍峨雄浑,树木葱郁茂盛。发源于龙门山瀑布的龙门溪,穿村而过,淙淙汩汩,汇入剡溪,潺流廿里进富春江。慈祥、苍老的太婆桥与那百年古樟见证了沧桑历程,千百年不变的是一个旋律,潺沄声伴奏着灵动的田园生活,"小桥、流水、人家"绘就的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画卷。受龙门山嘉树庇荫,得龙门溪丽水滋养,观雄山之佳色,闻秀溪之清音,龙门尽染灵气。
主要景点:太婆桥、古樟、百花广场、龙门溪。


鸭鸭们水中嬉戏,白羽、红脚、黄额嘴,绿波中惬意划行。


重新返转老街,卵石路让我惶惑:我错过了旧厅,错过了孝子牌,错了孝友堂,龙门驿。我把时间都给了龙门溪,溪畔两旁绚烂的春花,溪水中自在的鸭鸭和游鱼。


于是,我和先生真的像导游说的那样,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方向。直到撞进百步遗踪景区。

百步遗踪
以脚步来丈量厅堂的长度,百步;用时间来丈量厅堂的长度,百年。百年的历史让厅堂中的脚步,走得蹒跚。百步厅长廊独特的建筑构造依在,恢弘大气的建筑面貌依存。但沧海桑田,历史展示了它无情的一面,咸正堂的断垣残瓦,述说着古镇呵护的不易,文化遗存在现实破坏和自然侵蚀中,显得很脆弱。这给了世人一个严峻而急迫的课题,如何让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更为久长的留存?留住历史,就是留住我们自己的根。
主要景点:百步厅、咸正堂、百花厅、子孙厅。


谁会想到由这条门廊巷进去后,竟然会豁然开朗到如许!


原来号称“龙门三百”的:百步厅、百花厅、百狮厅和民居是通的。我和先生来路的那条过道连通着龙门三百之一百步厅的门廊。龙门三百一字排开与十多年前被火灾毁掉的咸正堂呈相垂直,如果再加上早年被毁掉的道丰堂和神主堂恰好呈“井”字。 


百步厅在理解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百步厅是个大概念。广义百步厅指代现在狭义的百步厅、百花厅和百狮厅,也就是“龙门三百”。加上咸正堂为“百步厅”的四进,前进为百花厅原来称“慎修堂”,中进为百狮厅原作“素怀堂”,后进“光裕堂”被叫作百步厅,“咸正堂”为末进。都为明末清初所建。本文再出现百步厅皆指称光裕堂。


“光裕堂”,据说从前门到后门有一百步,故名“百步厅”,百步厅的结构在龙门所有厅堂中算是独特的,它的正厅与后面的咸正堂面阔一样,但正厅前檐为九间长廊,长廊也有面阔九间的天井,卵石铺就,气派宽宏,故又叫敞厅。龙门古镇厅堂从建筑形态看,可以分为“井”字形和“回”字形两种。百步厅和咸正堂就是“井”字形建筑的一个组合,纵横各分三条轴线。中纵轴线上的建筑,前为百步厅,中为过厅,后为咸正堂。中纵轴线的左右,各有一条纵轴线,均分前后三进,每进都有天井和墙垣相隔,并有小门以供出入,左右纵轴线上的第二进与中纵轴线上的过厅之间又有边门相通。在这三第纵轴线的前沿,就是长廊,把这三条纵轴线的建筑连成一个整体,道地外筑以围墙,左右龙虎门以供出入,形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建于清代中期。 


如今慎修堂易名为百狮堂;素怀堂更名作百花厅;光裕堂代言百步厅。原来寓意深刻且文雅的名字一下子由云端跌落凡尘,变得接地气了。我和先生由百步厅--光裕堂开始游览。

 
 
 
 
 百步厅厢房外天井两旁,还有青石凿刻的围水池,石上刻有象征吉祥的鹿、羊、鲤鱼和各种花卉。


百步厅·光裕堂对着的空地就是咸正堂所在。地上的台基犹存。远处白墙上“风云际会”四个字让人深思。  

 出百步厅,入百花厅,即素怀堂。
 百花厅就是素怀堂。
 “百花”之名来由主要是因为梁柱、窗棂、雀替上的木雕均为各种花卉,如兰、菊、牡丹、荷花等等,寓百花齐放之意。后有瑞徽堂与百步厅相连,前有道丰堂与百狮厅相通,可惜道丰堂毁于战乱,否则从百步厅到百狮厅一路走来都在屋檐下,真正“雨天不打伞,晴天不晒头”。建于清代。 
 
 
 离开素怀堂,我和先生被室外的阳光晃晕了,要不何以脑子里和图片资料中竟然没有百狮厅,也就是慎修堂。悔啊!!!

龙门古镇有田园的规整,有乡野的不羁。老街的布局更像是章鱼,触角就是那卵石路,中心就孙氏大宗景区。精彩下期接续!
乡野田园
青山环抱,溪流浅唱,村中酒香浓郁、风情宜人,村外稻花飘香、鸟语传情。区别于水乡风光,不同于园林景致,龙门自有一番别样的乡野风情,农人、农具、农田,谱写出一首浑厚、悠扬的田园牧歌。辛勤的耕耘、劳作,换来的是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使生活无虞。院落内是精致、恬静的厅堂,院落外是宽阔、粗犷的乡野,田园生活和乡野情趣两相交映,互为补益,龙门人因此细腻而不矫情,豪放而不蛮直。
主要景点:百狮厅、龙头石。
注:有关景区景点介绍、老屋古建介绍皆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有关链接:
龙门古镇,,是富阳市最大的自然村,位于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线上的国家一级景点,有320国道与之相连,交通便捷。据传这里是三国孙权的故。村内至今仍较完好地保存着明清两代建筑群与古街风貌,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村后有龙门山,海拔1067.6米,峰峦重叠,气象万千,为富阳群山之冠。东汉名士严子陵曾游龙门,观山势异常,赞叹:"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古镇也因此得名。
龙门古镇居民2000多户,6000多人口,其中90%以上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沿袭至今已是第65代了。千百年来,经各房一代又一代的建筑,从一个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今日的古镇。是我国古代宗族聚居形态的典型。古镇建筑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庙。镇内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镇外的人进入镇里,如入迷宫。龙门龙门古镇镇外的龙门山及主峰杏梅尖雄伟峻拔。龙门瀑布犹虚悬白练,飞珠溅玉,声如雷鸣,可与雁荡山大龙湫比美。2009年由李力安执导的青春偶像剧《租个女友带回家》曾以此为主要拍摄地。
到龙门古镇旅游,可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风情,领略孙权家族千年来所形成的浓厚的孙氏文化,饱览秀美的龙门山自然风光,重温严子陵游览时的诗情画意。这里有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且极为罕见的明清古建筑群。走进古镇,看不到皖南徽商豪宅的金碧辉煌,也体会不到在拱桥下泛舟的水乡幽情。到处是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以卵石作墙垣的民宅民居,暴露原木本色的宽阔的厅堂,处处散发着山村的粗犷与清新。这里的古建筑类型是非常齐全的,不仅有民宅,还有明代的砖砌牌楼,有塔、寺,有祠堂和数十座厅堂……这些功能各异的建筑物在历经沧桑和战乱之后,至今保存完好,伴随着古樟,小桥,溪流与古街,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
"龙门"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意蕴深厚的文化概念。据家谱记载,从三国时孙权到民国28年(1939年),孙氏已繁衍到65世。千百年来,经各房一代又一代的建筑,从一个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今日的古镇。古镇建筑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庙。镇内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镇外的人进入镇里,如入迷宫。之后,至今保存完好,伴随着古樟,小桥,溪流与古街,构成了古镇独特的风景。
龙门地方特产
文台粉条:相传孙坚(孙权的父亲,字文台)十七岁那年在钱塘打击海贼时,天大旱,众将士饥渴难耐。孙坚遂命居在山间的农户准备粮食。农户家贫,家中只有地瓜,粉条,便混在一起煮熟之后供孙坚和部下食用。众人品尝之下,觉得异常鲜美。此时,忽然风起云涌,顷刻大雨倾盆,大旱天气顿减。自此,钱塘、富阳有食用粉条的习俗,以求风调雨顺。用料:地瓜粉条、肉丝、本芹丝、香干丝、红椒丝.形象描述:口感润滑,很有咬劲,菜色透明。
国太豆腐孙权的母亲吴国太一生节俭持家,教子有方,而且她还擅长烧各种各样的家常菜,"国太豆腐"相传就是由她捡了几颗地上的毛豆而制作出来的。这道菜用陈年猪脚炖豆腐,文火煨,酥香醇厚鲜嫩可口。用料:陈年猪脚、石磨豆腐,慢火炖两三个小时,盛放用煲最适宜。
江东元宝典故:相传,三国时孙权之母吴国太爱吃猪爪,适逢寿诞,当时有江西籍厨师回乡探亲时带回当地特制蜜糖,取猪爪前段做成元宝形状,文火煨之敬贺。此菜汁稠味美,酥香醇厚,颇受国太及孙权之厚爱。用料:猪爪、蜜糖、冰糖、高汤、酱油、精盐、味精、葱、姜。烹饪方法:猪爪过水(使肉质富有弹性),用沙锅,以葱、姜垫底,取高汤、蜜糖、冰糖用旺火烧开,小火慢炖。
面筋坊面筋是古镇龙门特有的食品。据传说,是孙权出征前,其母为儿特制的美食。孙权称帝后,每逢佳节,必以此为上等佳肴,宴请群臣。孙权历代后裔继承本家传统配方,用手工精制成风味独特的面筋,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余年了,是高档宴会、家宴和馈赠亲友的佳品。品种有:红烧三鲜面筋、面筋猪蹄煲、面筋老鸭煲、油炸面筋、冷盘等。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