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看欧洲双河游(4)
欧洲双河游的第二阶段多瑙河:自德国西部的美因茨,行车至奥地利的维也纳,乘坐“十字星”号内河游轮(Crucestar),从维也纳出发,沿多瑙河东进,途径奥地利、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原计划结束于罗马尼亚东南的费泰什蒂,后因多瑙河下游发生河道堵塞事故,游轮在行程的第六天停驶于下游中段的尼科波尔(保加利亚北部小镇),当晚移至对岸罗马尼亚的图尔努-默古雷莱,并结束于此。游轮夜行昼泊,白天安排游客上岸观光,其中有一个白昼全天行驶,游客在游轮上观赏多瑙河铁门峡风景。
第1天(总第8天)登船入住;
第2天(总第9天)游览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第3天(总第10天)游览匈牙利历史小城莫哈奇; 第4天(总第11天)游览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塞尔维亚泽蒙小镇; 第5天(总第12天)在游轮上观赏多瑙河中游景色最美丽的地区:铁门峡谷; 第6天(总第13天)游轮停驶,观光内容改为游览临时停泊地-保加利亚的尼科波尔小镇,原计划的布加勒斯特游览延至第二天; 第7天(总第14天)游览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原计划的费泰什蒂观光取消; 第8天(总第15天)早餐后离船,自罗马尼亚的图尔努-默古雷莱驱车前往康斯坦察,开启第三阶段陆路游。
天气阴转多云。早上,自德国西部的美因茨出发,自西向东横穿德国,进入奥地利,沿途车观德奥两国原野风光,行车约10小时,晚上到达维也纳,登上“十字星”号游轮(Crucestar)。
▲ 德国美因茨游船泊地的早晨。
▲ 上午八点,离开莱茵河游轮,乘上大巴,向东进发,横穿德国,直驶奥地利维也纳。
▲ 沿途观赏公路两侧德国、奥地利的田野风光。
▲ 晚上到达维也纳,登上“十字星”号游轮(Crucestar),参加游轮欢迎会。
▲ “十字星”号游轮(Crucestar)
▲ 游轮的豪华双人舱。
▲ 游轮的标准双人舱。
昨夜游轮离开维也纳,驶向匈牙利,今天下午抵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下午晴,午餐后下船,步行于多瑙河两岸,游览素有“东欧巴黎””和“多瑙河明珠”之称的布达佩斯城区,主要景点:国会大厦、渔人堡、马加什教堂、布达皇宫、塞切尼链子桥、河滨大道等。晚上,游轮往复驶过布达佩斯的多瑙河景观段,我们在甲板上观赏布达佩斯夜景。
▲ 游轮进入匈牙利境内,游客们在甲板上观看多瑙河两岸的美丽景色。
▲ 游轮自北向南驶入布达佩斯,多瑙河两岸的田园风光逐步变换为欧洲古城的典雅景观。
▲ 多瑙河的西岸名为布达,岩石层叠的城堡山上以皇宫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鳞次栉比,高高的自由山上矗立着自由女神纪念碑。
▲ 多瑙河的东岸是佩斯,地势平缓,大楼林立,车水马龙,大街通衢,是布达佩斯商业、学术与市民文化的中心地。
▲ 我们的游轮停靠在佩斯的游轮码头,在其泊位前的是三艘并排着的维京游轮。多瑙河上的游轮,似以维京轮(Viking)居多,档次稍高于我们的克鲁斯轮(Cruce Mundo)。
▲ 我们下船后沿着多瑙河畔北行,首先观赏匈牙利国会大厦。这是欧洲最古老的立法机构建筑之一,欧洲第二大议会建筑,也是匈牙利最大的建筑、最显著的地标之一。国会大厦位于多瑙河东岸的佩斯,楼高96米,长268米,最宽处123米,占地1.8万平方米,1896年开建,1904年建成,用了40万块砖、100万块珍贵石材,以及40公斤黄金。建筑式样模仿伦敦国会大厦,采用新哥特式风格,把众多垂直细长的元素与尖塔融入了整个建筑,壮观华丽,是匈牙利建筑史上的不朽篇章。
▲ 国会大厦南侧有匈牙利民族英雄费伦茨.拉科齐二世(1676-1735年)的骑马雕像,他在1703年到1711年领导平民起义,反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压迫统治。
▲ 国会大厦西面临河,正门在东面,门前是科苏特广场,对面是民族博物馆。
▲ 科苏特广场四周都是蔚为壮观的历史建筑和名照丹青的人物雕像。
▲ 科苏特广场上有一座位于地下的“1956展厅”,纪念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其入口处的钢板上刻着“IN MEMORIAM. 1956 Octiber 25.”(纪念1956年10月25日),在侧面护板上有一些枪眼般的圆孔,象征着当年10月25日苏联军队对匈牙利事件的第一次武力干预(第二次干预是同年11月4日,苏军坦克进城。事件共造成约2700匈牙利人死亡)。
▲ 听同行旅友说,广场上有一尊匈牙利事件核心人物、改革派政治家、政府总理纳吉.伊姆雷的雕像。他在匈牙利事件后被处决,1989年平反、国葬。可惜我们没有看到雕像,现在网上看一幅照片,只见一座铜制的拱桥上身着西装,头戴礼帽,挎着长柄雨伞,双手扶着栏杆的纳吉,忧郁地望着匈牙利民主的象征-国会大厦。
▲ 看过国会大厦,往回走,看到不远处的堤岸上散放着几十双各式各样的铁鞋,还有一些蜡烛瓶、鲜花、已经干枯的花枝,附近的地面上有三块铁铸标牌,上面分别用英语、匈牙利和希伯来语写着:“纪念1944-1945年间被箭十字党武装分子屠杀并抛入多瑙河的死难者。”这就是布达佩斯著名的“大屠杀纪念雕塑”。1944年10月,奉行极端匈牙利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箭十字党发动政变攫取匈牙利政权,大批犹太人被掳掠到布达佩斯多瑙河岸边枪杀,尸体被抛进河中,只留下鞋子。一段历史,仅用一排鞋子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 我们过桥,来到多瑙河西岸的布达城堡山。城堡山的北端有一座具有古罗马风格、造型别致、面向多瑙河的米白色两层建筑,其样式介于城堡与城墙之间,城上有七座烽火台似的圆塔,塔顶尖尖的,好似一顶顶白色斗笠。最早这里是个鱼市,1905年,渔民们为了防御而修建了此堡,因此名为“渔人堡”。二战时几近毁灭,战后修复。现在这里是著名的观光景点,登上二层回廊可以鸟瞰布达佩斯全城的美丽风光。
▲ 渔人堡广场上的骑马雕像,是带领匈牙利皈依天主教的圣伊什斯特万一世(约970至975年之间—1038年),是匈牙利王国的建立者、第一位国王。
▲ 在渔人堡的二层回廊上俯瞰多瑙河和布达佩斯风景(需购票3欧元)。
▲ 渔人堡的南面是一座新哥特风格的教堂,初建于1269年,15世纪时马加什一世国王在其南侧建了一座尖塔钟楼,并将自己的王徽挂在教堂的南门上,教堂遂名为“马加什教堂”,又因为历代匈牙利王的加冕仪式皆在此举行,故又称“加冕教堂”。马加什教堂的造型摒弃了传统哥特式建筑的对称结构,独具匠心地将高高的钟楼修建在教堂的一角,使得整座建筑一下子变得轻盈,少了其他教堂的沉重与拘谨,雨果形容其为“石头的交响曲”,如今是布达佩斯的象征之一。
▲ 自马加什教堂往南是桑多尔宫,匈牙利总统府。
▲ 总统府草坪前的雕塑。
▲ 总统府西面是古代御花园的遗址,旁边是布达皇宫。
▲ 布达皇宫是城堡山上的主要建筑,这是一组新巴洛克风格的宏伟建筑群,拥有860间宫室。初建于13世纪,二战时毁坏,战后重建。皇宫现用作历史博物馆、国家画廊、工人运动博物馆。博物馆内展示匈牙利和布达佩斯的历史资料,画廊展示匈牙利代表性画家和雕刻家的作品。
▲ 布达皇宫前矗立着的骑马雕像,是率领哈布斯堡王朝军队,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夺回布达佩斯的神圣罗马帝国元帅欧根亲王(1663-1736年)。
▲ 城堡山的南侧有中世纪城墙的遗迹,在此可以俯瞰多瑙河及对岸佩斯城全景。
▲ 在布达皇宫旁边的台阶路下山,走到多瑙河上的塞切尼链子桥。这是多瑙河上连接布达和佩斯的九座大桥中的第一座,也是最古老最壮美的一座,兴建于1839年,1849年完成。这是一座以链索为骨架的三孔桥,长380米,宽15.7米,两座桥墩之间相距239米,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正如塔桥是伦敦标志一样,链子桥多年来一直是布达佩斯的象征。
▲ 过了链子桥,已是夜幕降临,沿着多瑙河畔走回游轮,顺路欣赏河滨大道风光。
▲ 我们原打算晚上自费乘坐观光船,观看布达佩斯夜景,后因游轮离港时间提前到晚上七点钟而作罢。回到游轮晚餐时,小刘领队通知说游轮将驶过布达佩斯的多瑙河景观段,大家可以上甲板去看夜景。朋友们生怕错过,纷纷离开餐桌去观景。
▲ 夜幕下的自由桥(又名绿桥),桥的左岸是自由山,山上的自由女神纪念碑在灯光下闪耀四方。
▲ 游轮向北驶过灯火通明的伊丽莎白桥(又名白桥)。伊丽莎白桥取名自希茜公主(奥匈帝国伊丽莎白皇后),在其南面的自由桥,原名弗兰茨桥,取名自希茜公主的丈夫、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因此人称伊丽莎白桥和自由桥是夫妻桥。
▲ 灯火辉煌的城堡山上,布达皇宫的圆顶、马加什教堂的尖塔,历历在目。
▲ 布达佩斯多瑙河夜景的高潮是穹顶巍峨、尖塔林立的国会大厦,在橘黄色灯光的妆扮下犹如童话里的城堡,朋友们船舷列队,定格精彩的一幕。
▲ 玛格丽特桥。布达佩斯多瑙河上的桥有9座,最北和最南的各是一座铁路桥,其余7座大桥,我们游轮从北到南依次通过的是阿尔帕德桥、玛格丽特桥、链子桥、伊丽莎白桥、自由桥、斐多菲桥、洛吉曼约西桥。其中从玛格丽特桥到斐多菲桥这五座桥之间的河畔,是布达佩斯多瑙河景观段。今天我们走过的链子桥,在桥头边经过、看过的伊丽莎白桥、自由桥,是布达佩斯多瑙河桥中景观性最好的三座。
(看过夜景,回到餐厅继续就餐。晚餐结束时看到船窗外重现刚才看过的夜景,这才知道,我们游轮在此的泊位其实已经过了景观段,刚才是特地退回景观段,让大家看夜景。所以游轮是在景观段驶了个来回。先是逆向:斐多菲桥 > 自由桥 > 伊丽莎白桥 > 链子桥 > 玛格丽特桥……然后调头,通过玛格丽特桥 > 链子桥 > 伊丽莎白桥> 自由桥 > 斐多菲桥,最后才离开布达佩斯。所以晚餐时没看夜景的游客,晚餐后还有机会看,真是不错的安排,值得点赞!)
昨夜游轮离开布达佩斯,今晨抵达莫哈奇。上午晴,漫步匈牙利历史小城莫哈奇,游览了莫哈奇教堂、科洛广场、莫哈奇老街、河滨小广场等。下午,游轮离开莫哈奇,驶向塞尔维亚。我们在游轮休息厅里休闲聊天,参加船方组织的娱乐活动,时而在甲板上观赏多瑙河两岸风光。
▲ 莫哈奇是匈牙利多瑙河畔最南端的边陲小镇,居民仅两万人,但在匈牙利历史上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率领的2万6千匈牙利军队,与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率领的5、6万土耳其军队,在此激战。结果匈军惨败,国王败退时落水而亡,匈牙利就此灭亡,疆土被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这场亡国之战,史称“第一次莫哈奇战役”,是匈牙利民族的一个创伤。直至今日,匈牙利人面对困境时都会说“在莫哈奇失去的远比现在多”,以此鼓励自己勇对困难。昔日的战场,今日已成为一个风景秀丽、环境清静的宜居小镇,在金秋的暖阳下,绿荫遍地,郁郁葱葱,愈发显得悠闲和随意。
▲ 莫哈奇地偏城小,似乎没有很出挑的景观,倒是每年二月末三月初在这里举行的布索狂欢节,成了它的象征。狂欢节上,居民们戴着各式怪兽面具,穿上反毛外套,涌上街头,在篝火上燃烧稻草人,要“吓走”寒冷的冬天,真是一场鬼怪大游行!这一习俗的起源有多个版本,流传较广的一个与“第二次莫哈奇战役”有关。1687年8月2日,土耳其8万军队与奥、德、匈6万联军交战于莫哈奇以南,这次土耳其优势不再,大败而溃,其在欧洲的势力从此衰落。传说当时莫哈奇人在夜里带着狰狞的面具,穿着反毛皮袄,敲着器具发出喧嚣声,吓唬追击土耳其人。这一“战法”延续至今,不再是吓唬土耳其人了,而是要驱赶寒冷和厄运。现在是秋天,我们在这里自然是看不到初春的狂欢节,而是看到许多与历史和战争有关的雕塑。
▲ 我们在小镇上漫步,走过正在维修中的莫哈奇教堂。虽然当地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但由于靠近塞尔维亚,以及那段被土耳其占领的历史,这里的教堂建筑呈现出一些异于天主教的风格。
▲ 来到莫哈奇镇中心的科洛广场,广场的东南角上有一幢二层楼房,黄墙红顶,端庄大方,好像是当地的市政厅。
▲ 科洛广场的东边有一幢庞大的建筑,中部主楼的顶上并列着两个圆塔,两边翼楼各有一个大圆顶,具有奥斯曼土耳其的风格,气度不凡。此是何处?我踱入大厅,一探究竟,但是这里没有英文标识,只有犹如天书的匈牙利文说明。大堂工作人员很客气,给了我一张地图,在地图上标出了当前位置,又给了一张介绍当地文化的彩页,全是匈文的,而她说的话也没听明白,我觉得这里也许是艺术博物馆。
▲ 莫哈奇街上行人很少,我们分散自由活动,在街上闲逛,看看街景,女士们则出入于各家商店,买衣服,买帽子,颇有斩获。
▲ 在这里穿街走巷,看看各类风格的建筑,看看各种样式的房屋,品味匈牙利南方小镇的风情。
▲ 逛街之余,大家来到一处露天茶座,休息聊天,品尝当地的冰激凌。这里的冰激凌2欧元一个,比上海的便宜,个头还大得多,味道也不错。
▲ 休息过后,继续游览,来到多瑙河边的一个河滨小广场,广场上的细杆门架式雕塑和小平台两角的转角柱子,都很别致。
▲ 临近码头有两座天主教小教堂,估计是社区教堂,不做宗教仪式或活动时,一般是不开放的。
▲ 听说这里有个军事博物馆,也许与两次莫哈奇之战有关,但不知在哪里。同行旅友陶咪,就凭一些英语单词和肢体语言,边问路,边寻找,七问八找地居然找到了,打探情况后征询大家:门票一张5欧元,进不进?大家一看,又是一个只标匈文令人“两眼一抹黑”的场所,就不进了。再说时间已是中午,一行人就转道码头,回船去午餐了。
▲ 下午,游轮起锚驶向下一个港口。船上广播请客人们到休息厅,参加游戏活动。休息厅里悬挂着一排排的三角海盗旗,一位穿着海魂衫,带着海盗帽的船员,主持游戏活动。只听得他用英语报出一串数字,游客们便在各自的表格纸上勾画。知道的人说,这是欧洲流行的一种数字游戏,老年人参加,有助于预防老痴症。我们显然是门外汉,便听听笑笑,喝喝咖啡,聊聊天。
▲ 下午的另一项活动是在甲板上观赏多瑙河风景。游轮的顶层全部是甲板,面积很大,全船154位乘客就是都上来,也不会拥挤。甲板上有许多折叠式躺椅,足够一人一椅。愿意晒太阳的就晒,不愿意晒的有凉棚遮着。如果风大了,可以在二层船舷边的走廊上观景,住豪华级客舱的还可以在自己舱房里,透过全幅的落地窗观景,舒服得很。
▲ 乘河轮旅游,每天都可以在船上看日出日落,观朝霞晚霞。可惜笔者很少早起晚出,看得少,也没拍什么照片。今天因为下午不上岸,黄昏空闲时就顺手拍了几张晚霞,没什么好看,只是做个记录罢了。建议朋友们看看于立、王栋等高手的作品,你们就会知道,仅日出日落一项节目,乘河轮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