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中名画三十讲 - 第十讲

3.星标公众号

不再错过精彩更新

《 冬日狩猎 | The Hunters in the Snow 》

by 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65年 @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点击上方图片进入小程序再退回至本页面

一边听课一边欣赏画作吧

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张法中,今天为大家带来三十幅世界名画第十讲:勃鲁盖尔与《冬日狩猎》。

丢勒把版画传到了尼德兰之后,在当地迅速得到了普及。版画和油画比起来,虽然没有色彩,也缺乏细节和真实感。但有一样,油画永远也比不了,那就是便宜。一张大师的油画,对于当时的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根本想都不敢想,买张三流画家的作品也得紧衣缩食一个月。但是版画就不一样了,即使是底层民众也是买得起的,而且,还能挑选最好的画家。今天的版画,因为控制印刷次数,所以也跟油画差不多变成了奢侈品。那时候没有数字设计,也没有摄影,人们能得到的优质图像只有油画和版画。

老彼得·勃鲁盖尔画像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约1525年-1569年9月9日

作为大众基础消费,版画在尼德兰很受欢迎。有一位年轻的画家,就以版画为业,而且活得还挺好。这个年轻人叫彼得.勃鲁盖尔,1551年正式成为注册画家。这一年他大概是二十出头,本来还没打算独立,但就在前一年,他的老师科依克去世了,他于是被迫出徒。一开始,勃鲁盖尔也没画版画,主要是给其他画家帮忙,后来可能是帮忙的钱实在太少了,就业余接一点版画的工作。不过,这个工作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不是在创作,而是专门负责把博斯的油画转成版画。他供职的这家出版公司叫耶罗尼米斯库克公司,从名字上就能听出来,这是一家主打博斯作品的出版商。博斯这时候已经死了四十年了,但在低地地区的影响力还非常大,当地人特别钟爱这位有着独特风格的本土画家。

勃鲁盖尔手法好,心思细腻,能够很贴切地在版画里还原博斯的画。这让他很受出版商的器重。但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画家,谁都不想一直重复别人的画,他也想出版自己的作品。可事实证明他自己签名的画销量跟转制博斯的根本没法比。一怒之下,勃鲁盖尔决定到意大利去,认真研究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来提升自己。不久的将来,他一定要让勃鲁盖尔这几个字也具备跟博斯一样的号召力。

由勃鲁盖尔设计的版画 《七宗罪之愤怒》

耶罗尼米斯库克公司出版

大概在1551年底,勃鲁盖尔离开安特卫普,向着心目中的艺术圣地出发了。那时候,欧洲南北交通非常不发达,勃鲁盖尔为了多看点好东西,没走更加便捷的海路,完全靠两条腿穿越了欧洲大陆。从北到南两千多公里,中间还有阿尔卑斯山阻隔,路途有多辛苦我们能够想象。不过每一种付出都是有回报的,路途的艰辛以丰富多变的风景做出了补偿,一个低地国家出生的人,第一次领略了罗纳河谷的秀美,第一次看到了阿尔卑斯雪峰的壮丽,第一次翻阅托斯卡纳丘陵的连绵,第一次吹拂南意大利海风的炽热,全欧洲的美景在这次旅行中都成了勃鲁盖尔的经历。每看到一片令他驻足的风景,他总会忍不住掏出速写本记录下来。慢慢的,这些写生积累了厚厚的一个大本子。在当时的欧洲,还从来没有人单独描绘过风景,其他人就算画风景也是以古代遗迹为主,或者风景里还得加上人。勃鲁盖尔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画。第二年,勃鲁盖尔终于到了罗马。

《依卡鲁斯的堕落》局部

永恒之城,对艺术家来说遍地都是黄金。勃鲁盖尔来意大利的首要目的就是参观学习文艺复兴的大师作品,其次是走访古代遗迹。但在罗马看了一圈之后,这些大师们的艺术遗产并没有让他提起多大兴趣,沿途的风光比这些画更有趣。他通过和当地的艺术家交流,知道了在遥远的西西里,有很多古代遗迹,有古希腊时期的,拜占庭时期的,还有被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的,也可能这些会给他带来一点灵感。于是,勃鲁盖尔再次起程继续向南,奔赴了西西里岛。

从西西里回到罗马之后,勃鲁盖尔遇到了一个叫克洛维奥(Giorgio Giulio Clovio)的微型画画家,是教皇身边的一位红人。微型画就是专指小画,有素描有水彩,和勃鲁盖尔速写本上的画差不多。克洛维奥把勃鲁盖尔介绍给了教皇,期望让勃鲁盖尔得到重用。不过教皇本人对他的风景画反应非常平淡,还是觉得宗教题材的作品才能体现艺术的真谛,人物造型和建筑透视才是考验一个画家水平的标尺。这两点,勃鲁盖尔一个都没有,他这些画,充其量只能算三流的作品。勃鲁盖尔发现意大利实在没什么可留恋,是时候回到自己已经离开整整三年的家了。

乔治·朱利奥·克洛维奥肖像 by 埃尔·格列柯, 1498年

临走之前,他把自己的速写本送给了克洛维奥。在他之后的作品里,风景始终都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勃鲁盖尔的风景画原作,一张都没有留到今天,我们确定他画过,是通过克洛维奥的遗嘱,在遗嘱中他把这本风景画册作为重要的遗产留给了自己的孩子,另一个渠道则是来自于印刷品。

左右滑动观看勃鲁盖尔作品中的风景

1555年,勃鲁盖尔回到安特卫普,短时间内他凭借记忆,把这次旅行手中的风景重新画了一遍,而且还委托库克公司印刷出版,书名就叫《大风景》。这部《大风景》不仅只有风景,上一次只有风景的画教皇不喜欢,这件事给了他足够的启发。他这回在画里加上了一些人物,人物之间的故事又设计得非常有趣,有天使恶魔打架,也有流浪者和村妇调情。丰富的剧情加上罕见的风景,再加上勃鲁盖尔高超的技巧,让这本《大风景》销售量非常好。

这下,勃鲁盖尔终于可以不用再靠模仿博斯过活了。彼得.勃鲁盖尔这个名字在低地地区,也响亮了起来。慢慢的,有人开始称呼他博斯二世,这可是一个无上的褒奖,代表着人们彻底承认了勃鲁盖尔的地位和才华。时隔40duo n年,终于有人坐上了博斯留下的空王座。

《叛逆天使的堕落|The Fall of the Rebel Angels 》

1562年 @ 比利时皇家美术馆

1562年,勃鲁盖尔画了自己最后一幅有博斯印记的油画,叫做《叛逆天使的堕落》。这幅画的题材,来自于民间对圣经的演绎,说的是正义天使把叛变的天使赶出天庭,迫使他们堕入地狱变成恶魔的故事。

圣经里关于晨星的堕落,有零星的记载。晨星翻译过来就是“路西法”(Lucifer),后来路西法演变成了堕落天使之一,代表着七宗罪的第一宗:傲慢。圣经里还有关于天使和恶魔作战的记录,但其实这两件事并不相关。漫长的中世纪,人们特别喜欢演绎圣经里的故事,于是这两件事就被添油加醋糅合成了各种版本。到了文艺复兴初期,但丁在《神曲》中把这个故事总结到书里,从此《叛逆天使的堕落》就成了一个固定的传说。后来密尔顿在《失乐园》里又写了一次,所以我们今天会认为这件事是确凿的,来自于圣经,但其实这仅仅就是一个基于圣经的故事。

身披金甲的大天使米迦勒

在勃鲁盖尔的时代,这个故事还没有被固化,所以还有很大的描绘空间。勃鲁盖尔是这样设计的: 在画面中央,天使长米迦勒穿着金甲身披蓝袍,正举着长剑和魔鬼们搏斗。他身边围绕着身穿白袍的纯洁天使,身后是天使们的鼓乐队,正在为奋战中的天使们加油助威。

反观恶魔这一方就惨了,他们大多数都处于画面的下方,背景是阴暗的地狱。而他们自身的形象,也都相当的不雅观。设计这些奇怪形象的灵感,一定是来自于博斯,但是在设计的巧妙和丰富程度上,勃鲁盖尔青出于蓝。

我们看几个小例子:右下方有个吹长号的堕落天使,他的脸和纯洁天使一样可爱,但他的身体却奇怪得令人咋舌。他的披风像是某种昆虫的甲壳,身体却像个玉米,而且还是绿皮的红玉米,灰绿配大红,非常好看。再看他的胳膊,像一条念珠一样,又细又长,一看就是软弱无力的样子。往他左边看,隔几个小恶魔之后,又有一个超级奇怪的家伙,他的身体象一只青蛙长了人的四肢,光着身子却戴着一个怪异的钢盔。从他的钢盔里伸出黄绿两色的叶子,特别像古希腊人装饰用的茛苕叶。再看他的右胳膊上还有残破的铁甲,戴着红色的手套。像是被天使把盔甲打散了,随便拿两块木板来遮羞。仔细看,他身上披的不是普通的木板,里面有指针,上面有符号,这是日晷,相当于当时的便携式钟表。这是一个懂得羞耻,又有时间观念的魔鬼,只可惜站错了队伍。

类似的形象还有很多,几乎每一个都有看头。看样子勃鲁盖尔就是要发力赢过博斯。事实情况也是这样,这张画是为当时尼德兰大主教画的,大主教的主要政治对手,是一个革命派,叫奥兰治亲王。熟悉历史的应该知道这个人,他就是后来的荷兰国父。奥兰治在政见上支持尼德兰地区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而大主教则是彻头彻尾的保守派,希望维稳。这俩人非常不对付,战火蔓延到各个角落,也包括艺术。这时候,博斯那张著名的《人间乐园》就在奥兰治手里,这张画有多重要我们之前已经说了,大主教就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张能够与之匹敌的作品。于是他高价聘请了“博斯二世“勃鲁盖尔,又在精神上激励他勇于超越博斯。所以,才有的《叛逆天使的堕落》。

接下来我们讲另一幅画:《冬日狩猎》

《冬日狩猎|The Hunters in the Snow》

1565年 @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在完成了《叛逆天使》这张作品之后,勃鲁盖尔离开了安特卫普,来到了不远处的布鲁塞尔定居,并且娶了自己老师的女儿。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从这之后,勃鲁盖尔就再也没有画过超现实题材的作品,他的风格突然转向了民俗。农民生活变成了他人生最后六年的艺术主题,农民的婚礼,集市,低地地区流传的谚语,都成了他笔下的诗歌,他是第一个把这些通俗题材搬上画面的画家,比以现实主义自居的库尔贝,整整早了300年。

《冬日狩猎》是一位委托人要求的十二张画之一。委托人希望他能为一年中的每个月份都画一张画,尺幅多大由勃鲁盖尔自己来定。这可是一个相当诱人的合同,尺幅就决定着价格,一次又是十二张订件。可见,勃鲁盖尔在这个时期已经是相当受欢迎的画家了。

The Harvesters (August/September)

The Gloomy Day (February/March)

Haymaking (June/July)

The Return of the Herd (October/November)

Hunters in the Snow (December/January)

左右滑动观看订件其他画作

1565年的时候,勃鲁盖尔完成了这张作品,具体是代表冬季中的哪个月,我们不太清楚,因为他生前只完成了十二幅中的六幅(现存五幅)作品。背景介绍清楚了,我们来看画。

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幅雪景之一,另一幅是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一个中国,一个西方,完全不同的材料和感觉,但都画出了大雪的那份宁静。

画面是从左边开始,在一处高坡上,几个猎人带着猎狗打猎归来。从他们垂头丧气的动作上能看出,今天非常疲惫,但收获并不多,只有最左侧的一个人背着一只兔子。他们的身后是一家酒馆,人们正在生火,应该是晚饭的时间到了。酒馆的招牌掉了一个扣,歪斜的挂在栏杆上也没人修理。看来在相对稳定的农村,人们根本不需要在这些外在功夫上做文章,菜做得好吃,酒的价格合理,再加上有个爱笑的姑娘当服务员,生意就一定会红火。

顺着三个猎人的方向往右,一个急促的斜坡之后,风景立刻变了一幅样子。这是一片宁静的,低低矮矮的村庄。人们正趁着农闲聚集在村中心的冰面上玩耍,有的在打冰球,有的在滑冰。小朋友们结串追逐着,笨拙的人不小心摔倒在冰面上,帽子都掉了,显得非常狼狈和滑稽。有几处房子正升起炊烟,也许这就是猎人们的家,即使他们没有什么战利品,家还是会给他们提供暖暖的房间和美味的晚餐。女人们还是会爱着他们,孩子们还是会崇拜着他们,春暖花开之后,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

这是一幅寒冷的画面,同样也是一副温暖的画面,这是一幅朴实的低地劳动人民之歌。画里有着只在阿尔卑斯山才能看到的雪峰,整体画面非常疏朗,却又不乏细节。那些可爱的房子,上面挂着又长又尖的冰挂,那些远处的树和毛茸茸的树枝,当然还有那些可爱的人,每一处都诉说着勃鲁盖尔细腻的观察能力,这些生活中的点滴被勃鲁盖尔以乐观和深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交响诗。

非常可惜,好时光刚刚过了几年,勃鲁盖尔就死了。他留下两个孩子,大的也叫彼得,长大之后以复刻老彼得的画为生。我们在很多博物馆里看到类似于勃鲁盖尔的画,其实都是小彼得画的。二儿子叫杨,他没有走父亲这条路,而是投入到新时代的艺术中,在讲鲁本斯的时候,我们还会提到这个人。

小彼得.勃鲁盖尔画像

by 安东尼·范·戴克

杨.勃鲁盖尔和家人画像

by 鲁本斯

临死之前,勃鲁盖尔把妻子叫过来,嘱咐她马上烧掉自己的一些作品。因为新教运动中,加尔文派的信徒正在四处捣毁基督教艺术,如果被他们看到,这些画不但会被毁,还会让孤儿寡母受到牵连。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勃鲁盖尔的作品,尤其他晚年画的那些美丽素描,我们都无缘得见了。

好,本期节目就到这,让我们记住从博斯二世到农民画家,温暖细腻又不失幽默的尼德兰画家 勃鲁盖尔

【版权声明】音频及文字版权属作者张法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