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斋念佛的王夫人,为什么执意要赶走金钏儿?
本文音频:吃斋念佛的王夫人,为什么执意要赶走金钏儿?
王夫人是荣国府的二太太,刘姥姥评价她: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也就是说,王夫人吃斋念佛,慈悲为怀。
很多人说王夫人的吃斋念佛是装出来的,其实手段厉害着呢,比如发起抄检大观园,比如带人清理宝玉身边丫鬟,而追根溯源,大约都跟赶金钏儿一回有关。
金钏儿是服侍王夫人的贴身丫鬟,却因为跟宝玉调笑了几句,就被王夫人赶了出去。且是立即赶出,永不录用的那种。
按照金钏儿所说:“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也就是说,金钏儿是从小就服侍王夫人的。十几年的主仆之情,王夫人竟然一点不顾。
吃斋念佛的她,为什么这一次这么狠心,执意要把金钏儿赶走?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很容易站到弱者一方,替金钏儿叫屈,觉得王夫人未免风声鹤唳小题大做了,金钏儿和宝玉素来亲近,常开玩笑,并没有明显过失,过去也没见王夫人申饬,为何这一次就不行了?
其实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很好理解这件事。对王夫人来说,她作为一个母亲,又是出身高贵的当家主母,自然是带有明显的阶级属性的,她的眼中心中最关注的不是底层丫鬟的死活,而是自己宝贝儿子的身心健康。
即便金钏儿服侍了她很多年,她也在得知金钏儿投井后一个人坐在房内垂泪,还赏了金钏儿娘五十两银子,把金钏儿的月例给了她的妹妹玉钏儿。但这些补偿,终归还是无法挽回金钏儿的性命。
其实金钏儿被赶出,一定程度上是背了锅的,因为她触碰到了王夫人的底线。还记得林黛玉进贾府一回,王夫人说宝玉是祸根孽胎,家里姊妹都不敢惹他,听起来好像是在批评自己儿子,其实满满的都是对宝玉的宠溺。
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虽然这个儿子是家里的混世魔王,最让她不省心不放心,但他也是年过半百的王夫人唯一的念想和依靠了。
宝玉挨打一回,王夫人得知后,声泪俱下地劝说丈夫贾政: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
作为母亲,王夫人一共有三个孩子:贾珠、贾元春和贾宝玉,三个子女中贾珠少年好学,但却早逝;贾元春早早入宫,后来成了贵妃。最不成器的应该就是贾宝玉了,整日腻在脂粉堆里,最恶读书。
但正如生活中的我们,那些混得好的子女可能多年都不回一次家,而混得最差的却能整日守在父母身边。对王夫人来说,贾宝玉是她三个子女中最没有出息的,但却也是唯一的依靠了。你说她这个做母亲的,能不时时留心在意吗?
因此,当她意识到宝玉长大了,已渐知男女之事而身边丫鬟却没有避嫌,竟然当着她的面与自己的儿子调笑,她这个做母亲的又如何能忍呢?同时,她的阶级属性也决定了,她宁可错杀三千,也不会放过一个。
因此,前有金钏儿被赶出,最后投井而亡。后有晴雯、芳官、四儿等人被赶出,最终也是死的死,出家的出家。
金钏儿、晴雯等人固然是一派少女天真,我们不能说她们错,但王夫人错了吗?作为母亲,见不得丫鬟与儿子调笑,无论怎么处罚,在古代的贵族家庭中,似乎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当然,除了做母亲的天然心理,王夫人应该还有个心病,那就是赵姨娘。赵姨娘这么倒三不着两的人,竟然成了贾政的妾,你觉得她靠的是什么?
古语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王夫人出身大家,赵姨娘出身卑贱。大约金钏儿对宝玉的那一番言语,乃至神情动作,猛然就勾起了王夫人的一块心病,为了永绝后患,因而执意要赶走金钏儿。
但不管怎么说,就王夫人赶走金钏儿这件事儿。金钏儿有些委屈是真的,但站在一个母亲的立场,站在一个豪门贵妇的阶层来看,王夫人似乎也没什么大错。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