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柏八正汤治湿热淋
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胀或坠痛,尿道不利者为淋病,亦称“淋证”。古时认为淋证有五种: 气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合称”五淋”,其发病原因,《诸病源候论》称“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后世医家根据临床实践,认为有一种淋证是由于“热在下焦”所致,以后又有医家补充: 不单纯是热且有湿,系湿热积于下焦渗入膀胱所致,这种淋证称为湿热淋,且为淋证中最常见的一种。
湿热淋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疾患。
临床共观察25例适应服用知柏八正汤的尿路感染患者,包括急、慢性肾孟肾炎和膀胱炎,病人均存在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或有小腹拘急,或伴有寒热身痛腰痠等不适,亦有血白细胞升高者,舌苔多黄腻,脉象滑或滑数,辨证属湿热淋证; 治疗过程中均不并用西药。
知母、黄柏、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栀子、滑石、甘草梢、灯芯、制军
方解与功效: 八正散(和剂局方)是治疗湿热淋的主方,方中瞿麦、木通、车前子是清热利水通淋的主药,辅以扁蓄、滑石、灯芯草清热利湿、通淋利窍,栀子清泄三焦火热,制军泻热下行。在八正散原方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加强清利下焦湿热的功能。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木通、车前子煎剂内服,有明显利尿消炎作用,对于急,慢性肾孟肾炎、膀胱炎等引起的排尿困难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黄柏、知母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均有强烈的杀菌作用。所以诸药合用,不仅改善膀胱刺激症状、且有灭菌功能,故可巩固疗效。
1.既往有胃痛史者去木通(因木通苦寒败胃)
2.大便稀,热不重者去制军,
3.兼有带下者,同时选用“蛇苦矾煎剂”坐浴熏洗。
蛇苦矾煎剂药物组成: 蛇床子、苦参、枯矾 ,煎熏洗外阴。
张xx,女,44岁,既往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腰痛,时有尿频、尿急、排尿痛2年,加重1个月而来诊。尿常规化验: 400倍视野中可见白细胞散在满视野,红细胞3~4, 蛋白±; 中间尿培养:无菌生长; 诊为慢性尿路感染。
主证: 腰痛久久不愈,小便频急,尿后余沥涩痛,舌质隐青,体胖大,舌根部苔黄腻,脉滑数,尺弱。
辨证: 湿热淋(系肾虚膀胱热所致)
治则: 拟先清利膀胱湿热,后滋补肾阴。
知柏八正汤去木通: 知母15g,黄柏25g,车前子(另包)50g,扁蓄15g,滑石10g,甘草梢10g,瞿麦20g,栀子15g,灯芯5g
服3剂药后尿化验恢复正常,症状减轻,继服3剂驱除余热,症状消失,以后复查2次尿常规均正常,更服六味地黄丸巩固疗效。
1.尿路感染在临床上很常见,尤其是女性,肾孟肾炎又是尿毒症的原因之一,又常可导致菌血症、败血症甚至死亡,近年来,抗菌药物虽有很大进展,但并没能降低尿路感染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本研究仅观察了尿路感染中证属湿热淋者,采用知柏八正汤剂内服取得一定疗效,有的慢性尿路感染患者,长期应用各种抗菌素,初期显效,后期久治无效而改服此方方得治愈或好转。但所用之药不能单从抑菌杀菌考虑,其因虽然同有淋证表现,尿中均培养出大肠杆菌,而辨证不同,疗效则异,故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2.根据临床实践证明,虽同诊断为尿路感染,唯独辨证属湿热淋者服用知柏八正汤才能奏效,否则疗效差。如治患者瞿某,具有尿频、尿急、排尿痛,小腹冰冷等症; 尿常规化验:400 倍视野中可见白细胞散在满视野,红细胞0-2, 蛋白±、舌质隐青,嫩; 脉沉细无力,本属下焦虚寒证,而初诊误用知柏八正汤3剂,诸症加重。化验尿常规: 白细胞满视野有集团,红细胞3-5, 蛋白(+),自觉症状亦有加重。二诊辨证虚寒血瘀,治用温肾活血药: 小茴香8g,乌药15g,当归25g,元胡15g,竹叶15g,甘草梢15g,服药3剂诸症减,尿化验: 白细胞0-1, 红细胞消失,蛋白阴性,以后数次尿化验均正常。此例虽也有小便淋沥不已的淋证表现,但按中医辨证属肾虚下元不固而致,当与湿热蕴结于膀胱之湿热淋有别,非知柏八正汤所能治愈,且用之虚寒证尤甚,加重病情,故不可不辨证论治。
3.治标后必治本,巩固疗效以防再发,临床观察,尿路感染病症中确有如《诸病源候论》中所述“肾虚而膀胱热,膀胱热则水下涩”类型的淋证。这类病例根据急者治标的治疗原则,先拟清利湿热,当膀胱刺激征、黄腻舌苔及滑脉等湿热证象消失后,必须予以补肾,提高抵抗力以对抗病邪,方能巩固疗效,但又不宜过早使用补药,以防留邪于内,这点优于单用抗菌素治疗,也是中药疗效较高的原因之一。
4.湿热淋与带下症关系甚为密切,带下症患者容易发生湿热淋。本组22例女性患者兼有带下者10例,占45. 4%,带下症不愈又易导致淋证复发,故欲治愈淋证必兼治带下症实属重要。用蛇苦矾煎剂局部熏洗,每日1-2次,疗效迅速,一般外用1-2付见效,3-4付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