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伍原则有什么
中药的配伍原则很简单,根据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结合病症配合使用,“四气”指药物的“寒凉温热”;“五味”指:“辛、甘、酸、苦、寒”一般药物只有一味一性,各种药物配合使用的时候根据君臣佐使组成方剂。
1、运用原则
(一)四气是指寒凉温热四性。运用原则是:“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温性,热性药如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等,多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症;寒凉性药如石膏,黄芩,黄连,黄柏等,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常用于治疗阳热症。温热与寒凉药同用,则多用于寒热错杂症。
(二)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寒、咸五味,“辛散能行,“甘能补能和”“酸能”,涩能收,“苦能泄能燥“,”“咸能软能下。”运用原则是:辛味药如麻黄,川芎,半夏等多用于外邪袭表,气滞血瘀,痰湿等症;甘味药如生地,鹿茸,黄芪,阿胶等多用于阴阳气血诸虚症;酸味药如山茱萸,五味子,乌梅,金英子,白芍等,多用于久病滑脱虚症;苦味药如大黄,葶苈子,槟榔,莪术等多用于瘀结,痰饮,积滞,气逆,湿阻等症;咸味药如芒硝,牡蛎,鳖甲,海藻,等多用于瘰疡,瘿瘤,血分瘀结,大便燥结等症。
大部份药物只具有一性一味,即使多味药也是其中一味为主,绝无二重性。诚然单行是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因此必须相互配伍运用。
2、配伍方法:
(一)辛甘温热法:辛甘发散以治寒症。主要用于两种情况,一为发散风寒,如桂枝汤,用辛、甘、温配桂枝,配甘草、大枣用于外感风寒症;二为发散风,寒,湿如桂枝附子汤,用甘大热附子,辛、甘、温桂枝配甘草,大枣用于风寒湿邪留着肌肉,痹阻筋脉症。
(二)辛甘化阳以治阴虚里寒症。主要用于三种情况:一为心阳虚,如桂枝甘草汤,用辛甘温桂枝入心助阳,配甘草益气。二药辛甘合化,阳气乃生,用于心阳虚心悸症;二为脾阳虚,如附子理中汤,甘辛大热附子,干姜配人参,白术,甘草合化,温中助阳,益气健脾,用于脾虚寒吐利腹痛症;三为肾阳虚,如四逆汤,用甘辛大热附子,干姜温肾回阳,配甘草益气补虚,合为辛甘化阳,回阳救逆要方,主治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至四肢厥冷,腹痛吐利症。
在表里俱寒的情况下,可用麻黄,附子,细辛相伍,集上述辛甘发散与辛甘化温二法于一方,主治少阴阳虚兼太阳外感症。
(三)辛甘寒凉法
1、辛凉宜透以治风热表症。如桑菊饮用辛甘(苦)微寒菊花,甘(苦)寒桑叶,辛凉薄荷相伍,甘凉清轻,辛宜疏散,用于风温初起。
2、辛甘清泄以治阳明经症,如白虎汤用辛甘大寒石膏配甘草,梗末,用以阳明里热亢盛熏蒸于外的“五大一黄”症。辛甘润养以治瘥后虚弱,如竹叶石膏汤用辛甘大寒之石膏和竹叶,清热除烦,配人参,甘草,麦冬,粳米溢气生津,滋养胃液,为热病愈后滋养肺胃阴液要方。本法意在育阴,不在泻火。
3、辛苦温热法:辛散麦寒,苦降肺气,以治风寒表实症。如麻黄汤用麻黄,桂枝辛温开表以散风寒,麻黄,杏仁苦温降泻肺气以平喘咳。用于风寒闭肺咳喘症。
4、辛苦寒温并用法:辛开苦降祛寒清热,错杂痞症。如附子泻心汤,用细辛(甘)大热附子配苦寒大黄,黄连,黄岑泻火开结。用于热痞兼表阳虚,实际属于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痞症。
5、辛苦寒凉法:辛寒解表热,苦寒清里热。如葛根岑连汤,用辛甘凉葛根发表解热,配苦寒黄芩,黄连清热泻火,用于表里俱热下利症。
6、苦咸寒法:泄热攻下。如调胃承气汤,用苦寒大黄荡涤实热,配咸寒芒硝润燥软坚,用于燥热实邪初结阳明府症。泄热破瘀。如桃核承气汤,用苦寒大黄,咸寒芒硝,除润下攻燥外,还有泄热破瘀功效,再加桃仁,桂枝活血化瘀,用于下焦瘀热蓄血症。化痰散结。如大陷胸汤用苦寒大黄,甘遂配伍寒凉,芒硝共奏泻热散结,软坚化痰,开胸逐饮之功,用于实热结胸症。
7、酸甘寒法:如芍药甘草汤用酸苦寒芍药配甘草,酸甘药配甘味药,以滋阴液,谓之酸甘化阴。阴有所补,筋有所养,则四肢挛结得舒。芍药、甘草作为酸甘阴对药,在临床上运用十分广泛,如桂枝汤,小建中汤,黄芩汤,均属其例。
8、辛酸温热法:如小青龙汤,用辛温之麻黄,桂枝,半夏,干姜,细辛散风寒,温化水饮,一辛一散,一酸一收,既能温脾逐饮,又能止咳平喘;既无肺气耗散太过之弊,又无敛肺遏邪之虞。这是前人治疗风寒束肺,兼有理喘咳的一大用药特点。
上述八法,往往数法合用,一方多味,多性,多法,多功能之作用。由于中药“一物之内气味兼有,”药与药之间,“或是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因此组合成方之后,由于性和味的不同,其功用主治也都有千差万别,性味运用之妙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