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从河南碑刻谈古代石刻书法艺术

最近,我国应日本的邀请,选择河南省保存着汉画像石和三代碑刻的部分拓本,到日本展出。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精美作品。现在就其中碑部颁谈一谈古代的石刻书法艺术。

石刻文字,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大宗宝贵遗产。在中国的古代石刻文字中,碑志占了绝大多数。人们常常统称为“碑刻”。这种碑刻遍布全国各个地区,从中原腹地到遥远的边疆,几乎没有哪一个省、区没有的。

这些古代的碑刻,绝大多数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按照他们的需要而写刻的。它的内容,我们自然需要批判地对待。但是,它也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古代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历史资料。更普遍为人重视的,是由这些碑刻保留下来的极其丰富的古代书法艺术。我们试看宋代欧阳脩的《集古录》,这是古代著录金石最早的一部书,其中固然谈到了有关史事、文词等等方面,但有很多处是涉及书法的。又如清末叶昌炽的《语石》,是从种种角度介绍古代石刻的一部书,其中谈到时代、地区、碑石的形状、所刻的内容、书家、字体以及摹拓装裱,可称详细无遗了。但在卷六的一条中,作者说:

“吾人搜访著录,究以书为主,文为宾。……若明之弇山尚书(王世贞)辈,每得一碑,惟评骘其文之美恶,则嫌于买椟还珠矣。”可见他收藏石刻拓本的动机,仍然是从书法出发的。

中国自商周至现代,各种书法一直在发展、变化、革新、进步。从形式方面,有篆、隶、草、真、行种种字体。在艺术风格方面,各个不同时代乃至各个不同的书家又各有其特点,这便构成了书法艺术史上繁荣灿烂的局面。可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这些书法的真迹存留到今天的已经极少,有些只有从一些碑刻中才能见到它们的面目。所以,碑刻不但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又是一座灿烂夺目的艺术宝库。

特别值得提出:在看碑刻的书法时,常常容易先看它是什么时代、什么字体和哪一书家所写,却忽略了刻石的工匠。其实,无论什么书家所写的碑志,即经刊刻,立刻渗进了刻者所起的那一部分作用(拓本,又有拓者的一部分作用)。这些石刻匠师,虽然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却是我们永远不能遗忘的。

古代碑刻的写和刻的过程是:先用朱笔写在石面上(因为石面颜色灰暗,用朱笔比较明显),称为“书丹”;然后刻工就在字迹上刊刻。最低的要求是把字迹刻出,使它不致磨灭;再高的要求便要使字迹更加美观。因此,书法有高低,刻法有精粗,在古代碑刻中便出现种种不同的风格面貌。这种通过刊刻的书法,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注意石面上刻出效果,例如方棱笔划,如用毛笔工具,不经措画,一下绝对写不出来。但经过刀刻,可以得到方整厚重的效果。这可以《龙门造像》为代表。一种是尽力保存毛笔所写点划的原样,企图摹描精确,作到“一丝不苟”,例如《升仙太子碑额》等。但无论哪一类型的刻法,其总的效果,必然都已和书丹的效果有距离、有差别。这种经过刊刻的书法艺术,本身已成为书法艺术中的另一品种。它在书法史上,数量是巨大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河南地区,是殷、东周和后来的东汉至北宋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留下的碑刻也是比较丰富的。近碑刻的种类,随着它的内容和用途,本有多种,但其中主要以碑铭、造像记、墓志铭为宗。下面所谈河南地区自汉至元的各体书法,即从笑写与刀刻结合的效果来考查。所举的例子,也涉及展品以外的碑刻。
古代碑志,在元代以前都是在石上“书丹”,大约到元代才出现和刻帖方法一样的写在纸上,摹在石上,再加刊刻的办法。古代既然是拓本便永远无法对照比较了。相传曹魏《王基碑》当时只刻了一半就埋在土中,清代出土时发现另一半还是未旋的朱笔字迹,这本是极好的对照材料。但即使这半个碑上朱书字迹幸未消灭,也仍然不能代替其他石刻的比较研究。所以我们今天作这书面的研究,只好就字体风格相近的古代墨迹和石刻作品来作比较了。
  
在河南的碑刻中,篆、录、草、真、行五种字体都各有精品。下面按类作初步的评述:
篆类中所谓“蝌蝌”一体,原是“古文”类手写体的,它的点划下笔重,收笔尖,这在《正始石经》中的“古文”一体表现得最突出。但我们从近代出土的许多殷代甲骨、玉器上朱笔、墨笔书写的字迹和战国竹简上墨写的这类“蝌蚪”字迹来比较,不难看到《正始石经》上的“古文”笔法的灵活变化方面,当然有不如墨迹的地方,但每字之间风格是那么统一,许多尖锋的笔划,刻在碑石上,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捶拓磨损,仍然不失它的风度,这不能不使我们钦佩这些写者和刻者手法的精妙。
至于“小篆”一体的特点,在于圆转勺称。它的点画,又多是一般粗细。写在碑版中,似乎不易表现什么宏伟的气魄,其实却并不如此。例如《袁安碑》,即是字形并不写得滚圆,而把它微微加方,便增加了稳重的效果。这种写法,其实自秦代的刻石,即已透露出来,后来若干篆书的好作品,都 具有这种特点。像《正始石经》中小篆一体,也是如此。后来不少碑额、志盖,这种特点,常常是更为突出。河南石刻中还有特别受人重视的一件篆书。河南石刻中还有特别受人重视的一件篆书,即是李阳冰所写《崔祐甫墓志盖》。李氏是唐代篆书大家,被人称为可以直接秦代李斯笔法的。唐人贾耽题李阳不碑后云:“(李)斯去千载,(李阳)冰生唐时,冰今又去,后来者谁?后千年有人,吾不得知之;后千年无人,当尽于斯。呜呼郡人,为吾宝之!”可见他的篆书在当时声价之高。但他传世的篆书碑版,多数已经磨损,或经翻刻。这件崭新的志盖,却是光彩射人,笔法刀法都十分精美。世传李阳冰的篆字,以福州《般若台题名》为最在,以张从申请《李玄静碑》中“李阳冰篆额”款字一行为最小,至于北宋的《嘉祐二体石经》,里边“小篆”一体,和《李碑》那几个大字大小相等,而它的气势开张,并不缩手缩脚,这比之李阳冰,不但并无逊色,而且是一种新的境界。《嘉祐二体石经》中篆书中有章友直所写的一部分,我拿故宫所藏唐人《步辇图》后章氏用篆书所写的跋尾墨迹来比,更觉得石刻字迹效果的厚重。人前讲书法的人,常常以后人赶不上前人,现在从《袁安碑》、《崔祐甫墓志盖》到《宋石经》来看篆书的发展,分明见到后者未必逊于前者。对旧时代的评书观点,正是一个有力的反驳。同时也算给那位贾耽一个满意的答复,即“后千年有人!”
隶书,最初原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把圆转的笔迹,改成方折。原来连续不断处,大部分拆开,再陆续加工。点画都具备了固定的样式和国重姿态。这便是今天所见的“汉隶”。河南原有许多汉碑,像《尹宙碑》、《韩仁铭》等,常为书家所称道,但解放后出土的《张景碑》从书法艺术水平上讲,实属“后来居上”。扫汉隶字体的点划,多是在定型中有变化,因字立形,并没有死板的写法,又能端重统一。今天我们看到的汉代简牍墨迹极多,也有许多和某些碑刻字体一致的,但它们之间的艺术效果,是究竟有所不同的。往下看去,曹魏时的《受禅表》、《上尊号碑》等,便渐超方整,变化也比较少了。这大概是因为这个时期日常能用的字体,已渐渐进入真书(又称“金隶”、“正书”、“楷 书”)的领域,汉隶是在特定的场合应用的,所以也是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来书写的。到了晋代人所写汉隶字体,又有变化,大的像《三临辟雍碑》, 小的像《徐义墓志》那一类的恶隶,虽然笔划较灵活,但似用一类扁笔所写,这大概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改制了书写工具。一了唐代,隶体出现了一次大革新,它的点划尽力遵用汉碑的笔法,要求圆润而有顿挫。结字比汉隶微加高,多数成为正方形。在用笔和结体上,都成为唐隶的特有风格。后世喜好“古朴”风格的,常常轻视唐隶。但一种字体,随着时代的变迁,是不能不变的。自汉代以后,各时代都有新的探索。从具体的作品看,也有较优较差的不同。唐代人用隶书体,是使用旧字体,但能在汉隶的基础上开辟新途径,追求新效果,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我们试看徐浩写的《嵩阳观碑》和他的儿子徐珙写的《崔祐甫墓志》,这些碑和志的书法就给人以整齐而不板滞,庄严而又姿媚的感觉。如果按汉隶的尺度来要求唐人,当然不会符合,但从隶书的发展来看,唐隶毕竟算是一种创造。
(0)

相关推荐

  • 汉 隶(简)

    今天,直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写了篇关于汉隶的文章,历时两个小时,一千四百多字.可惜临发布时一不小心被删除了.心里很颓丧.实在不想再把文章重写一遍.这里摘要补写一下. 汉隶在篆书和楷书之间过渡的一种字体. ...

  • 汉代篆书碑刻代表《袁安碑》,宽博舒展、朴茂雄厚

    <袁安碑>,全称<汉司徒袁安碑>,立于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残高139厘米,宽73厘米,厚21厘米,碑文共10行,主要记述袁安的生平.书体属篆书书法作品,1929年在河南 ...

  • 书法起源——三国时期及代表作

    2021-09-08 22:17· 曹丕于公元220年在洛阳称帝,国号魏.次年,刘备在成都即帝位,国号蜀. 又次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帝,国号吴.自此汉朝被三国鼎立的局面所取代. 后来,司马炎先后 ...

  • 千年风雨、大唐盛世,尽在碑林

    文/倪政南 摄影/大林 西安旅游,碑林并不是许多人的首选目的地,纵览兵马俑.徜徉华清池才是西安旅游的必去之地.但西安碑林实在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历史宝库,从佛教雕塑到碑文经典.从志铭棺椁到各色石像,可谓是 ...

  • 刻在石头上的大唐

    晋祠,地处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是一处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之地.它背靠悬瓮山,前临难老泉,现存有亭台楼阁.殿堂桥榭等各式建筑百余座,宋元以来塑像二百余尊,精美碑刻四百余通,古树名木百余株,其中千年以 ...

  • 碑林博物馆

    2010年1月和6月两次来西安,一次是开会顺带旅游,一次是旅游顺带开会.第一次开会之余旅游,因此景点都是匆匆而过,因此第二次时时间更加宽裕,看的也更加仔细.晚上的飞机到了西安,第二天吃过早餐,打车前往 ...

  • 名碑荟萃的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即西安碑林博物馆,是一座以西安文庙古建群为基础,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碑刻.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古代石刻艺术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其藏品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石台孝经>(国宝级 ...

  • 追迹探展 | 河南博物院-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

    石刻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圆雕,或浮雕,或刻文记事,或塑造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中原大地,古代石刻艺术品浩如烟海.深沉雄大的汉代画像石刻,庄严肃穆的陵墓仪仗,琳琅满目的碑 ...

  • 从分封到郡县:浅谈古代中国行政制度演变的必然性!

    文|历史时刻录 图|来源于网络 西汉初期:分封.郡县两制度并存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扫六合一统天下,设三十六郡,改分封为郡县,自此郡县制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分封制为何要被郡县制所替代?分封制有那些 ...

  • 什么叫做不知者无畏?致一凡诗词客:略谈古代治学创作的特点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01 昨天早晨笔者无意间点开了一篇微头条,其内容是一位头条创作者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先生诗作的评价.因为郦波教授的诗从题目到诗中正文的词句,都能在古人的诗歌作品中找到相 ...

  • 从历史文献及神话传说,浅谈古代天文常识

    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在古代,虽然由于科学水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天文学很大程度上与宗教迷信和占星术相联系,但是,并不妨碍古人对天文知识的深入了解. 根据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 ...

  • 趣味文史︱从“飞花令”谈古代诗词游戏

    央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受到观众的热捧,赛制上比第一季增加了"飞花令"环节.这一环节圈粉无数.其实,"飞花令"是由古代的"酒 ...

  • [黄石文坛]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贯休:得得和尚》

    刷新翻看我关注搜索出行政策 [黄石文坛]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贯休:得得和尚> 新东西关注2018-12-30 15:02 销量TOP爆款产品低至0.55折! 超强元神,超多装备,超强回收 ...

  • 启功说书法不谈笔法?笔法尽是胡扯八道?你信吗?信了就错了

    什么是书法?当然是有法度的书写.书法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用一定的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成的富有美感的艺术品.自古至今,很多书法上有特长的人,也都留下了书论. 可是在<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 ...

  • 浅谈古代书画,真伪怎么说?

    古书画千百年来利用摹.临.仿.造.代.改款.添款等一切作伪手段,仿造无数赝品,造成真伪杂糅,难识庐山真面目的混乱局面.鉴定工作者要澄清这些是非,鉴定好这些作品的真伪,除了要有广博文史知识,熟悉书.画史 ...

  • 石佛塔 石经幢《汉唐石韵:长安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展》系列之六

    石佛塔 石经幢 <汉唐石韵:长安古代石刻艺术精品展> 系列六 佳展回顾 石刻艺术是古代璀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石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汉代的石刻雄劲.简练,大巧若拙:唐代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