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防控 ”经验:上海为什么可以不封城不封小区,也不全民检测
很显然,新冠又一波疫情,已经到来。
短短时间,全国本土病例已超过1000例!
无论河北还是东北,不管北京还是石家庄,
上上下下的神经,刹那间突然都绷紧起来!
唯独上海,虽然也有疫情,虽然也在防治,
但是,一如既往,气定神闲,从从容容,
似乎没当回事儿,
确实,也没有让当地市民们感到这真是一回事儿!
河北,石家庄邢台等地,首次上千万人核酸检测后,
第二次核酸检测,前些日子也已完成,
好家伙,也是上千万人!
第三次呢?恐怕也快了。
据说,检测一次,只管七天。
北京,因为顺义、大兴等地出现本土病例,
也很开铺开了大规模核酸检测架势,
东城、西城,原本没有发现什么病例,
但是,因为大兴患病者曾经乘坐地铁4号线,
所以,也开始在两个区大规模核酸检测!
然而,在上海,本土病例虽然已经达到16例,
但是,迄今为止,核酸检测者,并未超过10万人。
动静实在不大,人们一切如常,
生活照旧,工作依然,
上海把这叫做”精准防控“。
这已不是上海第一次成功进行“精准防控”了!
成本极小而效果极好,
动静不大而成效很大,
在新冠疫情已成常态的今天,
上海经验,弥足珍贵,真值得在全国普遍推广。
不说别的,单是算算经济帐,
一个人核酸检测,就算成本在100元左右吧
(这当然是我的推算,因为,好久没做检测了),
那么,1000万人核酸检测,10个亿总是要花销的吧!
虽然咱们家大业大,这点儿小钱算不了什么,
但是,毕竟,倘若能像上海那样”精准防控“,
岂不可以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的节约么?
何况,还有那么多人力、物力,
以及各种辛苦,各种折腾!
上海的“精准防控”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正好,前天,1月27日,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
市长龚正回答了有关疫情防控问题:
龚正:上海疫情防控精准有效,有信心做好相关处置工作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月27日报道:今天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记者招待会,龚正市长在回答疫情防控相关提问时回答说,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精准有效,我们很有信心做好相关的处置工作。
龚正在谈及上海防疫工作时说,这次疫情再次警示我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一刻也不能松懈,必须坚持人、物同防,做到科学精准、高效有序,把疫情防控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当前突出做到三个抓。
一是抓措施的执行。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常态化防控措施,要持续落细落实。当前尤其要严密闭环管理链条,加强隐患排查整治,重点人群定期核酸检测,有的单位可能一个月检测一次,根据这次情况要提前、加大密度。
第二,要抓应急准备,要做到“四早五最”——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力争在最低层级(如这一次发生零星散发层级,就开始行动)、最早时间(疫情处在萌芽状态就行动)、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阻断传染源、防止大规模社区扩散)、综合效益最佳(保护人们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同时对经济社会生活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抓个人防护。借这个机会,我再度向市民倡议,坚持“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看完这则报道,我以为,什么叫做上海的“精准防控”?
龚正市长所说“四早五最”,应是最准确、最权威的概括。
进一步分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非上海独创,全国各地,都是如此。
最低层级、最早时间、最小成本、最大关键、最佳效益——我以为,这恰恰是上海“精准防控”的精髓所在!
如果说有差距,全国其他地方,恐怕就是在这“五最”上显出了差距吧!
最低层级——你们是在最低层级防控吗?
最早时间——你们是在最早时间发现的吗?
最小成本——你们是以最小成本进行防控吗?
最大关键——你们抓住了最大的关键问题了吗?
最佳效益——你们将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了吗?
各位,恐怕没有做到或者没有完全做到吧!
看完龚正市长讲话,老詹有一建议,那就是,
建议全国各城市有关领导,是否将龚市长这个讲话仔细看一看,
尤其是,用“五个最”这把尺子,
将自己的防控措施,逐一衡量衡量,
能够做到这“五个最”吗?
仔细分析,这“五个最”,其实并不复杂,真要做到,也并不难。
难的是,
有没有这个想法?
有没有这个魄力?
有没有这个担当?
行文至此,我突然领悟到了上海经验的核心所在,
表面看,这是一个方法问题,能力问题,智慧问题,
究其实,这是一个精神问题,境界问题,担当问题,
想起一句老话: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上海“精准防控”经验,为什么未能在全国普遍推开?
这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