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家庭教育认识的三重境界
佛家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说,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偈语颇富禅机,晦涩难解,却十分恰当地写出了人生随着阅历、年龄的增长而对事物的看法所发生的变化。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了自己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一说法也体现了人在参禅过程中其认识的不断深化。
作为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我认为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也存在三个境界,一是认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教育,二是认为家庭教育是对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教育,三是认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未来的教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在某一个林场,老板给一个伐木工人一把利斧,他第一天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去跟老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怎么回事,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却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磨斧头?”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头?”
故事虽讲的是如何才能使效率提高,但从中也可以悟出家庭教育,现在家长的问题是小时候希望孩子快点长大,等孩子长大一点却希望把孩子拽回来,因为父母已经跟不上孩子的成长了。“磨刀不误砍柴功”,家长接受教育就是一种磨刀,从长远来看,能使家庭教育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家庭教育的第一境界就是,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家长都倾向于把孩子送去学校、送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通过拼命的拔苗助长,促进孩子成长,结果孩子过早地夭折了。
2016年10月9日,江西赣州市兴国县一位15岁的孩子跳水库自杀身亡,结束了自己稚嫩的生命。而根据他留下的遗书,他选择自杀是因为感觉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也就是我们常常认为的那种厌学孩子),他把自己看成是家庭的负担,而他不想啃老,不想成为社会的败类,用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家庭教育的第二境界就是,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对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教育。很多家长为了改变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修养、知识和技能,并把所学的运用在家庭生活中。在他们的努力下,孩子变得乖巧、家庭关系和睦,孩子的学业也就顺利了,同时家长的工作和生活也顺畅多了。
生命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为了培养孩子,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同时到学校与孩子一起上课,最终与孩子一起成长起来,成为教育知名的教育专家。
家庭教育的第三境界就是,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对孩子未来的教育。于是家长用自己的眼光和格局,根据孩子的特点给孩子设计为未来的教育。
这些家长往往通过思想的引领,去激发孩子找出对生命的热忱,帮助孩子发现生命的理想和目标。这类家长可以做到不盯成绩,不为自己,尊重生命,只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