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的发病原因和起因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染痨虫痨虫传染足形成本病的唯一外因,凼直接接触本病患者,痨虫侵入人体而成病。痨虫致病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传染性:如问病、吊丧、看护等,亲属与患者朝夕相处,都是导致感染的条件,可因直接接触传染致病。
(2)病程较长,渐耗肺阴,“发病后积年累月,渐就顿滞,以致于死”。
2.正气虚弱
(1)察赋不足:由于先灭素质不强,小儿发育未充,痨虫入侵致病。
(2)酒色过度:饮酒入房,重伤脾肾,耗损精血,正虚受损,痨虫入侵。
(3)忧思劳倦:情志不遂,忧思伤脾,劳倦过度,脾虚肺弱,痨虫入侵。
(4)病后失调:如大病或久病(如麻疹、哮喘等病)后失于调治,外感咳嗽,经久不愈,胎产之后失于调养等,正虚受病。
(5)生活贫困:贫贱窘迫,营养不良,体虚不能抗邪,痨虫入侵。
上述病因,均能导致气血不足,正气虚弱,成为痨虫入侵和发病的根本原凼,亦是病情发作或恶化的诱因。
二、病机
1.发病感染痨虫与正气不足互为因果,外因感染是重要的致病条件,内因正虚是发病的关键。因正气旺盛,感染后不一定发病,正气虚弱则感染后易于发病,而病情之轻重亦往往取决于内在正气之强弱。
2.病位本病病位在肺,病变可影响整体,传及脾肾等脏。肺生气,司呼吸,吸入天之清气,呼出体内浊气,职司卫外,若肺气虚弱,卫外不强,痨虫由口鼻入侵,则首先侵蚀肺体,而致发病,出现干咳、痰中带血、咳呛声哑等肺系症状。由于脏腑之间关系密切,肺病日久可进一步影响到其他脏器,终致肺脾同病,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脾虚症状,或肺肾两虚,伴见骨蒸、潮热、男子失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或肝火偏旺,见性急善怒、胁肋掣痛等症,甚或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之运行,而致气虚血瘀,出现气短、喘急、心慌、唇紫、浮肿、肢冷等症。
3.病性阴虚火旺为主。由于病情有轻重不同,病变发展阶段不同,涉及脏器不一,因此病理性质也有差异。一般说来,初起肺体受损,肺阴亏耗,肺失滋润,故见肺阴亏损之候,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或因肺脾同病,导致气阴两伤,后期肺脾肾三脏皆亏,阴损及阳,则见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
4.病势总的趋势是由上及下,始于阴虚,进而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致阴阳两亏,气血俱虚。
5.病机转化由于脏腑之间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病理情况下,肺脏局部病变,也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脏器和整体。
(1)母病及子:肺肾相生,肾为肺之子,肺虚则肾失滋生之源,在肺阴亏损的基础上出现肾亏之证。
(2)子盗母气:脾为肺之母,“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虚子盗母气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上输以养肺,则肺亦虚,终致肺脾同病,土不生金,肺阴虚与脾气虚两候同时出现。
(3)阴阳气血相互影响:肺喜润而恶燥,痨虫犯肺,阴分先伤,故首见阴虚肺燥之证,阴虚生内热,则为阴虚火旺;或阴伤气耗,则气阴两伤,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若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之运行,而致气虚血瘀,则出现瘀血痹阻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