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10人混检样本存疑,二所三甲医院停诊丨关于混检,你知道多少?
作 者:郑州市新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许力勇 编 辑:高少卉
导 读
1月21日,上海报告3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病例1,李某某,男,56岁。1月20日15时左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对医院外包后勤保障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例行检测中,发现有一份10人混检的样本检测结果可疑。1月21日凌晨,病例1的样本经市疾控中心复核,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病例2,周某某,男,53岁,与病例1系住同一小区的邻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月20日下午在对医院相关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例行检测中,发现有一份10人混检的样本检测结果可疑,1月21日凌晨,病例2的样本经市疾控中心复核,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病例3,田某某,女,48岁,系病例1的朋友。1月21日凌晨,市疾控中心在对病例1的密接者排查中发现病例3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两家停诊医院均是在开展新冠病毒核酸例行检测中发现有一份10人混检的样本检测结果可疑(最后检测结果显示阳性)而停诊。
好在,本次上海的散发案例是医院主动筛查时发现的,目前通过第一轮的筛查,还没有发现聚集性病例的迹象。如果主动筛查再晚些时,后果将无法设想。
此次2所医院主动筛查共同的主题词;一份10人混检的样本检测结果可疑。许多人有疑问,什么是10人混检?混检靠谱吗?
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再一次进行科普教育,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核酸检测的“混检”’的事情。
据国家卫健委官方微博,“混检”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采样时,将几个人如3人或5人分别采样后,放至同一采样管中,这种模式也叫做“混合采样”或称“混采”,北京多数情况下采用这种模式;另一种则是在实验室检测时,将3人或5人的样本取相同体积混合在一起,也称“样本混合“。
“混检”模式在武汉、北京、青岛等地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混检”的目的是极大的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比如引发全世界关注的1000多万人口的青岛全员核酸检测在5天内基本完成,创造了中国速度。靠的就是十合一”混检 节约大量时间和社会成本。
其实混检策略并不是一个新的想法,二战时期,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多夫曼(Robert Dorfman)就开发了混合测试的方法来检测美军的梅毒感染情况。数十年后,混合测试又用于筛查血液样本中的艾滋病毒(HIV)和肝炎病毒。此次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中,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混检”技术得到了提升。国家级层面也及时发布相关规范进一步提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和效率。
规范中明确说明:针对新冠病毒核酸10合1混采检测(10-in-1 test)技术(指将采集自10人的10支拭子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的方法)。并列出了十大项技术规范。
关于两种模式“混采”“混检”国家卫健委官方微博上回应:第一种“混采”模式,不会影响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后一种将样本混合检测的模式,对检测敏感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是已知的。
具体来讲,十合一混采检测技术就是将采集自10个人的10支拭子样本集合于1个采集管中进行核酸检测,混检筛查中一旦发现阳性,将会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对该混采管的10个受试者暂时单独隔离,并重新采集单管拭子进行复核,再确定这十个人当中到底哪一个是阳性;如果检测结果是阴性,意味着这十份样本全部都是阴性,混检的十个人都是安全的。这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检测效率,是符合规定的,结果也是准确的,不会出现漏检、错检等问题。
从上述可以看出,”混检”一般用于低风险地区大规模大批次的人群筛查比较适合,因为此类人群感染率比较低,如根据武汉市卫健委资料显示,2020年3月29日至4月10日,该市共筛查复工复产者约14万人,检测阳性率仅为0.08%。从2020.7.3号给出的北京数值: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到0.04%。感染率低的的用“10合1混检”要比“单采单检”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
打个比方,混检可以大幅提升了核酸检测能力,比如,现在北京的日检测能力是20多万,使用这种结合模式,可使日检测能力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200多万。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发热门诊有症状患者、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高风险地区或是感染率比较高的地区人群核酸检测应采用“单采单检”,对于低风险人群的筛查,则可以优先选择“混检”。高风险地区或是感染率比较高的地区人群核酸检测如果采用“混检”会适得其反,比如美国感染率近10%,如果“混检”会大幅度增加工作量,显然是不合时宜。
总之,采取混检最大的优势就是提高效率,检测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早发现、早处置,采用混检的办法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检测效率。早一天发现传染源,就可以早一天采取隔离措施,早一天减少传播风险,这对于整个疫情处置和疫情防控是非常有利的。”
上海的两家医院正是如此发现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担心的是不知道这些病例还会有多少后续的疫情问题显现出来,这要等待时间给出答案。最后想说;疫情防控是大事,一刻也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