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正:拿话筒的艺术人生

此文来自《中国民航报》

“我的芳华——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

全文字数4200

阅读时间约 10分钟

本文作者 李芳芳

文末附有视频

文学正

现任中国民航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局长

历任民航北京管理局航行处调度员、管制员

华北局航管中心指挥调度室塔台管制室副主任

华北局航管中心指挥调度室塔台管制室主任

民航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副主任、主任

民航华北空管局局长助理、副局长

兼任北京区域管制中心主任

民航第9期中青班学员

被评为“全国民航十大杰出青年”

“北京市劳动模范”

周越摄

2009年10月1日,首都上空非比寻常。

“马上人工影响天气,民航调整原起飞计划安排!”

“根据通知,预计原定计划一半的航班要受影响。”

“旅客已经登机了,是否需要通知旅客下机?”

“按计划做好全部航班的放行准备!绝不让登机旅客下机!”

……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开始前,时任华北空管局副局长的文学正接到突然通知。他一秒钟都没耽搁,立即做出决定。

90架计划航班全部“抢”在禁航前按时起飞,没有一架航班因为意外调整被“按”在地面不能起飞,也没有一位旅客需要重新登机。

如果没有当机立断,至少有40多架航班、数千名旅客,会因为这一突发情况而延误数小时。

一架架航班密集起飞,文学正不眨眼地盯着雷达屏幕,直到所有航班的小圆点离开北京终端管制空域,才长舒了一口气,走出了管制室,在高高的塔台下,点起了一根烟。他说,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巨大压力后,更显珍贵。

“有人问我,做这个决定时,心里有没有后怕?直接按通知调减一半航班,等结束后再起飞会更轻松吧?”文学正说,“这样是没错,但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大家看看空管人的责任和担当。”

当天清晨5时,距离10点开始的阅兵式还有5个小时,前一天没回家的文学正就醒了。看到窗外有雾,他马上在心中计算各种预案:完全没有限制,怎么指挥?限制影响一半航班,能不能以最小间隔确保航班全部起飞?限制影响四分之三航班时,最少影响几个航班?……

“为祖国、为人民能做一点贡献,是我的幸福,也是我对管制职业的尊重和爱。”他说, “别觉得我在说套话,这是真正的心声,是我作为一名空管人的职业信念”。

也正是因为这份信念和爱,才让他在职业生涯中,始终把压力放在自己身上,想方设法,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尽力为社会公众和行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空管服务,虽然大多数时都是“无名英雄”。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泰戈尔

1984年毕业后,在民航北京管理局航行处塔台(进近)管制室担任管制员。图为文学正在首都机场老塔台指挥飞机,当时首都机场日均起降航班约90架次。

文学正很爱管制这个行业,并且乐在其中。用他的话说,“我从骨子里爱管制,我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它,做好它,这让我感到很快乐”。

对管制的爱从1984年大学毕业填志愿时可见一斑。

“当时指导老师拿着分配表让我们填,我马上就填了首都机场塔台。”文学正说,他的同班同学有想去民航管理机关的,但是他只想当拿话筒的管制员。“我们在上学时模拟管制工作时,我的同学们有的就说我特像管制员”。文学正从来不掩饰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信和对管制的爱。

如愿以偿来到了民航北京管理局,文学正进入调度室,成为一名调度员。“当时,调度员是空管运行的核心,实行接收—放行制度,每天都由调度员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机场是否开放,岗位重要,责任很大。”初出茅庐的文学正在这个重要岗位上,满腔热血化为工作热情,至今他对当时所用的发报码张口就来,“QGN CAFT是接收所有飞机的意思。QGO CAFT TO 1000,是到十点前不接收飞机”。

虽然岗位极其重要,但是文学正还是想“拿话筒”,作一名真正的、指挥飞机的管制员。于是,参加工作第二年,他就转到了塔台、进近管制室。

从这一年开始,他靠着过硬的管制能力,开启职场“升级跳”,放单、检查员、班长、塔台进近管制室副主任、塔台进近管制室主任、空管中心副主任、空管中心主任、局长助理、副局长、区管中心主任。2010年,成为华北空管局局长。

“刚进入塔台进近管制室,每天首都机场的保障量是91架次,还不如现在高峰时期一小时的起降架次。”文学正说,他一路见证着中国民航高歌猛进,首都机场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三跑道机场。

1990年航管中心指挥调度室塔台支部队参加足球比赛。上排右三为文学正。

北京亚运会后的1991年~1995年,北京地区的民航业发展进入高峰期,空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航班量也快速增加。其中,1991年的航班保障量同比增长了28.6%,1995年增长了27.35%。

需要指挥的飞机越来越多,对管制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升职后,就不拿话筒指挥飞机了,将更多精力放在现场监控和运行管理上,但文学正始终都有“话筒情结”。

“指挥飞机也是艺术。看着满屏幕的飞机,在我的调配下变得简单有序,非常开心。”他说,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一切都是越简单越好。

“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当班长时,上班和兄弟们一起指挥飞机,下班和兄弟们聚会聊天”。文学正拿了11年话筒,直到1996年当上空管中心副主任后,因为管理事务过多,才慢慢放下话筒。“现在不能拿话筒了,但还想组织个领导岗位的模拟机指挥大赛,就想重温发指令的感觉”。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泰戈尔

1994年,文学正时任塔台管制室主任,在塔台指挥飞机,图中手持话筒者为文学正。

道路与梦想,鲜花与荆棘。跌宕起伏的管制生涯,文学正乐在其中,但也痛苦过,痛哭过。

管制员不仅要确保自己指挥安全,还要在飞行员误操作等各种特情出现时,力挽狂澜。如果特情处置不成功,就可能面临难以预估的后果。很多人因为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压力,而离开管制岗位。

“2707,迅速左转航向360,上升高度到900米保持 !”

这是文学正在1987年放单后,遇到的职业生涯第一个特情。他对这个航班号始终念念不忘。

当时,该航班突然突破指令自行三转弯,而其下方五边正好有另外一个航班正常飞行。眼看着两个航班的间隔越来越小,文学正的声音立即变大,同时发出了转向和上升高度的指令。

“在进近范围内,飞机每秒钟的速度是100多米。这个航班没按指令飞,最近时两机除了上下高度差,水平间隔只有1000米左右,也就是,其实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文学正说,“当时不怕,事后后怕!”

1991年文学正赴美国参加FAA组织的美国高级雷达管制培训班,图为培训间隙。

当时不怕,是因为训练有素,极度自信;事后后怕,是想想两架飞机、那么多乘客的生命安全系与一身,难免感觉“千钧重任”。

“默默做了多少次成功‘堵枪眼’的事情,但我们的管制员从来不居功,不求表扬,反而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文学正说,这样的特情,每名管制员都会遇到多次。空管人始终冲锋在前。

但也正因为次数多,压力大,管制员们总是做各种各样的噩梦。文学正也是如此。“有时是自己指挥错了,有时是同事指挥错了,总之就是各种灾难性的后果。”每次从噩梦中醒来,大汗淋漓,他会猛掐自己大腿,确认那只是个梦。

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只是噩梦。成长道路上,必然需要披荆斩棘。

1996年,时任塔台主任的文学正被宣布担任北京空管中心副主任。在上任前,他因为会议需要安排了一名管制员代班。结果,这名代班管制员在指挥时出现了“小于间隔”的不安全事件。

文学正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懊恼,感觉职业生涯的完美记录被打破。整整一个星期,他待在值班宿舍里,不回家不刮胡子不说话。

“夜深人静时,会不出声地哭”。从此,他值班时几乎全扑在管制现场,抓业务能力,抓值班风气。他说,那是早期的“三基”建设和作风建设。慢慢地,加班成为了习惯,强“三基”、重作风的传统也延续了下来。

2004年12月北京区域管制中心作为全国民航第一个区管中心投入运行。文学正为北京区管中心第一任主任。

有人会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离开,也有人会因为更优厚的薪水和待遇选择离开,但是文学正从没动过“走的心思”。“我的性子比较保守,愿意坚持到底。再难再累,擦干眼泪,接着干” 。

稳如磐石,坚守国门,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他依然在“接着干”。

尽管前行,一路上鲜花自然会开放

——泰戈尔

2008年北京奥运会,文学正时任民航华北空管局副局长,北京奥运空管华北地区运行指挥中心副总指挥,荣获北京市奥组委所颁发的“先进个人”。图为文学正在塔台观察航班起降情况。

首都机场T3航站楼西南侧,10多层的华北空管局生产运行指挥中心封顶。北京东六环李桥镇,终端管制中心预计明年6月启用。北京新机场,西塔台完成了地下浇筑工程。

华北空管局的员工感觉局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跑步前进,历史的“欠账”终于慢慢还上了,能有更大的底气跟得上民航发展的需要。

这些飞速进步,离不开文学正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理念。

不论是他的老领导还是现在的同事,都说文学正适合当管制员,更适合管管制员。他自己认为,最快乐的时光是在指挥飞机时,但最有成就感的时间,是在走上领导岗位后以更先进的理念,带领更多人共同进步,为行业发展做更多事情。比如,他力排众议提出的“睦邻发展”。

“自己的事儿都没干好呢,还想着服务他人发展?!”这是2010年“睦邻发展”刚提出来时,华北空管局一些人的想法。当时的航班量增长都是年均两位数,安全压力很大,额外提出服务要求,会让人感觉“千上加两”。

文学正不这么想。“有作为才有认可,有服务才有支持。整天说自己很重要,但是不发挥关键作用,怎么让其他兄弟单位支持你” ?

事实证明,这一理念在快速发展的行业大背景下,尤为重要。

在首都机场附近有一处空域,按照与其他空域用户的协议,航班过此点需要保持一定高度。如此一来,进出首都机场的航班在进近时,飞行距离就会增加很多。“要转一个大弯,不仅增加时间成本,也增加了航空公司油耗”。

为了能让飞机“少飞一会儿”,2008年,时任华北空管局副局长的文学正带队,多次协商,兼顾各方,最终降低了协议高度。

每年几十万进出首都机场的航班因此受益,节省的燃油成本和时间成本更是无法估量。

“有没有人对你们的努力表示感谢?”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随着首都机场航班量的增长,一旦有雷雨等复杂天气时,保障压力就特别大。2009年,文学正和首都机场、国航的朋友聊天时,首次提出“我们要不要建立一个联合运营委员会?”

说做就做,他马上发出倡议书,迅速得到了18家运行单位的支持和响应。9月1日,全国首创的首都机场运管委成立了,商定由空管、机场和航企相关负责人轮流做运管委轮值主席。

成立当年的冬天,9场降雪比往年多了一些。在轮番考验中,运管委表现抢眼。“在同一平台上按各自航班比例商量调减航班数量,有沟通,有协商,有秩序。”成员单位感觉非常好,并一致推选由华北空管局主管运行的副局长一直当运管委主席。

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人对运管委的名字提出想法,认为应体现各参与单位,但是,文学正觉得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民航运行发挥的实际作用。

2014年11月APEC会议,华北空管局空管保障指挥部指挥长文学正在塔台督导保障工作。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计较”和“主动服务”,华北空管的跨越式发展得到了各相关单位的支持。

这就是文学正的性格,关注运行,关注服务,关注效果,但不注重个人荣誉,不注重金钱回报,虽然他非常期待社会对空管的认可。

这就是文学正的性格,关注运行,关注服务,关注效果,但不注重个人荣誉,不注重金钱回报,虽然他非常期待社会对空管的认可。

比如,他至今都记得第一次指挥的航班号,却记不住刚毕业时的工资。但是,现在作为华北空管局的局长,文学正开始转变了。

他不记得自己的工资,但知道华北空管局刚入职员工的收入。他忘记自己每一次进步的时间,但记得给员工们搭建上升通道。

2017年,华北空管局建立了后备人才库,将通过考核的70多名年轻人加入人才库。能者入,庸者去。2018年,文学正探索建立收入与运行效率表现相关的绩效工资体系,激发所有人保安全、促正常的内生动力。

“你们做好你们的工作,我做好我的工作,大家齐心协力让华北空管越来越好,让航班感受不一样的国门守护。”文学正与员工座谈时,总是这样说。

夜色朦胧,站在首都机场西塔台远眺,天空中几十架准备落地的飞机灯光闪烁,有序前行,繁忙又充满激情。

晨曦灿烂,站在北京新机场空管工地,看着建筑工人来来往往,添砖加瓦,一座70米高的塔台正拔地而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