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使用贝壳为货币,为啥古人不去海边捡?专家:不捡才是聪明人

众所周知,先秦,指的是秦朝建立以前的历史时期,这时候的丝织业、制铜业、制瓷业都已经发展起来。人们对经济和货币已经有了一定的概念。在商代,出现了职业商人,以“贝”作为货币,推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这里所说的“贝”,指的就是天然贝壳。贝壳体型小巧,方便携带,在通常情况下,也不容易被腐蚀或者损坏,确实可以成为货币的选择。那么,相信看到这里有人就会问了,既然贝壳是货币,就有流通的价值,那为什么当时的老百姓不去海边捡呢?这样一来,岂不是能够让日子过得轻松一些吗?

天然贝壳能够当作先秦货币,这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里面却隐含着不少的奥秘。挑选的贝壳,必须要质量过关,才可以成为货币。当时,古人十分聪慧,货币都使用虎斑宝贝、金环宝螺这种有花纹和斑点的珍贵贝壳。至今它们仍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对于百姓来说,在海边很难捡到这种类型的贝壳,也没有能力去开采或者收集。而且,只捡到几个贝壳,意义并不大。当时的贝币计量单位为“朋”,5个贝壳就是1串,2串为一朋,100朋贝能等于1000贝币。只有捡得多,才有可能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专家才认为不捡的人,才是聪明人,毕竟干一天可能饭都吃不饱。

而古人会把贝壳当成货币的原因又是什么?第一点,贝壳跟粮食牲畜比较,有着具体的规格和单位,用它们数量的多少,就能代表价值的多少。第二点,贝壳获得了贵族们的认可,这一点很重要,他们广泛地承认贝壳的地位,能让贝壳更好地流通。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贝壳货币越来越多,失去了价值,所以就被淘汰了。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用石头、陶、来制作成货贝类似的形状。还发现了比货贝还要好的代替品,这样一来,就没有使用贝壳的需要了。

贝币的使用,也对汉字的发展和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相信细心的人会发现,只要是跟价值、或者钱有关的字,都会带上“贝”字旁,比如说“宝贝”“财”“货”这几个字。看来,古人流传下来的习俗,也在默默地对我们的生活起着一定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