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麾村之九:歇龙桥下赤练港
【往期回读】
我的家乡麾村之九
歇龙桥下赤练港
刘继红
赤练港南起通扬运河,经杨桥(薛营)、肖营、朱庄(孟庄)、苏庄、联合(长丰)、三桥(柳庄)、麾村等村,一路向北通往里下河,纵贯麾村全境,曾为麾村地区农田灌溉、水上运输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麾村的一条“母亲河”。
赤练港因何而得名,这里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本没有河,十年九旱,百姓苦不堪言。某年春,有一条淡青色的赤练蛇,它把头停放在一个村庄的南边,尾巴放在北边,只见蛇身翻滚,尘土飞扬,顿时一条河绝地而起,河水清澈见底,水中鱼腾虾跃,行船往来不绝,梢歌绵延盈耳,一桥横跨东西,桥上人来人往。而那条赤练蛇则化为一条青色巨龙腾空而起,昂首飞向天空。后来,人们就把河上的那座桥叫着“歇龙桥”,以示龙之栖息之地;而“歇龙桥”下的那条河就叫“赤练港”。
儿时记忆中的赤练港,确如传说中所言,河水清澈,鱼虾满塘。人们淘米洗菜、担水做饭,车水灌溉、农耕劳作,行船罱泥、捕鱼捉虾,等等,为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赤练港与沿岸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赤练港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甚至大发脾气,让人们难以接受。每年夏秋,特别是7、8月份,遇有狂风暴雨,河水猛涨,淹没农田,冲毁堤坝,像一头脱缰的野马向东北方向奔流而去。在麾村北头的石桥下,流水撞击桥体、穿过桥洞飞流直下而发出的咆哮声惊天动地,方圆百米之内都能听到。两岸则是人来人往,有扳罾取鱼的,有捞取上游浮财的,也有看热闹的,更有大水逼近家门急得团团转的。
长年奔流不息的河水同时也把上游大量泥沙带入了赤练港,河床增高,易旱易涝。1959年春,政府第一次组织实施了赤练港麾村段的疏浚工程。在其上游筑起了一座大坝,以抽水施工。正当河床即将见底之时,只见鱼虾跳跃挣扎,河蚌、蚬子满地爬行,人们身背鱼篓,手持鱼叉、趟网、管罾(皆为乡间捕鱼工具)齐上阵,场面蔚为壮观。我们小孩子也不甘示弱,挽起裤子下河凑热闹,在河床上奔跑嬉闹,捡拾蚬蚬子、尖老虎(尖而长的小河蚌)等,虽然脚冻得通红,但一点儿也不觉得冷,这恐怕就是“吃鱼不得取鱼乐”吧!我们将“战利品”背回家中,用水养在盆或缸里一到两天,让它把泥沙吐掉,然后洗净下锅蒸煮、去壳,其汤、肉特别鲜美,可做菜,可充饥。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里,能吃到这样的美味佳肴真不知怎么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了!那时疏浚河道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全靠人挖肩挑,但民工们每天只能分到半斤多米,偶尔下午再分一点机榨的豆饼或是菜籽饼作为“二顿子”,估计在二两左右吧。就是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长辈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疏浚任务,真是难能可贵!1964年冬,政府再次组织了对赤练港的全面疏浚,大大改善了赤练港的生态环境。1979年,又在赤练港以西开挖一条长约3.8公里的新赤练港河,形成了新、老赤练港并行,贯通通扬运河、团结河、新老丁泰河的新水系。
2010年3月,苏中江都机场(后改称扬州泰州机场)在赤练港附近开工建设。由于机场的特殊建设要求,切断了新老丁泰河及老赤练港等3条骨干河道及8条内部灌排河道,对原有水系及周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保证周边水系畅通,并保障机场能抵御50年一遇的大暴雨,在新、老赤练港之间新开挖一条5公里长的护场河(这次机场扩建时,护场河也随之延伸),同时拓宽疏浚了团结河、赤练港河、新丁泰河等,并把东西向截断的5条河流的水系重新恢复,让2万亩农田旱涝无忧。
扬州泰州机场于2012年5月8日正式通航, 2015年1月获批一类航空开放口岸,2016年3正式命名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迄今已累计开通38条国内外航线。如今,人们站在赤练港河边,即可尽情欣赏穿梭往来的国际、国内航班,憧憬家乡美好的未来,深情地感叹,我可爱的家乡麾村明天更美好!
诗云:
歇龙桥下赤练港,鱼腾虾跃水流长。
舟楫往来梢歌响,风调雨顺稻花香。
宁启动车飞身过,西傍扬泰飞机场。
古有青龙腾云去,今有银燕竞翱翔。
空港新城拔地起,乐见家乡再启航。
(连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