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骐 | 小纪思札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我与夫人心有灵犀

白玉兰

初春“第一鲜”

小纪思札

王慧骐

作者王慧骐先生,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主任。

六十三年前的小纪是什么样子?

这要有至少是七十岁以上的小纪人来回答。即便如此,怕也不一定说得清楚或描述得十分准确。

我这里找来一组画面,想请朋友们看看(假如您是小纪人当然更好)——

闲来信步到田庄,村野夏风亦清凉。
时断时续知了语,忽浓忽淡稻花香。
竹制凉席就地铺,香椽树下数香椽。
直待明月别枝去,蛙鸣未歇人未眠。
独坐竹墩小桥头,箫声咽咽云悠悠。
久等玉人人不见,银盘坠入清水沟。

这是一组共三首总题为《小纪即兴》的诗,作者是苏位东,诗的落款:1957年于江都小纪。

苏位东生于1936年,1956年他从江苏晓庄师范(后期又至无锡师范学习)毕业后,来到小纪当小学教师。上面所引三首七字句是他21岁时的作品。他用一双诗人的眼睛记录下了当时小纪的田园风光。节令是在夏季,他写到了“知了”“稻花香”“竹制凉席”“香椽”“蛙鸣”等季节色彩十分显著的物象;还写到了颇具浪漫情调的“竹墩小桥头”,随后铺展开去的几幅夜色图不只幽美,也更令人玩味。“久等玉人人不见,银盘坠入清水沟”,十分形象地勾勒出一个身处异乡的青年,因寂寞而生的无以排遣的惆怅。苏位东先生后来成为省内外一名较有影响的戏剧家,然小纪作为他青春的肇始地,其民风之纯朴、乡情之浓郁想来对他世界观(亦包括戏剧观)的形成,无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苏位东在其七十寿辰之际(2005年),编辑出版了他的十卷本《闲情稿存》,其中一卷为诗文卷。在所收的诗歌作品中有近十首写于1956——1959年间,大都反映的是水乡小纪的风土人情。我正是通过苏位东的这些诗,了解到六十多年前水乡古镇小纪的大致风貌。借助于某些形象物的定格,这段已然消逝的历史得以复苏和再现。让后人在谈论往昔时,不再空洞无物,而有了进入的“抓手”,诗在这里俨然成了一部记录历史的摄像机。

我往小纪,比苏位东先生晚了二十六年——第一次来是1982年的夏天。我在小纪所属的竹墩度过了将近两个月的时光。苏先生诗中所描绘的“村野夏风亦清凉”“忽浓忽淡稻花香”,似乎也还是那种差不多的感觉。不过他所说的“竹墩小桥头”,我不知具体所指,或也走过,站过,在那儿也曾抬头望月。我在江都待了近六年,因公干而往返小纪多次。八十年代吃小纪的熬面,甚至觉得那就是世间最美的一碗面,鲜香而肥硕,早起一碗下肚,中午饭都不太吃得动了。干文化局长那几年,全县的文化工作会议放在小纪开应当不少于三次。有一回,上海的一本当时发行量达一百多万份的《故事大王》杂志,在小纪举行过一次全国性的作者笔会。该杂志的骨干编辑吴荣喜先生是江都人,他找到我,表达了想回故乡搞这个活动的愿望。我二话没说,积极帮他张罗,促成了天南海北写作儿童故事的高手齐聚小纪这桩美事。交流创作之余,与会者对小纪丰富而新鲜的水产赞不绝口。

2018年秋,我在调离江都三十一年后重返旧地,再走小纪,老友花善祥陪我叩访真如寺。较我原先记忆中的真武大殿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还记得八十年代为了它的修缮,向省里争取资金,我曾几次起草报告,还特地把文化厅文物处的蔡处长请到小纪来实地考察。如今但见寺内香火依旧,而心中却有物是人非之慨。

关于小纪这个地名的由来,我也是后来阅读有关史料时才得以知晓。听说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乡镇领导在对本土文化进行梳理和归纳时,将这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美丽传说,以一种实体的形象展示给了世人——这便是传说中为乡人慈航义渡的纪姓青年艄公。由雕塑家制作的艄公划浆的巨幅塑像,和环绕周边的一座喷水池,建在小纪镇的中心花园内。它不仅诠释着小纪这个地名的来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人心向善的美好理念。

由慈航义渡,令我很自然地联想起善祥笔下正在创作的一部人物传记。他写的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小纪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同时又脚踏实地的小纪人。

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就不声不响地在他任职的那个村里,进行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的探索性尝试(甚至比安徽凤阳小岗村那18户按红手印的农民还要早),他算得上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批“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者。在素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特色的小纪地区,他担任支部书记的这个村子,成为八九十年代几任县委书记长期蹲点、出经验出成果的一个基地。他叫马祥根,他的名字在江都大地上响了有几十年。去年十月,善祥领我去见了他,一个个头不高,但却十分精干矍铄的古稀之人。他现在的企业叫英泰集团,主要生产各类电机产品。善祥跟他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他对善祥也是无话不谈。为了写这部书,善祥待在这个企业有一段了,整天跟老马泡在一块,感受他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论搞企业,老马已有了近四十年的积累,可谓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我那次与他有过颇深入的交谈,发现他对中国起起伏伏的市场经济,有着特别敏锐和特别清醒的观察与判断,无论外面的世界刮怎样的风,他心里始终有一只以不变应万变的罗盘。几十年里,几多红极一时的企业家都没了声息,而马祥根这棵傲雪的青松,却始终屹立不倒。正是由于他和他所领导的这个企业,保持一种长盛不衰的生机,因而对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就业人员的安置,某种意义上,他成了一位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慈航义渡的“艄公”。

所以当善祥最初和我讨论这个写作项目时,我未作任何迟疑地告诉他,这是一个绝对值得为之付出的选题。写老马这个人,其实就是写我们一路走来的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马祥根一定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他和这片土地共生共荣,他所代表的也一定是小纪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对善祥说,你是在为整个小纪写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书哩。

写完前面三则,我把电子稿发给了善祥。他在小纪生活了几十年,称得上是位“小纪通”,我想听听他的高见。见我谈到苏位东先生早年写小纪的几首诗,他很高兴,说,对小纪而言,苏先生是个不该忘却的人。记得先前善祥对我说过,他年轻时候搞创作,苏先生给过他不少切实的指导。善祥心里苏先生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

随后他发来微信说,苏先生晚年还为小纪干过一桩在他认为是值得一书的事。

我把电话打过去,听他讲了这件事情的原委,觉得有必要做此记录。

时间是2009年,当时根据规划升格后的小纪镇领导为了凝聚民心、鼓舞士气,希望能创作一首具有号召力的镇歌,这个任务交给了时任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的花善祥。善祥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要搞就应当搞出水平来。他想到了年轻时曾在小纪工作和生活过八年的著名剧作家苏位东先生,认为他才是当此重任的合适人选。征得分管领导同意后,善祥给苏先生通了电话。当时业已七十三岁的苏先生闻听此事,爽快应允,并在第三天便赶到了小纪。善祥陪着他跑了周边好几个地方采风,实地感受彼时百姓的生活情状,获得了第一手的创作素材。苏先生果然宝刀不老,三天过后,他在小纪宾馆拿出了歌词初稿;在征求善祥和其他一些同志意见的基础上,又对作品进行了局部修改。基本定稿后,苏位东主动提出,由他出面约请扬州著名作曲家戈弘先生来为这首镇歌谱曲。苏先生回宁后没几天给善祥打来电话,说戈弘先生拿到歌词后,非常激动,当晚连干了几小时便为此歌谱出了曲子。兴奋之余,不顾夜深在电话中给苏哼唱了一通。

这首命名为《心里越想越自豪》的镇歌,有着浓郁的民歌风味,也较好地突出了小纪的水乡特点,反映了步入新世纪后这座千年古镇所发生的历史巨变,以及因此所带来的人的精神面貌的改观。歌词并未刻意追求辞藻的华美,在用词和择句上采取了浅近平实的手法,以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贯穿全篇。

恭录于此——

朋友你别说小纪小
小地方也让人骄傲
江淮之都米粮仓啊
水美鱼肥百业丰饶
村村大道通大道
路路新桥连新桥
路桥铺就登天梯啊
开放超越步步登高
啊,进庄出庄不摇橹啰
笑语伴着菜花飘
家乡越变越可爱
心里越想越骄傲
朋友你别看小纪小
小地方也让人自豪
苏北水乡——明珠啊
璀璨夺目金光闪耀
条条河道作线谱
谱出时代新歌谣
环境优美精神振啊
负重图强不辞辛劳
机电声声凯歌奏
歌声更比机声高
家乡越变越可爱
里越想越自豪

善祥在电话里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这首由两位业界名流合作而成的镇歌,可惜后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在小纪唱响,实为憾事。

我在此记下这桩与小纪有关的旧事,是想表达对已赴天国的苏位东先生的一种纪念。

2020年3月28日凌晨一点

更多作者作品请见菜单栏“精彩回顾”—“网友文集”

(0)

相关推荐

  • 鲁迅笔下的小镇—鲁镇

    ​鲁迅笔下的小镇-鲁镇 2019.6.16 鲁迅先生在著名小说<孔乙已>,<祝福>,<社戏>,<风波>,<明天>中都提到鲁镇.其实在绍兴的历 ...

  • 秋兴凑八———江北川先生诗选

    --江淮诗韵-- 江北川诗词 作者简介 徐润群,笔名江北川,1953年12月20日生于江苏江都樊川镇.7-14岁读至小学毕业.14岁-15岁与长兄织草席.16岁拜周公士阳为师学方.圆木手艺.17岁(1 ...

  • 【忆雪堂论诗】(528)

    胡迎建 胡迎建,1953年生,江西星子人.江西省文史馆馆员.著有<帆影录>.<近代江西诗话>等.为人质朴浑厚,诗亦如之. 武夷泛筏 竹排飞滑急流滩,翻浪生风习习寒. 年少艄公篙 ...

  • 电影《理发师》取景地之一·宁海前童古镇

    电影<理发师>是已故油画大师陈逸飞先生的遗作, 正是由于这部电影的取景和拍摄, 使前童这个不太为人知的小镇,逐渐被世人知晓. 陈逸飞先生在古镇选景时曾说:"我之所以选择前童是因为 ...

  • 王慧骐 | 小纪风物闲墨

    [往期回读] "丁中广祥"2020年度运营分析报告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小纪风物闲墨 王慧骐 作者王慧骐先生,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 ...

  • 王慧骐 | 鸟虽小,玩的却是天空

    鸟虽小,玩的却是天空 南京  王慧骐 作者王慧骐先生,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 ...

  • 王慧骐 | 关于一本小书

    关于那本小书 南京  王慧骐 作者王慧骐先生: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主任 ...

  • 王慧骐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读金实秋《蔬食记忆》

    --读金实秋新编<蔬食记忆> 王慧骐 老友金实秋先生是一位兴趣特别广泛的编选家,早年曾编过十几本各种类别的楹联汇总:后来专注于研究他的同乡汪曾祺,也写过和编过好几本书.更让人出其不意的是, ...

  • 张广祥 | 王慧骐先生的话,孕育了一本书

    王慧骐先生的话,孕育了一本书 张广祥 谁说说话不能使人怀孕的?王慧骐先生的话就孕育了一本书.感谢王慧骐先生! 到2021年8月21日,微信公众号"丁中广祥"顺利运行六周年了. 事实 ...

  • 王慧骐 | 父亲和他的“植保机械三部曲”

    父亲和他的"植保机械三部曲" 南京  王慧骐 作者王慧骐先生,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 ...

  • 王慧骐 | 写在扫墓归来

    写在扫墓归来 南京  王慧骐 作者王慧骐先生,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主任 ...

  • 王慧骐 | 四个娃儿一台戏

    四个娃儿一台戏 南京  王慧骐 作者王慧骐先生,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主 ...

  • 王慧骐 | 病房里听来的故事

    病房里听来的故事 南京  王慧骐 作者王慧骐先生,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