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常见的知识误点辨析
误点一:黄赤交角是永恒不变的
在天球上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由于日、月和行星的运动,黄赤交角在不断地运动着,它以4万年为周期,在200—24.50之间变化着,现在的黄赤交角值是1967年第1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通过的,目前黄赤交角在逐渐减小,这种情况还要延续1.5万年,然后又逐渐增大。
误点二:假如地球不自传就没有昼夜更替
假如地球不自传,但只要时刻不停地绕日公转,地表各地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也要发生变化,因此也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不过昼夜更替的周期不是一个太阳日,而是一个回归年。
误点三:日界线就是1800经线
日界线大致是以1800经线划分的,日界线两侧日期相差一天,但日界线与180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为照顾1800经线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之便,日界线在三处有明显弯曲,越过1800经线和越过日界线的含义是不同的。
误点四:两极就是两极地区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就是北极,又叫北极点,南北两极是地球特定的两点,表示地球最南和最北的点;而南北两极地区是指一定的区域范围,是面状地理事物,南北两极地区通常指南北两极点周围的地区,位于南北极圈范围之内。
误点五: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线1160E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6分钟。
误点六:月球公转周期就是月相更替周期
月球公转周期是27.32日,是月球公转360°所用的时间。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9.53日,是以太阳为参照物形成的周期,成为朔月。
误点七:恒星是永远不动的
由于恒星距离人们十分遥远,在地球上看来,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古代人就称之为恒星。其实,恒星处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北斗星,现在看起来像勺子状,但在十万年前却不是这个样子,这是因为北斗七星各组成成员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不同造成的。恒星的生命也不恒,也有从诞生、成长到消亡的过程。
误点八:太空就是天空
人们一般把星际空间称为太空,意思就是地球以外的空间是虚无缥缈的世界,但天文学家借助天文望远镜研究发现,宇宙空间是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太空不空。天空是站在地球表面上能看到的天空,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蓝光色光的散射而呈现蔚蓝色,晚上则是繁星点点,幽蓝深邃。
误点九:光年是计时单位
光年不同于年,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为94605亿千米,一般用来描述天体之间的距离。
误点十:日照就是热量
日照是指一地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一般以一日内太阳照射到地面的时数表示,以小时为单位,一般夏季长于阴天,地势高的地区由于空气稀薄,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我国日照以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贫乏。热量是指一个地方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一般以日平均气温≥10°C温度总和为标准,也就是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依据,而温度带又是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依据,而温度带又是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依据。
误点十一:大气就是空气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机械混合体,低层大气由于干结空气、水汽、固体杂质组成,因此,空气不是大气,空气只是大气的一部分。
误点十二:信风一定干燥
信风在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在其影响下气候一般比较干燥。但是如果信风在经过暖流洋面增温、增湿后,在迎风坡也能形成大量降水,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等地由于受到来自海洋上的新风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误点十三:暖气团就是温度很高的气团
冷暖气团的划分是根据气团温度与其经过地区温度比较而定的,气团温度如果比经过地区气温高则是暖气团,反之就是冷气团,如果一个气团本身温度并不高,但只要比经过地区温度高就是暖气团。
误点十四:锋面一定能带来降水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面均能带来降水,如果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太少,在上升过程中未达到饱和状态,则没有水汽凝结,也就不可能形成降水。
误点十五:主导风向上风地带就是最小风频上风地带
主导风向是指一个地区常年盛行的主要风向,如果在其上风地带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则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最小风频是指一个地区一年中该风向出现的频率最小,在其上风地带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可以减轻大气污染。
误点十六:等压面就是等压线
等压面是气压数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面,一般能反映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等压线是气压数值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一般反映气压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