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 参考论文

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给全民带来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潮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央视诗词大会是一场记忆检查的大会,谁死记硬背的诗词多,谁就会获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香港举办了26届的全港诗词创作比赛,这种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是不是只有创作才是学生有创造力的表现呢?我是语文老师,也是古诗词爱好者,在个人的语文教学中,长期注重古诗词的教学,对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发展学生创造力有深刻的体会,认为以上看法有失偏颇。其一,古诗词创作当然是最高级创造能力的表现,但只能吸引少数有此爱好的人参与;其二,创造力不仅仅表现在创作上,古诗词学习中的个性化理解、想象和由此引起的情感生发、审美再造等都是创造力的体现,而这些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的。为了让每位学生都爱上古诗词,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发展自身的创造力,我在古诗词教学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心得和总结如下。

● 什么是教学意义上的创造

关于创造的定义,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标准和内涵,对教育来说,用得最多的当属布鲁姆学习目标分类2001版中的定义:创造(create)是指把要素放在一起形成连贯或实用的整体,或重新组织要素生成一种新的模式或结构。它包括產生、规划和创作三个方面(在前文吴向东老师的访谈中有谈到)。

从这个定义和解释来看,古诗词“创作”可以认为是发明一个产品,的确是典型的创造。但对于古诗词来说,阅读欣赏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产生”的过程。学生阅读文本时,因个体差异,对语言的意会、感悟与想象会各有不同,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各自有生动的形象,这个形象的产生就是学生个体依赖于想象的创造——审美再造,这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内容之一,也就是说,阅读欣赏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狭隘地认为只有古诗词创作才是有创造能力的表现。

● 面向创造的教学策略

1.用故事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情境中

古诗日日诵读才能形成积累,所以我每天会在语文课前用五分钟与学生共同学习,这个学习不仅要有趣,还要能引导学生赏析诗中的妙处。我通常会把诗人的故事融入其中,孩子天生是亲近故事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了解之后再读他的作品就有一种亲近感,也更能理解诗意诗情。

例如,读李白的诗,我总会引出他的生平经历或流传的一些故事。他那没有任何拘束的想象力既有浪漫传奇之感,有时又带有几分天真。这些特质与小学生没有设限的认知,往往能够形成共振。学生读《古朗月行》中的“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那份幼童的天真呼之欲出,把月亮称作白玉盘就罢hgHOCNB5ToImGbBf1qdXCfY7sxOS0RqGuTZlqhOfSz8=了,还以为它是王母娘娘的镜子飞在青云之上。继续品味“玉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种童真让学生读着读着就面带笑意,一个可爱的李白就出现在脑海里了。从他青年时出蜀写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感受到诗人大开大合的格局与气象;他来到楚地结识孟浩然,写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学生认识到诗人豪情之外还有一番深情;他游历齐鲁大地时与杜甫相识,写了《戏赠杜甫》,学生体会到他内心的那种淘气,称他是杜甫的损友;长安城中,待招翰林的他写了“云想衣裳花想容”,马屁也能拍得别具一格。当然,在更多的诗句里我们读到的是天纵之才的孤独与悲愁。暮年,他在“安史之乱”后急于报国,投靠错了队伍,招来流放之灾,遇大赦时还能写出《早发白帝城》,仿佛不曾经历伤痛,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溢于言表的乐观与豁达。

读诗,是读人、读史,也是读思想、读情怀,它们都在诗句里,在故事中。像这样一首首读下来,学生就觉得诗人并不遥远,有跟我们一样的情感;古诗并不晦涩,总有能与之对照的解说。更重要的是,读着读着,那些美好的语言就植入了自己的大脑,爱上古诗,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2.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卷入

古诗词的学习切忌教师唱独角戏,这是不信任学生的表现。趁着学生对学习古诗生发了强烈的兴趣,我在班级成立了多个诗社,由每个诗社轮流讲诗。诗社成员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则根据情况做出微调,让每位学生都能愉悦地融入诗社,形成学习共同体。

学生还给自己的诗社取名,如小荷社、青云社、陌上花、桃花社等,诗意昂然的学习共同体就这样诞生了。每个诗社都认真备课,他们上网查询诗人的故事,帮助理解;他们在网上下载喜欢的古诗词PPT,并结合视、音、画和自己的理解,重新设计自己的PPT;在班级分享时,诗社每个成员都有分工,他们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还别出心裁地制作奖品激励同学。

每一次分享后,我都会组织学生及时评价,学生不仅能看见作品的优点,也能敏锐地察觉提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材料不要泛滥”“声音再响亮一点”“以讲读交流为主,不需要播放那么多幻灯片”……交流中的尊重与鼓励、评价与修正,使每位学生都获得了成长。

正是让每位学生都卷入了,学习才真正发生了,创造性想象、个性化理解、愉悦的审美情趣就生发出来了。

3.用各种艺术形式再造诗词意象

结合古诗词音韵和谐、诗画相融、内容广泛的特点,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理解,把学习古诗词与美术、音乐进行整合,打通艺术界限,链接通感,以便更好地记诵、更深刻地理解、更有趣味地学习。通常,我通过如下几种艺术形式鼓励学生再造诗词意象。

①创意绘画。学生可以把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事实证明,学生的能力总是出乎我们的预料,尤其那些平时语言表达能力稍弱的学生,其实他们也能理解诗词中的意味。例如,读了李白的《戏赠杜甫》,有学生就画出了幽默的漫画,并配上简单的对白。李白穿长衫,持折扇,指着杜甫问:“老弟近来瘦多了,是不是写诗太苦了?”杜甫戴一大斗笠,摇头叹曰:“苦啊!太苦啦……”这真是有趣的创造。

②吟诵演绎。我们知道吟诵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并且理解之后通过吟诵能更好地表达诗歌的内涵。主讲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当他们决定学习一首古诗词的时候,他们必然会网上搜集吟诵视频并播放给同学欣赏,在品味中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更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演绎,吟诵出自己的韵味。

③给古诗词冠曲。很多优秀的诗词被谱曲传唱,这是很好的范例。有些主讲人会依样创编,把诗歌填进熟悉的曲子中。例如,学生唱过一首河北民歌《赵州桥》,于是就把诗歌《七巧》填入其中学唱,学生很快熟记了诗歌,别样的趣味也反映出了学生独特的理解。

④故事创编。不满足于只对古诗词的理解,学生还喜欢把自己当诗人,以同理心见诗人眼中之景,想诗人心中之事,体会诗人的内心之情,想象情境,编撰故事,在故事中加入新的情境和情节,趣味盎然。

⑤习俗活动体验。古诗词中有大量的关于传统节日的诗作,每遇节日我们就诵读相关古诗,了解相关的习俗。在重要的节日,我还组织学生在班级开展活动,如中秋节猜灯谜游园活动等,以活动进行传承,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⑥书法欣赏。书法本就是表情达意的艺术,一首诗也有自己的情绪情感。例如,学生学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么充沛的情感、激越的情绪会用什么字体表现呢?我出示关于这首诗的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让学生猜测杜甫当时会用哪种字体书写,哪幅书法的表达更好,在欣赏中学生自然能体会到艺术的关联。

所以,每学习一首古诗词后,学生关于理解的作业总是各具特色,極富个性。每一种艺术形式的背后,都是学生对古诗词整体的感知与理解,是创造性想象的表达与实现。

4.激发众智,启动性灵,达成个性化理解

(1)相互评价得众智,呈现丰富意味

古诗词中饱含着绝妙的意象,很多时候,逐句地分析讲解是对意味的破坏,启动学生个体的性灵,与之形成呼应,感悟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发。有时候,理解一首诗,浅浅地交谈,相互地启发,众智荟萃,诗意就会尽出。

例如,学习《江雪》时,我问:“读这首诗时,你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把它画下来看看。”简笔画很快完成了,我请学生描述自己的作品。

有人说,我画了连绵不断的山脉,很多鸟在飞翔,一个身穿蓑衣的人,在江边垂钓。

有人说,山上、路上都铺着雪,空中雪花飞舞,那个人独自坐在一条小船上钓鱼……

有人说,我没有画鸟,我认为不能画鸟,诗中说到“鸟飞绝”,一个“绝”字可见是没有鸟的。再说,都下雪了,鸟早就飞到南方过冬去了。

很多学生出现恍然大悟的样子,拿着橡皮擦在画稿上涂抹。不待我点名,有学生直接站起来说:这幅图上还要画一些小路,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因为诗人写到“人踪灭”,我想这个“灭”字就是说一个人都看不见。

……

学生说到这里,这才进入诗歌描写的画面,在交流与碰撞中,意象呈现。于是我说:“通常,诗人描述眼前之景都是跟内心之情完全吻合的。他的感情就藏在诗句之中,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体会一下诗人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有人说,我感受到他很孤独,因为诗中说“独钓寒江雪”,这个“独”字,好像他没有一个朋友。

有人说,还有“孤”字,也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孤独之感。

有人说,还有一个“寒”字。“寒”字让人觉得很凄凉,我们上次学习“寒雨连江夜入吴”时,老师不是说心里觉得寒,才会写出雨寒吗?

还有学生语出惊人:还有一处你们肯定想不到。不光是没有朋友,连鸟都飞走了,不认识的人也没看见,可见诗人此时真的是万分孤独啊!

我感叹道:“你们真是柳宗元的知音啊!他就是在政治失意、被贬永州的时候写下这首诗的。苍茫的天地间,诗人孤寒清冷的形象留在了诗歌的画卷中,被今天的我们读到,通过想象再现出来,并深刻理解。”

(2)启动性灵,独立思考,形成见解

激发众智有利于获得对古诗词准确的理解,启动性灵则可以让学生生发独到的见解。学生热爱上古诗词,就会自觉地阅读相关的书籍,读得多了,他们就会从比对中形成自己的认识。也许这些认识不能说有多么的深刻或全面,但是这种质疑的眼光、思考力的背后,显示着学生的性灵。

有学生读了写李清照的专著《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写道:寒假,我读了这本关于李清照的书,这本书中的李清照跟我心中的李清照并不完全相符。书中选取的都是一些伤感的诗句:“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男有李后主,女有李易安”说的是他们的词风婉约,内容伤感。但我觉得对李清照来说,伤感悲切不是她的全部,我心中的李清照有着敢爱敢恨的勇气,就算她写了那么多的哀愁,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展露出她心底的勇敢与气概。所以说,这本书把她写得如此柔弱是不全面的。

5.尝试用古体或现代体诗歌表情达意

古诗词读得多了,一旦领悟到诗人凭借意象表情达意,自己就会生发用意象说话的意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种尝试是自然而然到来的,虽然只是部分学生的行为,但在班级形成的感染力是强大的。有时,那些十来岁的富有灵性的孩子写出来的作品,真让人难以置信。

王简同学家里有条叫仔仔的狗不幸车祸死去,他特别伤心,填了一首词,怕别人不懂,还做了一番注释:

雨霖铃·想念

露荷点翠,梳毛黛眉,午菊栏醉。淡云清寒梧桐,怜秋零,残花衰绿。蝉声凄凄送叶,黑瞳泪湿衣。念依偎巧灵声动,抬眼苍穹泪无边。

注释:以前的午后,荷叶上还留有翠点的露珠,那时,我总会为仔仔梳毛,舒展黛眉。菊花被风吹得倾向一边,像喝醉了酒一般。可如今,淡淡的云随意地在天上飘着,已有丝丝寒意了。我怜惜这秋天的零乱景象,花谢了,叶落了,蝉叫得很凄凉,跟叶儿们告别。我把眼睛睁大,泪却还是浸湿了衣襟。想念仔仔曾经依偎在身边,想念仔仔随叫随到的灵巧身影,抬起头看天边,却是越看越迷茫。

古体诗的创作是有难度的,真正创作古诗词还要考虑平仄声韵这些更为讲究的细节,没有专门的学习,难以抵达。所以,我鼓励学生用现代诗的自由形式来表达情思,这一方面降低了创作的难度,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有情感、有思想、有韵味的意象呈现即是诗,不必拘泥于形式。

有一次我们学习课文《用心灵去倾听》,文中汤米说自己养的小鸟死了很伤心,打电话求助声讯台,主持人苏珊告诉他:“它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了。”这一回答衍生出关于生命的一场讨论,后来邓洁同学把她的看法写成了一首诗:

死亡(节选)

躯体微笑着浮在湍急的河流间

它要去流浪了

鹅黄的麦子成为陪葬品

货币 太阳 与野马

围着它跳起炽热的舞

将它的肉 一片片割下

战争使它为之陶醉

鲜花淹没在土地

它犹如一只拖着血痕的天鹅

高雅地观赏着羊群的孩子

噢,我亲爱的

神赐予的食物

总是过于单纯,洁白

举起手

那是一盞盏昏淡的灯

在黑暗中孤独摸索着

肉体退化

成了灵魂

● 结语参考论文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创造力的培养可以贯穿在古诗词学习的每一环节中,并非只有古诗词创作才是创造力的唯一表现。

发展创造力,除了上述的各种教学策略外,教师不要忘记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造的宽松、愉悦、融洽的环境。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武亦姝被不少人质疑她解读诗歌时有错漏,有特级教师指出,陆游那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要表达的是报国之志难酬,个人处境悲凉,而武亦姝却望文生义,她把诗中的“我与狸奴不出门”单纯理解为“你看外面雨啊风啊那么大,我在家摸猫,我就不出门了,我觉得它特别有意思”。说得轻巧肤浅,意思完全背离。当然,考据诗人当时的心境是常见的学习方法,学问上的求真是值得尊敬的,但如果只有千篇一律的解读,那只能说是在为考试准备了。有时候,断章取义的诗句恰好吻合了自己的某一个心境或者对应了当下的某个场景,学生创造性地借用,这何尝不是一次创造性的解读。就像我在前文提述的李白的《古朗月行》,读整首诗知道这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作的,纷呈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内心起伏不平的感情。但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我们只节选前一部分学习,在体会他浪漫神奇的想象、感受这想象力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李白浪漫可爱的一面,这又有何不可呢?

总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给他们提供宽阔的平台,也许在他们的肆意纵跃中,美好的舞姿就诞生了。

参考资料;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2439

(0)

相关推荐

  • 《明月山诗刊》中国.明月山诗人(明月山古诗词诗社)李遂生(贵州)古诗词专辑(总616期)

    "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qu ...

  • 从乡村土丫头,到最美女教授:被诗词改变的那一部分命运,究竟是什么?

    前不久,中国诗词大会中秋诗会热播. 经过3场比拼,6岁的王恒屹和奶奶何霞组成的"知否"组合,赢得了冠军,赢得了网友的阵阵惊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小小年纪的王恒屹,在疫情期间上 ...

  • 【黄石文坛】徐卫祥的随笔《古诗词与数学》

    古诗词与数学 数学和诗,一理一文,一个抽象严谨,一个形象浪漫.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两个领域,但深入思索,它们或许也有某些非常有趣的联系.   古诗词与数学既有外在联系,如古诗词中显示着数.量和形,也有内在 ...

  • 学生的小论文

    大数据分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                      --祝越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优秀经典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千百年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古代 ...

  • 詩社方陣:秦都雅韻合集

    公告栏 第1347期 詩 社 方陣 秦 都 雅 韻 咸阳宫 秦都雅韻合集 秦都雅韵诗社简介: 秦都雅韵诗社于2020年6月在陕西省咸阳市成立.诗社作为民间公益性诗词群体,其成立宗旨是为众多诗词爱好者提 ...

  • 雨季:我眼中的金水师

    雨季:我眼中的金水师   2010-12-4 10:23 一直不知道我的古诗词师傅是居庸诗社的发起人吴金水先生,只知道金水师的诗词很好,又平易近人,乐于传授古诗词,同学们都称他为水师.后来才慢慢知道他 ...

  • 【教师视界】(14)|​从传承与创新角度浅谈古诗词教学

    美文品读馆 教育论文 从传承与创新角度浅谈古诗词教学 ▼ 四川剑阁赵立策 [作者简介]赵立策,笔名"青苹果".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广元市作家协会会员.任职于四川省剑阁县教育局 ...

  • 浅谈“课堂观察”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中突显的作用参考论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全新的听评课模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活力,它促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 一.结合体育专项性特点建构相对应的观察量表 特教教 ...

  • 多媒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参考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提高课堂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还存在误区,不知道如何恰到好处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 ...

  • 例谈学生Scratch课堂教学中的多样创新 参考论文

    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有早有晚,但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小培养.我国的教育现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应试教育为终极目标的功利性学习,学生长期沉浸于知识的接受与模仿,缺乏基于自身技能积累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 ...

  • 谈多媒体在公关礼仪课教学与实训中的运用策略参考论文

    公关礼仪课是职业技术教育致力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实践意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令人担忧,而公关礼仪课的教学模式又很传统单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师重理论 ...

  •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参考论文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然后针对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 小学语文 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的主 ...

  • 职业教育中创客教师的培养 参考论文

    摘要: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创客与教育的结合,由此创客教师成为新型的教学岗位.本文基于职业教育中工业设计教学的视角,根据创客教育的特点,探索了创客教师的核心素质及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创客教育: ...

  • 浅谈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探索与改革 参考论文

    摘要:本文提出,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应尝试从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入手,将计算机教学和艺术教学紧密结合,以解决艺术课程与技术课程相对独立.教学 ...

  • 略谈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文题目: 略谈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桂林山水>审美教育例析 略谈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桂林山水>审美教育例析 ...

  • 浅谈初中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也称艺术鉴赏力,是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受.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等.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音乐欣赏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学生才能感受到音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