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泽泻

传播正能量 大医至简倪海厦 2021-11-01


[功能主治] 利尿,清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症。

能轻身减肥的泽泻

小指月说,茯苓、猪苓、泽泻都能利水,有何分别?

老爷爷说,《神农本草经》上说茯苓能利小便,说猪苓可以利水道,说泽泻能消水,它们三者确实都属淡渗之物,它们的功用也全在利水。所以张仲景的五苓散、猪苓汤,常把它们三者连用,三者同用,强强联合,我们称之为利水三药。

但猪苓利的是三焦水,三焦为水道,茯苓利的是膀胱水,膀胱乃州都之官,为水府,小便从此而出,而泽泻利的是肾水,肾者主水,百川归海,而泽泻利水之余还能泄热,故水热互结,或湿热为患,皆可用之。

小指月说,爷爷,《神农本草经》上形容泽泻太夸张了。

老爷爷说,怎么夸张呢?

小指月说,它里面讲久服泽泻,耳聪目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老爷爷哈哈一笑说,确实没有人服了药后能行水上的。

小指月说,那为什么古人要说得这么夸张呢?

老爷爷说,这能行水上,只是一种形容罢了,说明身体轻松不少,但人绝对不可能行于水上。

上次有个肥胖的人,浑身赘肉,走路拖泥带水,腿脚都拖不起来,血脂也高,舌苔水滑,我们给他用大剂量的五苓散,通过除湿水来减肥,你还记得这个案例吗?

小指月说,我记得啊,爷爷,最喜欢用五苓散来帮很多人减肥了。

老爷爷说,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现在很多肥的不是肉,而是水湿,水湿留而不去,身体肥胖沉重,水湿利而去之,随后身轻如燕。

老爷爷说,你说人身轻如燕,是不是真的像燕子那样能飞呢?

小指月说,人连在水上走都不可能,怎么可能像燕子那样在天上飞呢?

老爷爷笑笑说,当然是这样了,身轻如燕,却是一个很好的形容词,人们都喜欢用,而能行水上,它应该也是一个形容词,形容服用泽泻后,通利大小便,轻身的感觉,就像能够在水上行走一样。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解释。

老爷爷接着说,那个病人服完五苓散后最大的感受不是身体减了十余斤,而是走起路来轻快了,他有几次做梦都梦到自己在飞,在水上走。

小指月说,我也听他那么说,以为梦中之事,都是虚虚幻幻,也就没多留意。

老爷爷说,梦为心头所现,你身体确实轻松了,才能梦飞,你身体如果沉重不堪,就会梦堕落,你身体如果气机阻滞,就会梦相互斗争打架了。

所以从他梦境里头,就知道他身体水湿排去不少。

小指月说,现代研究提到,泽泻能降脂防老,对于高血脂动脉硬化脂肪肝高血压,甚至轻度的血糖偏高,以及心脑血管堵塞,这泽泻都有一定的作用。

老爷爷说,你看泽泻古人就只说它轻身二字,便把各种功用都统一起来了。你想想,不管你是脂肪压力,还是梗塞阻滞,或是血毒血糖粘腻湿浊,这些在中医看来都属于痰湿浊阴。肥人多痰多湿,要想减肥,必须要掌握痰湿下行排泄的办法,只要令痰湿浊阴能够下排,就像给身体减负一样,负担一减下,身体当然轻快,最后这些浊阴减到哪去呢?

小指月说,泽泻利水通淋,当然减到膀胱去了。

老爷爷说,泽泻利膀胱世人皆知,但泽泻尚能通大便则人所罕知,一般在汤剂里头用量达30克以上,明显通大便功能加强,可以用于水湿壅盛的人身上去轻身减肥。

小指月说,原来爷爷喜欢把泽泻用于减肥、脂肪肝里头,是这个道理。

老爷爷说,人体百分之七十是水,你如果能够领悟治水之道,那么对于绝大部分疾病的治疗思路必有新的突破。《伤寒论》张仲景不仅善于治寒邪,更善于治水湿,你如果能从水湿立论,琢磨湿邪是怎么生出来的,又是怎么排去的,那么你治起湿气病就掌握了一条要领,一把金钥匙。

水湿的来源与去路

爷爷说,指月,水湿在身体为患,变化多端,所以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你想想水湿最常出现哪些疾患。

小指月说,水泛高原,则头晕目眩,水停中脘,则心悸痰饮,水乱二便,则水肿泄泻,遗精滑精。

老先生点点头说,水之为患,不外乎上中下三焦,所以治水亦不外乎恢复水道正常运行。

有个病人,整日晕晕沉沉,如坠云里雾里,两只眼睛都懒得睁开来,严重时感到自身跟四周都在旋转,非常苦恼。他以为会不会大脑里头长肿瘤,医院里做尽检查都没法查出实体病灶。

老先生说,水饮内停,变动不拘,虽然症状多样,或眩晕或耳鸣,或痰饮,或手中震颤,但治疗思路都是一致的。

小指月说,是不是治其水饮来源,跟开其水饮去路?

老先生点点头说,在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痰饮咳嗽病中提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小指月说,可泽泻汤只有白术、泽泻两味药,够不够力啊?

老先生说,中医治的是病机,动其机,万化安,正如升降机,力能升千斤,而小孩子力不足以扛物,却可以一手点按开关,上下升降自如。

小指月说,爷爷,那这两味药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老先生说,痰饮水湿,来源于脾,所以白术能治其痰饮水湿之来源,未生湿令不湿,而痰饮水湿去路便在于下焦膀胱水道,所以泽泻能够消水从膀胱水道而出,打开痰饮水湿之去路,这样已生的痰饮水湿令其消去。

这泽泻就像在下游疏导水路,给水湿气以去路,而白术就像在中上游植树造林,巩固提防,把土壤培厚,那水湿就不会随便泛滥成灾了。

张仲景这样设计处方,遵循的正是《黄帝内经》的标本源流论。

小指月一听豁然开朗,原来张仲景两味药就管住了痰饮水湿的来源跟去路。

老先生说,但凡碰到舌体淡胖,舌苔白腻,或有水滑的,不管他水饮是如何变化多端,病症百出,都可以用这泽泻汤的思路,不止于治疗眩晕耳鸣,更可以广泛地治疗痰饮心悸,肥胖水肿,泄泻,只需要明通水湿为患,这汤方便可以以简执繁,变化无穷。

小指月说,怎么变化使用呢?

老先生说,如果脾虚生痰湿多,那你就把党参、苍术健脾之品加进去,如果水湿去路不畅,你就把猪苓、泽泻、茯苓这药加重,这样治病之来源,也治病之去路,你就可以灵活加减此方,以治疗层出不穷,多变的水湿疾患。

这病人以为只有两味药,便不太相信。

老先生说,对证的药不需多,四两可以拨千斤,不对证的药再多也没用。

然后他回去,服用两剂后,居然小便通畅爽快,头清目明,双腿利索,一直困扰这么久的疾患,便得此二药而愈。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汪昂曰,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耳鸣,目昏,故《内经》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所以用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阳随阴降,水湿邪热不上泛,土乃得令,精气清阳上行,九窍清利。

(0)

相关推荐

  • 生泽泻与盐泽泻功效区别(转载)

    康美中药网整理 2016-11-28 12:03:43 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Sam.)Juzep.的干燥块茎.性寒,味甘.淡,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 ...

  • 《本草精荟》:利水泄热:泽泻

    泽泻为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水生植物天生都有制水之性,泽泻也有通泻润泽之功,故此得名.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为克其寒性,常麸炒或盐水炒用. 一.功效应用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 ...

  • 胡椒去胃中寒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4

    [功能主治]温中,下气,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并解食物毒. 暗度陈仓,胡椒炖猪肚治胃寒 有个妇人她来到竹篱茅舍. 小指月问,来看病的吗? 这妇人并没什么病,摇摇 ...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冬瓜皮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消胀.主四肢浮肿,腹胀,小便不利等症. 司机疲劳过度脚肿的苦恼 <药性切用>曰,冬瓜皮行皮间水湿,善消皮肤肿. 夏天在做冬瓜汤的时候,总要削冬瓜皮,爷爷说,这些冬瓜皮 ...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香加皮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祛风湿,止痛.主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证. 以皮走皮 小指月说,爷爷,五加皮跟香加皮名字这么相似,它们有何异同? 老爷爷说,它们名字虽然接近,但却是不同的品种,虽然都能够祛风湿 ...

  • 喉痹圣药硼砂-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102

    [性味归经]甘.咸,凉.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消痰,解毒,防腐.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齿龈炎,中耳炎,目赤肿痛,汗斑. 喉痹圣药硼砂 <日华子本草>记载,硼砂消痰止嗽 ...

  • 骨碎补补肾壮骨-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9

    编辑 閏姥識慧 2021-10-27 [性味归经]苦,温.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食疗治愈的深部脓肿 小 ...

  • 斑蝥解狂犬之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25

    编辑 閏姥識慧 2021-11-02 [性味归经]辛,寒,有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 [功能主治]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 发泡疗法拔癣疾 小指月说,斑 ...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九十集:附子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附子点燃灶下柴火     有个小孩子,在一场感冒发烧后,打了 ...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八十七集:金钱草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肝胆及泌尿系结石:热淋:肾炎水肿:湿热黄疸:疮毒痈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胆结石救命王--金钱草     有位西医大夫,他听说中药可以化结石,便不 ...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八十九集: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功能主治]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湿热黄疸,肺疖,肠痈,湿疹,跌打损伤.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湿热黄疸.淋病.泻痢.肺痈.肠痈.疮疖肿毒.蛇虫咬伤.水火烫伤.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