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访谈·谭志昌老师

口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谭志昌老师(T)

整理:华南师范大学 谢煜晗(X)

X:是什么让您决定从事地理教师这一职业?

T:其实是一种偶然,我在云南师大本科是读地理信息系统的,硕士在东北师大读的是应用气候学,能站上中学讲台成为一个老师,真的是一种偶然。

X:您觉得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T:学习能力。我觉得像耐心、爱学生这些其实是比较基本的。拥有学习能力,才能适应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才能更快地接受最新的、前沿的学科知识,这样更有利于讲课。或许这样对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很有帮助。

X:您觉得一堂好的地理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T:我觉得每个人风格不同,出色的地理课肯定不止一个模板。有些老师逻辑紧密,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有些老师的课堂很活跃,学生特别感兴趣。这些都是精彩的地理课。

X:作为一个教师,工作上曾经让您最开心的事或者时刻是?

T:那当然是学生取得成绩之后回来看老师。

X:我们都知道老师和学生是接触最亲密的群体,您平时是怎么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学生中获得好评?

T:在师生之间培养一种朋友的关系,不要用教师的身份去压制学生,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X:平时面对一些学习不上进,或者品行比较差的所谓“问题学生”,您是怎样处理的?

T:有些学生或许是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那就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吧,当然最好是和学习有关的。我不提倡逼着学生去学习,这样效果反而不好。

X:您对现阶段师范生的师范技能训练有什么自己的见解?

T:尽量让师范生接触真实的课堂,多加强与中学的交流、互动。这方面还是比较重要。就是要更加重视、做好实习的环节。

X:有人说教高中的话高中知识就够了,大学是让我们有机会去扩张我们的视野,您怎么看?

T:的确是这样的,教高中的话高中知识就足够。在大学中学到的学科理论,会帮助自己更好地看待中学知识,使自己在教学、答疑中更有理论依据。

X:以您的经历,您觉得未来想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在大学中注意哪些方面的培养,说说您的建议?

T:多留意“好课的标准”,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培养各方面基本的能力——言辞、肢体语言、板书等等。另外,不能脱离高中知识,平时要多做题,否则容易陷入“高中知识遗忘,大学知识又学不好”的尴尬境地。

X:如何看待未来高考教育改革实现一科多考,成绩划分等级?

T:我觉得这是在模仿西方的考试模式,不再是一考定终身了,有的科目可以考多次;地理物理等科目按ABCD划分组别也很好,其实大家相差几分的话水平是差不多的,不同于以往可能相差一分就有很多人。大家分好组了,再来比语文数学。

X:在您心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T:华附有一个理念——完整的现代化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可能就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吧。比方说,有些学生起初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地理,经过你的讲授之后明白——哦,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人在研究这个东西,这就是一种成功。并且,教育能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

X:外界总是会有抨击高考、抨击应试教育的声音,但我觉得高考还是一种很重T:要的参考,“一个人各方面能力都很厉害,只是不会读书”,这种说法好像挺矛盾的,因为既然他那么厉害,为什么就不能把书读好呢?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一个人说自己很厉害,但是连班上这几十个人都考不过,说不过去吧?但其实这并不矛盾,有些学生好动,实在是记不住,舞蹈或者体育能力却特别突出像体育特长生,不读书其实也不妨碍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走向成功。这毕竟是少数,在当代中国,我觉得孩子们还是要走一条正规的教育途径,必须经过高考这一关,考个好大学,好的大学更有利于展现自己的才华。至少,都应该完整地走过自己的教育生涯(至少读到本科吧),这样的人生,才更加完整。就像一部电影一样,看过跟没看过,终究是不一样的。

X:对教师流动制度,尤其是沪浙教育改革中的关于鼓励教师流动政策的看法

T:我觉得这种方式特别好,像现在日本便采用这样的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目前在中国全面推行还很困难。交通,年龄,家庭等等都是制约因素,但是或许可以限制政策适用的教师年龄范围,比方说25到35岁之间的教师参与到流动中,可能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受到现实的约束会小一些。

X:过几天就要进行全省统考,是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卷适应性统一考试。对此您在地理科上有什么看法?

T:我觉得这也是广东省的摸索过程,最大的问题便在于全国卷的难度比广东高很多。广东考生并不像北方很多考生那样经历过考试机器、题海战术的训练,难免比较吃力。但是全国卷不会因为广东的加入而降低难度,最后吃亏的还是广东考生。这次考试可能也是在阅卷上的试验。

X:对于今天的高考改革(广东考生不再考广东卷,改用全国卷),在备考上您有什么看法?

T:做题,做大量的题,做大量的全国卷的题。我觉得刷题是提高成绩最快、最好的方法,尽管我们总是强调能力提升,但终究所有的考察还是以题目的形式出现,所以,多做题还是很有效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