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水乡|新苏州园林——蔡廷辉

营造私家园林是苏州人由来已久的传统:晋代顾辟疆、唐代陆龟蒙、宋代苏舜钦等都曾在苏州造园。明代苏州是文人名士、致仕显宦们心中理想的居住之地。他们在一块不大的小天地中营造出大山之势、汪洋之态,把中国古典造园手法“一勺代水,一拳代山”运用到极致。

延续着文人造园初衷,新苏式造园大家蔡廷辉先生,将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搬到了自己的家中,从摩崖石刻的醉石山庄、吴门画派风格的翠园、到以黄山假石堆叠洞穴的醉石居、陈列先生与其父亲金石篆刻的泉石小筑,每一个都是前人没做过的。蔡老的园林,也是与时俱进的表率,砖砌、石头、钢筋、混凝土、玻璃、不锈钢、太阳能水循环……“现在是21世纪,拿现代化的材料、工艺来做园林,我是很主张的。”在蔡老看来,选材要适宜,砖砌的建筑过100—200年会有包浆效果,会越老越有味道,整个园子不需要维修,充分发挥自然的力量。

造园子,叠山、理水、栽树、种花、雕花窗,他都亲自动手。“做好园林是蛮难的”,首先要是一种爱好,要与自己的兴趣、智识、思想方方面面都要融合,不只是念一些书,纸上谈兵。出生在艺术世家,对于园林传承,蔡老反而看得很开,没收弟子。“后来总是有来者,我就想多留几个作品。”

园林最能代表苏州的精髓是小中见大,—转身、一腾挪,方寸之地,见乾坤。古典园林模板在这里,江南的味道在这里,文人名士承续的精神也在这里。“如果有机会,我还可以再造园林,我有兴趣的。”蔡老说。

印 象 Impression

[ 沧浪亭 ]

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初建时即以“崇阜广水”为特色,园内以膳食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

[ 艺圃春色 ]

始建于明代的园林,艺圃造园者根据小园的特点,营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虚凌的园林艺术景观。早春雨后,乳鱼亭旁的梅花树上挂着雨水,唤醒了整个园子。

[ 拙政园 扇亭 ]

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是苏州存在最大的园林,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西园的“与谁同坐轩”也就是我们习惯称之为“扇亭”的小建筑,面向别有洞天的月洞门,静立水畔,极为雅致,有说不出的风韵。

[ 狮子林 花木 ]

花木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狮子林中的线条姿态以苍劲柔和相配为主,与曲折小径、山石水面相结合,营造出江南典型城市山林。

[ 网师园 殿春簃 ]

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1980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因仿殿春簃建了一座古典庭院“明轩”而名播海外。

[ 留园 冠云峰 ]

目前苏州地区现有最高的湖石峰,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

[ 退思园 草堂 ]

退思草堂是园内主体建筑,居荷花池北岸,南向,面宽五间,前出月台跨于水中。草堂的外观古朴端庄而又不失变化,堂前的月台贴水而建。

[ 环秀山庄 ]

最初为宋代为文学家朱长文的乐圃,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有联云: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补秋,奇峰环秀:园林占优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将园内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呆呆龙

文字摘自于《中国国家地理》“江苏苏州特辑”

— FIN —

原标题:《最水乡|新苏州园林x蔡廷辉》

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